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心脑血管病医院 四川 眉山 620010)
【摘要】 目的:对脑梗死并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2015年于我院被确诊为脑梗死并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的33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均有起病隐匿表现特征,78.9%(26/33)患者起病时表情呆滞;93.9%(31/33)发病时肌张力呈增高表现;63.6%(21/33)有假性球麻痹表现;90.9%(30/33)存在锥体束征表现;3.0%(1/33)出现静止性震颤。结论:脑梗死并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临床诊治应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与相关医学影像资料进行科学准确诊断,及时为患者进行抗凝与微循环改善综合治疗是救治脑梗死并发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脑梗死;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07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vascular Parkinson syndrome. Methods 33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vascular Parkinson syndrom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33 patients had onset features, 78.9% (26/33) patients at the onset of dull expression; 93.9% (31/33) at the onset of muscle tension was increased performance; 63.6% (21/33) with pseudobulbar palsy; 90.9% (30/33) of pyramidal syndrome; 3% (1/33) at rest tremor.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scular Parkinson syndrome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atient histor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related medical imaging data scientifically accurate diagnosis, timely anticoagulation for patients with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s the key measure to improve the microcirc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ment of Parkinson syndrome patients.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 Clinical analysis
作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的脑梗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脑梗死并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在临床中也是相当常见的。感染、多巴胺受体阻滞药、一氧化碳、锰、MPTP等毒物、血管性或脑外伤引起类似临床症状即称为帕金森综合症。临床上将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基底核腔隙性状态、淀粉样血管病、皮质下白质脑病所致帕金森综合症称之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帕金森综合症与脑梗死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虽然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但二者临床表现有部分重合,这也是造成临床误诊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改善脑梗死并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患者预后的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33例脑梗死并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来进一步认识该病症,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33例脑梗死并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包括男17例,女16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7.5±7.2)岁,14例伴高血压,8例合并糖尿病,11伴冠心病。纳入患者均有脑梗死病史,7例(21.2%)发生脑梗死一次,15例(45.5%)发生脑梗死两次,11例(33.3)发生脑梗死三次或三次以上。33例(100.0%)均有铅笔管样肌强直症状表现,31例(93.9%)有腕部齿轮样肌强直表现,16例(48.5%)有前冲步态表现,5例(15.2%)卧床,25例(75.8%)上肢摆动减少,1例(3.0%)静止性震颤,26例(78.9%)面具脸,30例(90.9%)有锥体束征表现,8例(24.2%)存在语言障碍,21例(63.6%)有假性球麻痹表现,18例(54.5%)出现智力障碍,8例(24.2%)有大小便失禁表现。MRI检查发现脑室周围脱髓鞘3例(9.1%),梗塞灶位于基底节区24例(72.7%),丘脑发现梗塞灶3例(9.1%),脑室旁发现梗塞灶2例(6.1%),小脑发现梗塞灶1例(3.0%),不同程度脑萎缩31例(93.9%)。纳入标准:发病对象均为老年患者,多巴胺替代治疗效果不理想;均有脑梗死病史或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少数患者存在静止性震颤,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性强直与运动迟缓;表现出不同程度程度的锥体束征与智能障碍;头部CT或MRI提示双侧基底节区发生多发梗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排除标准:不包括其他原因所致帕金森综合症者。
1.2 方法
对本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脑梗死并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的临床表现特征,概述脑梗死并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1.2.1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为Tohgi等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曾并发过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2)起病时伴肌张力强直性增高,步态慌张,锥体束征,假性延髓麻痹,表情呆滞,未见静止性震颤。(3)颅脑MRI提示脑体积0.6%出现皮质下白质或灰质血管性损害。(4)与帕金森症患者比较发病年龄晚于该类患者。
