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琦1 郭群萍2 赵越超3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 辽宁抚顺 113006
摘要:目的:探讨中重度冠状动脉钙化即刻疗效受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择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CT检查以及采取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2例。以是否发生钙化划分为中重度钙化组(n=24)和无钙化组(n=18)。钙化组予以针对性治疗,对两组实施PCI前后的临床以及影像学指标对比。结果:(1)两组术前冠脉CT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指标中,除病变长度、管腔面积和重构指数组间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剩余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2)两组术后冠脉CT以及手术操作特点指标中,除并发症、预扩张、直径和支架数、球囊直径以及最大预扩张压力指标组间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剩余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将冠脉CT作为引导,针对性的予以非顺应性高压球囊后扩张以及充分预扩张手段干预,针对中重度钙化者而言,PCI术后即刻管腔获得仍然会受到影响,但是最终的管腔面积还是较为理想的。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介入治疗;即刻疗效
针对冠状动脉钙化采用冠脉CT检查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1]。鉴于此,本文中,笔者特择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CT检查以及采取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主体,就中重度冠状动脉钙化即刻疗效受介入治疗的影响展开探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CT检查以及采取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主体。以是否发生钙化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中重度钙化组(n=24)和无钙化组(n=18)。中重度钙化组中男12例,女12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58岁,平均年龄(62.24±1.14)岁;无钙化组中男9例,女9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59岁,平均年龄(62.21±1.16)岁。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1.0完成入选患者基本数据资料的比对,结果显示,组间数据比对差异性不明显(P>0.05),符合实验分组的比较标准。
1.2方法
对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前后,在冠脉CT的辅助下,对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特征、评估支架置入情况展开测量分析,并收集临床资料及介入操作相关信息。所有钙化病变均给予充分预扩张,并在冠脉CT指导下视情况给予后扩张处理[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术前、术后冠脉CT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和手术操作特点相关指标展开评估。
1.4统计学处理
借助SPSS21.0完成纳入实验研究数据的比对,计数资料采用的表述方式为“%”,检验方式为“X2”;计量资料采用的表述方式为“”,检验方式为“T”;设定P<0.05,为统计学差异成立的必要条件。
2结果
2.1术前冠脉CT以及冠状动脉造影
两组术冠脉CT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指标中,除了病变长度、管腔面积和重构指数指标组间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剩余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详细数据资料如表1记载所示。
3讨论
支架置入后的扩张和对称性,会受到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双导丝、斑块旋磨、切割球囊等技术也随之应运而生,对于钙化病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均产生了较好的价值和作用。但是,上述手段和技术的使用需要经过特殊的培训,而且由于该种方式的操作十分复杂,所以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患者设备内陷和血管穿孔的风险。对于钙化病便的处理,球囊扩张技术价值显著[3-4]。
本文中的试验研究结果充分阐明,(1)两组术前冠脉CT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指标中,除病变长度、管腔面积和重构指数组间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剩余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2)两组术后IVUS以及手术操作特点指标中,除并发症、预扩张、直径和支架数、球囊直径以及最大预扩张压力指标组间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剩余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分析上文中笔者研究所得到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将冠脉CT作为引导,针对性的予以非顺应性高压球囊后扩张以及充分预扩张手段干预,针对中重度钙化者而言,PCI术后即刻管腔获得仍然会受到影响,但是最终的管腔面积还是较为理想的。
参考文献:
[1]王涟,宋杰,徐标,等. 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在严重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疗效[J]. 实用医学杂志,2014,23(7):1127-1130.
[2]俞婷婷,尹震宇,王春,等. 旋磨联合支架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1):1164-1166.
[3]王昆,张静梅,王涟,等. 旋磨联合支架治疗31例严重钙化冠状动脉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3):279-282.
[4]汤喆,白静,王禹,等. 血管内超声指导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评价[J]. 中国循环杂志,2014,29(1):12-15.
论文作者:汪琦1,郭群萍2,赵越超3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冠状动脉论文; 指标论文; 造影论文; 支架论文; 差异论文; 比对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