儿科临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论文_孙桂凤

儿科临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论文_孙桂凤

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第二住院部儿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100

【摘 要】药物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有一些是可以避免的。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与肾脏对药物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因而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儿科临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及控制,以期能为以后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儿科;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3-111-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某院儿科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接诊的患儿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通过随机数字表选取1582例,安排临床护士集中统计ADR监测情况,填写《ADR监测表》,登记内容包括患儿基本信息(ID号、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ADR情况、既往史、家族史等。

1.2方法

参考《中国药典(2010版)》和《新编药物学(第16版)》,根据卫生部ADR监测中心制定的判断标准对ADR因果关系作出判断。(1)时间关系:开始用药的时间和ADR出现的时间是否有合理的先后关系。(2)ADR类型:所怀疑的ADR是否符合该药己知的ADR类型,以往是否已有对该ADR的报道和评述。(3)混杂因素:所怀疑的ADR是否可用合并用药物的作用、病人的临床症状或其他疗法的影响来解释。(4)撤药后的结果:停药或减量后,ADR是否消失或减轻。(5)再次用药的结果:ADR症状消除后再用药是否出现同样的反应。ADR分为A、B两种类型。A型反应与药物剂量有关,发生率较高,易于预测,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等;B型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较难预测,发生率较低但危害较大,包括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ADR程度分为三级:轻度—不影响治疗进程,不需减量或停药,对临床治疗不产生直接影响;中度—患儿主观感觉难以忍受,需停药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常需延长住院时间;重度—致死、致残、威胁生命。

2结果

1582例患儿中,303例发生了ADR,总体ADR发生率为19.2%。其中,A型反应213例(70.3%),B型反应90例(29.7%);轻度84例(27.7%),中度213例(70.3%),重度6例(2.0%)。静脉给药ADR发生率(70.4%)高于其他给药方式;1~3岁患儿ADR发生率(32.8%)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夏季ADR发生率(29.6%)高于其他季节;抗生素ADR发生率(80.7%)高于其他类别药物。见表1。采取处理措施后,303例发生ADR的患儿均好转。

3讨论

儿科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ADR发生率较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儿童身体功能发育不成熟,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与成人差异显著,而多数药物的临床试验仅是以成人为研究对象,缺少儿童用药依据;另一方面,个别医师业务素质低,仅凭经验用药。

分析儿科临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1)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首先,将抗菌药物等同于消炎药、感冒药。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细菌引起的炎症,如果患儿出现过敏性炎症或变态反应性炎症(如过敏性哮喘),抗菌药物则不能发挥应有的治疗效果。如果抗菌药物用量过大,非但起不到炎症、疾病的治疗效果,反而会给患儿身体造成危害。其次,迷信新药、贵药,认为抗菌药物越新越好、越贵越好。2)药物剂量使用过大。家长在给儿童服药时,一方面按照药品说明书,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另一方面,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见不得孩子受疾病折磨,擅自加大药物剂量,认为这样可以加快患儿病情恢复。还有的家长随意进行药物搭配,要求患儿一次服用多种药物,不仅使得用药剂量超标,不同种类的药物之间还容易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引发儿童药物中毒等问题。3)药物的不合理。配伍临床医务人员安全用药意识淡薄,在给患儿配药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安全用药准则和药物配伍的有关知识,导致多种药物混合服用后容易相互作用,引发患儿的不良反应。事实上,现阶段的医学水平还远不能对所有抗菌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掌握,而当患儿同时服用两种或多种药物后,各个种类药物之间的复杂化学反应也给病情分析带来了严重干扰。4)不同给药途径引起的不良反应。静脉注射是现阶段最为常用的给药方式,由于静脉注射在给药方式中所占比例最大,因此其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也最多。尤其是在儿童给药过程中,一方面是手部、足部等常规注射位置的静脉不明显,增加了给药困难;另一方面通过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并随着血液循环流动流经患儿的肝脏、肾脏等器官,由于幼儿各个器官的发育不成熟,因此对药物吸收和处理能力较弱,如果给药量较大,就加重了幼儿肝脏、肾脏的运行负担,严重情况下就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与成人有很大差别,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对儿童而言也有其自身规律,所以儿童用药需要区别对待,要给予更多关注。但由于伦理学等原因,儿童一般不作为新药临床试验的对象。因此,儿童用药信息缺乏、专用剂型及适用药品少,临床上常将成人剂型或规格的药品分剂量用于儿童,易出现因剂型破坏、剂量不准确而引起的ADR。此外,儿童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亦较普遍,用法用量不当,特别是给药频次不合理,将日剂量一次性使用,也是造成儿童ADR的重要因素。临床应提高认识,尽可能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充分考虑患儿的生理特点及药物的作用机制;儿科临床药师可发挥积极作用,参与临床给药方案的制定,并对患儿进行药学监护,以促进儿童用药安全、有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以降低不良反应风险:1)根据患儿具体的症状采取相应的药品;2)必要时需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应当仔细考虑种类,斟酌剂量,时时观测患儿用药后的临床表现;3)用药前应当充分的考虑使用的药物对于患儿生长发育可能带来的影响;4)医院应加强对于患儿的监测力度。一旦患儿发生了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减小不良反应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叶建平.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J].当代医学,2012,27:48-49.

论文作者:孙桂凤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2

标签:;  ;  ;  ;  ;  ;  ;  ;  

儿科临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论文_孙桂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