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方法论文_韩波

公路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方法论文_韩波

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七分公司 山西省 030006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除了要满足一线地带的需求之外,由平原丘陵向山岭重丘区推进的趋势逐步加快,山区高速公路的发展日益加快,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之中,山岭隧道工程的也日益广泛,这在我国公路建设工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极为重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如何有效加强对公路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方法的探究,并且综合环境因素制定合乎实际的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方法,保障道路隧道的安全、平稳运营。

关键词:公路隧道;开挖与支护;方法

1.喷锚构筑法的内涵

喷锚构筑法常用于大断面开挖,用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通常采用光面爆破法或大中型机械进行掘进。初期支护参数要据量测数据提示的围岩动态发展趋势来确定,为了增强围岩稳定性,控制围岩的松弛变形,需要对围岩的自承载能力进行加固。初期常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等柔性构件组合加固,该加固方式初期支护适应性强,工艺较复杂,对围岩的动态量测要求较高,随着挖掘的加深可增加双层小导管注浆支护,初期支护和围岩共同构成隧道的复合式承载结构体系。

1.1喷锚暗挖构筑法的施工方案

喷锚暗挖洞体要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方针。当洞体开挖面比较稳定时,施工顺序是:开挖→柔性衬混凝土浇筑→施工量测(位移、应力等量测) →锚杆施工→防水施工→二衬混凝土浇筑。

1.2 喷锚构筑法的主要特点

喷锚构筑法能有效地支护围岩,同时又允许围岩变形。锚喷支护可以应用于破碎岩体、弱胶结的砂和石砾以及不稳定的砾岩。也适用于微裂隙的,但很少有粘土的岩体、强风化的岩石、刚塑性的粘土泥质灰岩和泥质灰岩体。喷锚构筑法是先施工薄壁辅助混凝土做衬砌,监测变形过程,待变形稳定后才可修筑永久性支护,通过测量围岩和支护变形动态,控制隧道的稳定性。

2.隧道开挖

隧道开挖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围岩稳定或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的前提条件下,选择恰当的开挖方法和掘进方式,并应尽量提高掘进速度。即在选择开挖方法和掘进方式时,一方面应考虑隧道围岩地质条件及其变化情况,并能保持围岩稳定的方法和方式,另一方面应考虑隧道范围内岩体的坚硬程度,选择能快速掘进,并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的方法和方式。

隧道开挖方法实际上是指开挖成形方法。按开挖隧道的横断面分部情形来分,开挖方法可分为全断面开挖法、台阶开挖法、留核心土台阶开挖法、分部开挖法等。台阶开挖法,一般是将设计断面分上半断面和下半断面两次开挖成型,也有采用台阶上部弧形导坑超前开挖的。台阶法适用于III,IV级围岩且含软弱夹层带或节理发育地段。根据围岩的破碎程度,台阶法又可分为长台阶法、短台阶法、超短台阶法。由台阶法变化而来,上台阶超前倍洞跨,主要应用在采用短台阶法开挖遇到土质、涌水、掌子面坍塌等段落。特点是施工调整不大,在遇到短距离围岩变化时可优先采用,能较快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但工序增多,进尺较短(一般不超过1m)。分部开挖法是将隧道断面分部开挖逐步成型,且一般将某部超前开挖,故可称为导坑超前开挖法。常用的有上下导坑超前开挖法、上导坑超前开挖法、单(双)侧壁导坑超前开挖法等。

光面爆破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己经十分广泛,它不仅能提高隧道的掘进速度,科学有效的控制爆破还能避免超欠挖,保证后期支护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光面爆破的实质就是在隧道掘进设计断面的轮廓线上布置加密的周边眼,减小药包直径,减少装药量,采用低密度和低爆速的炸药,以控制炸药爆破能量及其作用,降低爆炸冲击波的峰值作用,削减它在岩石中引起的应力波强度,避免在炮孔周围产生压碎区,而使爆破作用集中到需要爆落的一侧岩体上,减弱对原岩体的破坏作用。

