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林锋论文_林锋

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林锋论文_林锋

身份证号:45252619700602****

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住房建设是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学习,它都离不开房屋建设的作用。在这种环境下,建筑本身的安全和稳定变得越来越重要。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水平,可以在地震灾害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关单位应重视抗震设计的重要作用。在设计过程中,充分结合建筑区域的周边环境和实际情况,保证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房屋结构设计的特点

1.1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应始终坚持抗震的实际需要,注重建筑结构、造型、材料等方面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然而,在选择抗震材料时,并不局限于一些刚性材料,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柔性材料。例如,防水材料中的刚性材料主要是指与水泥、沙子等外加剂混合,具有较强的渗透性的材料;柔性材料主要是指油毡、玻璃布等,这些材料具有很强的弹性。因此,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根据建筑的需要来选择建筑材料。

1.2延性结构

一般的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这是由于外部荷载的压力,另一个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的性能变化。然而,建筑物的变形过程相对较慢。因此,为了更好地避免变形对建筑安全性能的影响,有必要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混凝土材料在使用中的一些用途。掺合料时,还需考虑所用钢材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满足上述条件可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1.3抗水平荷载设计

水平荷载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高层建筑一般面临强风荷载。因此,作为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者,有必要适当考虑增加房屋结构的整体刚度,以保证房屋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保持较强的稳定性。优化建筑物形状的计划常常被用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1.4侧移刚度

建筑物结构的侧向刚度主要是指建筑物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由于荷载对高层建筑的影响较大,受刚度的影响,整个建筑容易发生侧向位移变形。因此,为了减少建筑物的侧移造成的伤害,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有必要注意的横向刚度设计建筑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2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进行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2.1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工程领域蓬勃发展,大量建筑相继竣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稳定的场所。目前,在建筑业中,施工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偷工减料,造成建筑物不能满足抗震设计要求的现象。此外,人们的生活在这个阶段是和谐稳定的。他们认为地震离他们很远。因此,他们只重视房子的位置和美观,对房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重视不够。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我国住宅抗震设计发展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震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对房屋的抗震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

2.2 有利于推动城市规划的进程

首先,为了满足市政法规的要求,建筑施工必须体现建筑的抗震设计能力。此外,在城市规划中,往往需要许多建筑单元,这些建筑需要考虑整体布局。其次,城市规划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可能发生各种紧急情况。因此,需要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使其他建筑单元能够组合使用。将城市规划图纸进行比较,以创建一个更加多样化的结构。如果建筑物受损,可能会影响城市规划的进程。

2.3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房屋抗震设计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地震发生时,房屋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人民财产损失,使人们从自然灾害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尽快进入正常的生产生活,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进行抗震设计不仅提高了房屋的使用寿命,而且从宏观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建筑抗震概念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3.1整体合理性原则

在房屋抗震设计中,需要将抗震设计与建筑结构设计相结合,以保证建筑的整体设计符合规范。然而,抗震设计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同时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研究。在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有相应的标准。建筑施工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满足基本设计要求的同时,应加强抗震设计,使建筑物稳定。安全形势总体改善。

3.2 结构合理性原则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始终保证建筑结构的合理性,考虑建筑的整体布局和整体结构,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建筑物的布局应尽量考虑平衡和稳定,尽量减小建筑物的侧向拉力,确保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

3.3竖向均匀性原则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建筑的竖向均匀性。在研究中发现,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会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很容易导致建筑物发生一定的变形。如果建筑的竖向设计不均匀,在应力不均匀的作用下,如果建筑的强度和刚度不够,容易发生变形,造成整体变形,增加了建筑的风险因素。因此,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建筑的垂直均匀性应尽可能保证,和建筑的垂直压力应该详细分析和理解,以确保建筑物的垂直力可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此外,它也是必要的,以确保可靠性和一致性的承载结构,如墙建筑中的列,以有效改善建筑的均匀性,改善建筑吸收地震力的能力,并减少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由地震引起的。

4影响房屋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

4.1房屋结构设计的基本点

在设计建筑时,应该尽可能的简化建筑结构的形状,在提高材料应用的灵活性的同时,也可以更加清晰的分析各种建筑构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此外,还可以进行竖向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建筑物结构的均匀性,避免建筑物结构在突然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此外,注意整体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尤其是在建筑的基础上,如果基础不稳定,会大大削弱各个构件的稳定性。

4.2房屋结构传统抗震设计方式

首先,传统的房屋结构抗震设计虽然是行业长期发展积累的一些优秀经验,但在建筑业不断完善的现状下,暴露出了科学性不足、精度低等局限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抗震设计进行房屋结构的设计,必然会导致其安全性的显著降低。此外,传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现行的一些国家规范相违背。一旦设计者没有注意到它将继续被采用,建筑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

5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5.1选择建筑场地

地震是由地质构造的剧烈变化引起的,其影响和破坏力较大。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建筑场地的选择。首先,建筑施工场地的土壤应相对坚硬,场地不能凹凸不平,尽量平整开阔。在一些土质疏松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沉降问题,导致建筑物基础体出现较大问题。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坍塌。当地震发生时,地基不稳定使房屋的抗震能力较弱,相应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因此,建筑场地的选择应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土壤质量,为后续的建筑结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矗其次,有些地区属于地震带,容易发生地震灾害,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建筑施工场地的选择应避开危险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地震带的建设中,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承载力,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地震处理。在地震灾害发生的同时,还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较大的安全损害。在选择建筑场地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避免对建筑造成多重破坏。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更为严重,相应的防治工作也更加困难。因此,建筑设计需要从根本上减少安全威胁,减少对房屋建设的影响,保证房屋建设各方面工作得更好。