1.2.2 MRI检测 头颅MRI扫查所用设备仪器为β-3000水磁型磁共振机,SE序列,对本组33例患者皮质或灰白质血管性损害部位、大小等进行探查,对患者脑沟、脑裂、脑池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1.2.3治疗 加强患者饮食管理,日常饮食以低盐、低脂为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开展适量运动;纠正患者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监督患者戒烟、戒酒,规律日常作息时间,确保高质量充足睡眠。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改善微循环供血。合理使用多巴胺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与脑CT及MRI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用n表示例数,%表示所占比例,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结果
本组33例患者起病均呈隐匿表现,26例患者起病时表情呆滞,占总病例78.9%;31例患者发病时肌张力呈增高表现,占总病例93.9%;21例发生假性球麻痹占总病例63.6%;30例存在锥体束征表现,占总病例90.9%;仅1例出现静止性震颤,占总病例3.0%。
脑CT或MRI提示26例出现多发性脑梗死,占总病例78.8%;7例(21.2%)单发性脑梗塞;3例(9.1%)脑室周围脱髓鞘;24例(72.7%)梗塞灶位于基底节区;3例(9.1%)梗塞灶位于丘脑;2例(6.1%)梗塞灶位于脑室旁;1例(3.0%)梗塞灶位于小脑,93.9%(31/33)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本组33例患者中有18例(54.5%)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15例(45.5%)使用左旋多巴治疗,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
3.讨论
因黑质纹状体变性,脑内多巴胺含量减少所引起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是帕金森综合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帕金森综合症的临床表现与帕金森病非常相似,二者相较,帕金森综合症的程度更重,病变也相对较广,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理想。酰苯类与吩噻嗪类神经安定剂等药物、感染、中毒、脑卒中、外伤所致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常见致病原因。肝豆状核变性、Fahr病、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多为遗传性帕金森综合症。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步态与姿势障碍、运动迟缓是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姿势不稳多见于帕金森病晚期,抑郁、便秘、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多见于病程中晚期。帕金森综合症兼具帕金森病临床表现特征外还存在锥体束征、小脑萎缩、认知损害、对抗性帕金森病药物反应不佳等症状表现。
脑血管因素是诱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呆滞、非对称性肌张力增高、无静止性震颤、慌张步态、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理想。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患病人数随着日渐增长的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的增加而呈逐年递增趋势。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症状表现与相关医学影像资料能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帕金森病症能并发脑梗死这一结论已被相关研究报道所证实,纹状体的腔隙梗死即为帕金森症所致,临床在进行脑梗死并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时易于与帕金森混淆,对于两种病症的治疗临床有两种不同方法。
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该症的特征主要为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与路易小体形成。帕金森症患者多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与异常姿势步态。目前怀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基地节-丘脑-皮质运动通路中存在直接与间接的2条通路有关[1]。血管性帕金森症患者普遍存在双侧苍白球外侧部与壳核受损,但双侧苍白球内部完好。苍白球内侧部与黑质下网状部分的失抑制表现与γ-GABA神经递质释放减少和γ-GABA的传递途径阻断有关,由此可以确定基底节输出核团过度兴奋致使下丘脑兴奋性减低是导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出现一系列症状表现的主要原因。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与帕金森症在临床症状表现方面具有相似之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临床表现区别于帕金森症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极少出现静止性震颤,发病可急可缓,存在明显的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表现,患者发病时步态慌张表情呆滞,多数患者有椎体束征与假性球麻痹表现[2]。临床诊断需将帕金森症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进行鉴别诊断。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包括:发病隐匿,病情急缓不一;明显的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表现;发病时患者步态慌张,动作迟缓;多数患者呈面具脸表现,表情呆滞;其次,锥体束征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显著病理特征。早期诊治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治疗通过活血化瘀改善患者微循环,可予以患者适量钙通道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及脑细胞保护剂,同时也可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高压氧治疗,可采取安坦或左旋多巴改善病情缓解者临床症状以延缓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娟,陶静,朱沂.脑梗死并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511-512.
[2]张国平,贺茂林,王莉莉,等.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 15(24):2805-2806.
论文作者:熊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0
标签:帕金森论文; 血管性论文; 综合症论文; 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锥体论文; 步态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