3.支护方法

3.1喷射混凝土

向洞室内表面围岩喷射混凝土,能使被裂隙分割的岩块体粘接起来,保持岩块体的咬合和镶嵌作用,通过提高岩块体的粘接力和摩擦力来有效的防止围岩松动,并避免或缓和了应力集中现象的发生,而且给围岩表面以抗力和剪力,使围岩处于有利于稳定的三轴应力状态,并通过喷混凝土层自身的结构刚度,来阻止不稳定体的坍塌。喷射混凝土自身有一定的刚度,能够抵抗岩土体的坍塌,并且往往和其它支护方法共同作用,承受支护结构的受压变形,因此喷射混凝土支护方法是现代隧道施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2锚杆支护

在岩土体中打入锚杆,能约束岩土体的变形,并通过向围岩施加压力,使原来处于二轴应力状态的洞室内表面的围岩保持三轴应力状态,从而阻止了围岩体刚度的恶化,尤其是松动区内围岩的刚度。通过在岩土体中的系统锚杆的作用,在岩土体中形成了被约束变形的岩土体加固圈,形成了能够承受外部荷载的岩土体承载拱,与岩土体共同承受外部荷载,增强了岩土体的稳定性。

3.3挂钢筋网

钢筋网通常是与锚杆连接在一起使用的,由于锚杆布设有一定的间距,而锚杆约束作用之间的岩土体就非常薄弱,易发生坍落,为此在锚杆之间用钢筋网连接,可以使松散的岩土块体处于三轴应力状态中,保持稳定作用。同时锚杆之间相互连接,减小了由于单个锚杆失效,造成局部坍落的可能性。

3.4钢支撑

钢支撑是利用支撑结构自身的刚度来稳定岩土体,控制岩土体的变形,一般在工作面开挖完成后,按设计间距立刻安装,这样能够充分发挥钢支撑的作用,稳定岩土体。钢支撑主要用于岩土体自身稳定性极差的地层,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钢筋制作的格栅钢架结构,另一种是用型钢制作的工字钢支撑。并且钢支撑经常与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同时使用,以确保岩土体的稳定。

3.5注浆导管超前支护

超前注浆导管在超前支护方法上其作用类似于超前锚杆,纵向支撑松散的岩体,在隧道开挖的开挖轮廓线施做,由后部的钢支撑和前方未开挖部分岩土体支撑起中间部分的岩土体,起纵向梁作用。同时由于通过对导管内注浆和砂浆锚杆注浆,浆液将进入岩土体的裂隙中,形成刚度较大的土层加固圈,提高了岩土体的稳定性。这种方法对于裂隙发育的块状岩体效果为佳,超前注浆导管的对岩土体的注浆加固作用较超前锚杆效果要突出。由于向岩土体内注入了浆液,填补了岩土体中裂隙,不但提高了岩上体的力学性能指标,同时起到了防水的作用,地下水往往会降低围岩等级,不易使岩体失稳,发生坍塌,因此,这种方法对于含水地层的支护加固效果尤其显著。

3.6管棚超前支护

管棚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岩土体的成拱效果极差的岩土体地层,这种地层由于地层自重,产生较大的岩土体侧向压力,隧道内会发生纵向的坍塌,引起前于地层自重,产生较大的岩土体侧向压力,隧道内会发生纵向的坍塌,引起前方地层的陷落。为确保进洞的安全,首先在洞口部位施工管棚,采用直径较大的钢管超前布置在开挖的外轮廓线,超前的距离较大,形成纵向钢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小由于岩土体自重产生的侧向压力,稳定前方地层。

4.结束语

公路隧道的应用对于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山岭丘陵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公路隧道的施工必须根据不同的施工地域、水文等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影响,综合各种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区域实际情况的隧道开挖与支护方案。笔者衷心希望,以上关于公路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方法的探究能够被相关负责人本着对公路隧道质量负责的态度,合理的吸收采用其中有益的方面,并通过对先进科技手段的引用,借鉴西方国家对隧道开挖与支护方法采用的成功经验,进而更好的提高我国公路隧道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耿峦峰.单拱四车道公路隧道全断面开挖力学特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9.04.

[2]杨锐,李国胜,毛印鸿等.采用“灌浆断源施工法”根治公路隧道冻害[J].四川建筑,2008.06.

论文作者:韩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公路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方法论文_韩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