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世纪的数学教育——第九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简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简记论文,数学论文,新世纪论文,第九届论文,大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九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9)于2000年7月31日至8月6日在日本东京千叶幕张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作为四年一届的国际数学教育界的盛会,因其在世纪更替之时召开,更引起世人的瞩目。笔者有幸参加了这一会议,现将所见所闻择其要点简记于后。
数学教育如何面对新世纪?这一主题不仅为数学教育界各方人士和学者所思考,而且引起了世界政界要人的关注。美国总统克林顿、日本首相森喜朗、秘鲁总统藤森分别就大会的召开发来了贺电。一个学科教育的国际大会,能如此吸引政治家的目光,可能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数学与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生存关系更为密切。诚如克林顿所指出:“更多地依靠数学原理和理论作为基础的科学和技术令人震惊的发展,正创造着工作、生活和思维的新方式”,“面对新世纪的黎明,我与你们一起认识和褒扬作为人类文化最重要部分的数学——以其在科学和社会中的运用,以其观念和推理方法所富有的力和美,以其对人类精神的丰富。”他在赞美数学之际更感到了一种历史的责任:“这给我们的教育制度带来了挑战,即:需要保证全体学生达到数量化学习的高水平,……我们不仅应该培养下一代数学家和科学家,还应保证全体公民作好准备,以应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愈来愈需要作出数量化的决定。”森喜朗也充分肯定了数学教育在未来的价值,指出:“数学和科学教育不仅服务于培养未来的科学家,而且也对我们每日生活、经济活动以及国家决策作出重要贡献。”他也直言不讳地谈到了当前的日本教育的一个事实:“关于日本儿童对数学及科学淡漠倾向的担忧是存在的,并且我知道,对这一问题以及可能采取的回应措施也正通过日本科学委员会进行调查和研究。”曾教过20年数学的藤森对数学教育更是情有独钟,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辞。三位领导人都强调了进行数学教育国际合作研究的必要性。据笔者所知,在ICME的历史上,受到这样的“礼遇”可能还是第一次。
根据大会新闻公报所提供的数字,与会代表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总计2069人。其中日本942人,美国222人,中国以153 人名列参会人数第三(其中中国大陆114人,香港22人,台湾17人。此为注册人数, 实际到会人数要小于此数)。目前,我国大陆曾参加过第4届、第6届、第7届、第8届ICME,代表人数分别为5、8、9、20人, 这次参会人数骤增,无疑使中国在这次会议中的影响增大。
一周的会议,安排颇为紧凑,其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国际圆桌会议:通过多媒体电话会议传播系统,由会议现场主持人及专门小组与三个国家的学者进行远程的多边对话讨论。此次远程报告人为Alberts,Bruce(美),Arima,Akito(日)及Wee,Heng Tin (新加坡);主持人小组成员为Bass,Hyman(美),Leder,Gilah (澳大利亚),李秉彝(新加坡)及Nozaki,Akihiro(日本)。 会议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普通教育中数学的作用”,这也是与“2000年——国际数学年”相关联的一项活动。
大会报告:共安排了4 个60 分钟报告, 分别为(丹麦)MogensNiss《数学教育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趋势》,(日本)Hiroshi Fujita(即日本数学教育会长藤田宏)《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应用数学的方法论》,(德)Erich ch,Wittmann《在系统过程中发展数学教育》,(巴西/英国)Terez-inha Nunes《数学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推理系统》。
正式报告:共分6个时间安排了55个45 分钟报告(每个报告另给15分钟的讨论),每次有8—10个报告在多个会场同时进行。
工作活动组(WGA)与课题研究组(TSG):每个代表报名时就已选下了自己要参加的组别,这是与会代表普遍参与的形式,在会议日程中占有较重的比例。前者通过组内集体思考、讨论的形式对学科和组内共同关心的热点及有争议的问题展开研究,以形成共识或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后者集中于某一具体学科或领域就课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以下列出这两类小组目录:
WGA(共12个组):学前和小学数学教育、初中数学教育、 高中数学教育、二年制学院及其它三级机构数学教育、大学数学教育、成人及终身数学教育、数学教师职前职后职业教育、数学教育研究、实践及理论、数学教育传播及语言、数学教育评价、数学教育技术运用、数学教育的社会和政治维度、数学教育历史与文化。
TSG(共23个组):代数教学、几何教学、微积分教学、 统计教学、数学教学辅助材料、数学教育中的远程学习、数学教育多手段运用、职业数学教育、数学建模及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数学的趋势与数学科学以及它们对数学教育的回应、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数学教育中的证明与检验、数学学习与认识过程、数学教育中的建构主义、特殊需求学生的数学教育、数学教育中的创造性和天才学生教育、数学教育与公平、数学教育中的数学竞赛、数学教育中的入学考试和公共考试、艺术与数学教育、民族数学、亚洲国家数学教育研究课题、数学教育比较研究。
会议的其它活动还有:成果(论文、案例录相、软件)的扼要展示、会议展览(计算机、书籍刊物、教具等)、国家数学教育情况报告(法、意、日、马来西亚等)、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的工作和研究会议、其它小型的国家会议及旅游、酒会、晚会等社交活动。
这是ICME第一次在亚洲举行,与会的华人代表不少,中国学者更显得十分活跃。上届ICMI执行委员张奠宙先生主持了一个大会报告;华东师大校长王建磐是本届ICMI执行委员,参加了该会数天的工作会议;中国学者此次获得了4个45分钟报告,他们是:广州大学张景中、 李传中的《自动推理及教学智能平台》,首都师大王尚志、北京理工大学叶其孝的《中国中学教育中的数学建模》,华东师大李士锜的《熟能生巧吗?》,中国香港的Leung,Frederick.k.s的《寻找东亚数学教育的同一性——传统文化遗产和现代技术冲击》。张奠宙、唐瑞芬、叶其孝等还分别主持了前述小组的活动。这里还特别要提及的是本届大会议程安排上的一项与华人有关的活动,即“数学教育华人论坛”,它是由张奠宙先生等倡导,并通过积极努力得以实现的。该论坛共安排了两次,每次约90分钟。论坛活动进行得很成功,一些国际著名数学教育家(如美国Usiskin,Zalman,俄罗斯Sharygin,Igor Fedororich等)都到会演讲,在论坛上报告的有新加坡数学教育会主席李秉彝、香港大学黄毅英、台湾师大林福来以及王建磐、叶其孝、王尚志等,再有就是几位由大陆出国留学在外已很有造诣的年青人,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博士范良火,美国德立华大学博士蔡金法、芝加哥大学博士李建华等人。“华人论坛”受到了华人学者的普遍欢迎,在ICME9 上产生了一定影响。除此之外,令人感到振奋的是我国有更多第一线的中学教师走出了国门,融入到国际数学教育的大舞台。笔者在会议期间就曾接触到北京、上海、宁波、深圳、扬州、沈阳、成都、杭州等地的中学教师或教研员。
华人在国际数学教育界逐渐占有了他应有的位置,在国际论坛上中国学者的声音更多、更响亮了!这是ICME9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
闭幕式上宣布,ICME10将于2004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