5.2结构平面与竖向布局的抗震设计

一般来说,墙柱之间的平面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很大的关系。在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应保证高层平面和竖向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具体设计中,应控制以下几点:(1)保证结构构件的完整性。(2)保证刚度重心与质量重心相结合。要进行竖向设计,为了保证位置的平衡,有必要适当减小建筑物的重心,减少结构误导的发生。通过控制结构的竖向高度、刚度和强度,可以使其均匀分布,避免产生裂缝。改变鞭打效果。垂直设计,地震时关节设置合理,建筑是分裂的,和结构面形状简单,普通,和的分布质量,刚度和承载力是统一的,同时确保建筑的美学和使用功能的实现。

5.3建筑物的高度宽度设计

因为建筑物的高度与地震中破坏的程度有更密切的关系。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必然会发生波动。当建筑物本身的高度高时,就会有更大的倾斜度。当建筑物的宽度减小时,这种波动效应也会加剧。因此,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长宽比与其破坏程度成正比。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结构时要正确控制楼层平面图,通过有效降低建筑的纵横比来降低地震造成的破坏风险。

5.4建筑物的架构设计

在设计特定的建筑结构时,必须保证建筑结构的规律性和统一性。当建筑物结构呈规则均匀分布时,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时对建筑物造成的变形和破坏。特别是当建筑平面规则、整体质量和刚度分布比较均匀时,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震对建筑造成的破坏。

5.5建筑物的防震缝设计

在建筑物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建筑物抗震缝的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在设计之初,合理布置抗震缝,并对建筑物进行均匀、独立的划分是十分必要的。在设计防震节理时,应在节理两侧留有足够的抗震设防宽度,以保证防震节理两侧结构完全隔震。为具体分析建筑物的形状,选择设置抗震墙两侧的抗震缝,以适应实际情况。

5.6建筑物的抗震墙设计

在建筑结构中,墙体是一种重要的承重结构,墙体设计工作需要进行。在混凝土墙体设计中,既要根据建筑物的刚度确定要设置的墙体数量,又要考虑承重墙体的问题,合理设计墙体的水平面和垂直面,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性能。稳定。同时,必须注意墙体厚度对建筑物稳定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设计,该建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当建筑位于地震多发地区时,为了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增加墙体的厚度。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墙体设计作为其核心内容,通过合理的墙体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减少对地震的影响。

5.7地基部分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促进建筑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完善的地基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建设项目的建设运营阶段,有关单位的建筑物不能同时建在不同的地基上。同时,也不可能使用处理地基和整合地基,而尽量使用天然地基。在埋设建筑物基础时,应合理增加埋设深度,以避免削弱建筑物的埋设功能。此外,如果地基的深度不够,当地震发生时,它很可能由于振幅过大而引起倒塌的风险。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以位移作为抗震设计的基点,对结构进行定量分析,避免地震时地表能量的释放,避免产生共振问题。

6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6.1工程概况

某基地用地总面积55391.51平方米,建设用地总面积49963.17平方米。地下2 - 6层,A1层地下2层,A2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174850.05m2,总建筑高度148.65m。该项目为高层住宅楼。A2地块东侧为某条道路6、7层为商业楼层的高层住宅楼。西侧为一层楼高的内街独立店铺,南侧具有地方特色。侧为1个配电室,A1地块北侧为1个配电室,其余为4栋多层、4栋高层住宅小区。经确认,本工程6号、7号建筑为B级高层建筑。按照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抗震设防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范》等抗震的措施。

6.2抗震性能目标

本工程属于B级高层建筑。有必要采取详细的措施,通过仔细的分析来提高结构性能。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1)主体结构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落"的设防目标。(2)提出底部加固带抗震、非屈服、抗剪加固墙的性能设计目标。

6.3针对超限情况的抗震措施

6.3.1增加重要构件及核心筒的延性

本项目平面规则为左右对称结构的形状。为了提高整个结构的延性,提高整体刚度,两边的墙厚从底部到顶部,和每一个墙的厚度调整,使结构刚度和负载的中心的中心和结构平面的中心是尽可能接近。岩心管壁中孔的分布对管壁的抗震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设计中,墙体上的孔是对称的、规则的,并且有清晰的耦合梁和墙肢。为了提高墙体的抗剪减震性能,在耦合梁中合理布置对角钢筋。为了减小建筑物高度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响,考虑增加底部钢筋带的高度,并将底部钢筋带的高度增加到五层。框架柱与底部加固区剪力墙轴压比严格为0.05。

6.3.2减少扭转效应

调整抗侧力构件布置使之均匀对称;减少质心与刚心之间的偏心,以减少结构的扭转效应。

6.3.3控制刚度比

由于第一层高度为7.5m(结构高度),相邻层的横向刚度相对于第二层3.15m层高度有较大差异。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增大了第一核心筒外墙的截面。尺寸、控制底部和二层的横向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6.3.4加强薄弱部位的楼板刚度

(1)底层高度高,为地震不利层。(2)加强设计时梁板的合理刚度和配筋,控制二层楼板的配筋率不小于0.3%。严格控制梁、楼板裂缝。加强框架梁与柱剪力墙的连接,加强柱剪力墙与周边板的连接。(3)通过增加结构刚度的地下室,地上地下结构的横向刚度大于两次相邻上部结构的横向刚度,和相应的结构措施,确保地下室的屋顶作为嵌入式的上层结构。 (4)加强大孔周围梁的刚度和钢筋,加强周边板的厚度和钢筋。

结束语

简而言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强调建筑的功能的基础上,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因此,建筑和环境的协调和统一,和建筑的设计值完全强调。创造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促进现代社会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建良.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63.

[2] 尚义明.剪力墙结构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18):103-104.

[3] 宋彦杰,郭扬帆.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53):82-83.

论文作者:林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林锋论文_林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