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龙凤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3711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个案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可行性。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并定期随访的糖尿病患者13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入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个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糖尿病知识、生活质量及自我行为管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F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BG、HbA1c水平均有所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DKT、DSQL、自我行为管理(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足部护理、药物监测、高血糖处理)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DKT、自我行为管理评分各项指标评分有所提高,DSQL评分有所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各指标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KT、自我行为管理评分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DSQ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护理;自我管理能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case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method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and followed up 138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according to the group number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of 69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diabetes care method,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 case management mode.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level,diabetes knowledge,quality of life and self management behavior.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FBG and HbA1c,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FBG and HbA1c levels were decreased after intervention,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group two observation index scor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Before the intervention,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KT,DSQL,self management behavior(diet control,exercise management,foot care,drug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sugar)scores were compared,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DKT,the index of self behavior management score increased,DSQL scor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the index score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intervention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KT,self behavior management rating indicators sco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DSQL sco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ase management mode in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glucose and improv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diabetes patient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Diabetes;case management model;nursing;self management ability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据统计,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9.7%[1],由于老年人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低及对疾病认识不足,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目前国内外关于糖尿病防治的护理方式多种多样,选取一种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在糖尿病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2]。20世纪80年代,国外兴起了一种给特定人群提供特定医疗护理服务的管理模式,定义为个案管理模式[3],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医疗护理过程中。国内也有文献显示[4-5],糖尿病患者应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且对于此类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尤为有效。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于患者临床效果,为糖尿病护理工作提供客观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并定期随访的糖尿病患者138例,男94例,女44例;年龄60~75岁,平均(66.7±4.3)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4.3±3.9)年,纳入标准:①符合201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糖尿病诊断与防治指南》中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6];②年龄≥60岁;③医院所在社区及周围社区人群;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肝脑肾功能衰竭者;②患有精神性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③生活不能自理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采取开放标签,根据入组编号(单双号),按照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男45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9±4.4)岁;平均病程(4.2±2.8)年;合并高血压病9例,冠心病11例,脑血管疾病5例,COPD 3例。对照组男49例,女20例;平均年龄(67.1±3.8)岁;平均病程(4.3±3.6)年;合并高血压病10例,冠心病13例,脑血管疾病2例,COPD 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式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发放糖尿病健康知识手册;举办糖尿病健康管理讲座,2次/月;教会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向患者讲授糖尿病自我管理方式等相关指导;进行随访,1次/月;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观察组给予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个案管理护理小组:由糖尿病专科医生牵头,资深护师、心理师、运动康复师及健康咨询专家组成,组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且全面了解每名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包括用药史、合并症、并发症、饮食情况、运动情况及对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②健康教育:按照201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为蓝本进行授课指导,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方式调整、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胰岛素注射方法、血糖自我监测技巧及“DM个案管理经典案例分析”等;③随访:2次/月,分别在15、30日进行,询问患者用药情况、血糖控制情况、饮食情况、运动及自我护理情况等,对于患者出现的错误行为给予纠正和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授糖尿病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技巧;④心理疏导及运动指导: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给予及时有效的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面对疾病的态度,由运动康复师对患者每日运动情况进行指导。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②经典糖尿病知识问卷(DKT)、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7],DKT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知识水平,DSQL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低;③由1998年台湾学者王璟璇编制的糖尿病自我行为管理量表[8]:包括饮食控制(6项)、运动管理(4项)、药物监测(8项)、足部护理(4项)、高血糖处理(4项),共计5个维度26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采用0~5分制,分值越高说明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FBG、HbA1c水平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F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BG、HbA1c水平均有所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DKT、DSQL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观察组DKT评分有所提高,DSQL评分有所降低(P<0.05);对照组两指标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KT评分高于对照组,DSQ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自我行为管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足部护理、药物监测、高血糖处理等自我行为管理評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评分均有所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各指标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的治疗是长期而细致的工作,目前关于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为以下几点[9]:①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正常代谢;②缓解因三大物质代谢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③防治糖尿病所引起的急慢性并发症,延长患者寿命,减少病死率。由于我国糖尿病护理水平相对落后及健康宣教普及率低等问题[10],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达不到满意的效果,由此引起的一系列急性或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个案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灵活性好、系统性强及实施难度低的护理模式[11],通过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护理方案,达到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护理过程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在FBG、HbA1c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作为反映患者过去8~12周的整体血糖水平的指标,其水平下降说明患者血糖控制较为理想;在糖尿病知识问卷及生活质量特异性调查表中,观察组DKT、DSQL评分明显好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认为个案管理模式通过个性化、系统的传授患者知识,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促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与国内其他学者报道相一致[12-13],同时,观察组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药物监测、足部护理、高血糖处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个案管理模式患者依从性较好,能够遵从团队人员的指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虽然上述结果提示个案管理模式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模式,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以下有待改进的问题:①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护士处于半脱产状态,需随时保持手机通畅以便回答患者的咨询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所以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是个案管理模式实施的基础[14];②不同护理人员的知识层次不同,给予患者的健康指导及疾病咨询有时存在解答不利的情况出现,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及沟通能力;③个案管理模式的实施内容不够规范,有些血糖管理及运动方式还达不到国内先进水平[15],影响了最终结果的准确性,需要综合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及糖尿病管理方式,形成规范的实践内容,装订成册,以供后期实施的人员参考。
综上所述,个案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朱萍.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4):117.
[2]陶筱琴,端木欣荣,屠丽君等.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98.
[3]趙美平.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1):56-57.
[4]邬东红,张玉娥,陈丽香,等. Orem自护模式在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138-140.
[5]王丽娟,刘希华,谢同英等.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7(13):258-260.
[6]李秀环,郑婵燕.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9):183-185.
[7]刘文凤,段桂香,马雄英.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饮食安全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7):604-605.
[8]李明芳,叶泽文.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23-25.
论文作者:宋文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糖尿病论文; 个案论文; 差异论文; 意义论文; 血糖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