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800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与CT联合诊断肾上腺占位病变的价值。方法:于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肾上腺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进行超声及CT诊断,对比超声与CT 联合诊断及超声、CT单独诊断的效果。结果:超声检查准确性为66.7%(40/60)。CT检查准确性为70.0%(42/60)。超声和CT联合检查准确性为88.3%(53/60)。超声和CT联合检查准确性与超声检查、CT检查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超声检测准确性与CT检查相比无差异,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与CT联合诊断能明显提高诊断效果,可在肾上腺占位病变诊断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超声;CT;诊断;肾上腺占位病变
超声和CT检查均是当前疾病诊断的常用方法,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超声和CT在临床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当前临床诊断结果显示,超声和CT在肾上腺占位病变中的诊断效果均待提高,仍需不断研究出更加有效的诊断方式,提高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效果[1]。基于上述背景,此次研究中探讨超声与CT联合诊断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以便为临床诊断肾上腺占位病变提供更多参考。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肾上腺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病理活检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均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手术禁忌;手术前均进行超声和CT检查;均排除其他肾上腺疾病;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为35:25,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47.4±9.5)岁;病变部位:左侧24例,右侧31例,双侧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和CT检查,超声检查给予患者GE公司生产的S6型和飞利浦IU22型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测,患者取仰卧位,排空膀胱,先对患者进行腹部常规扫描及肾上腺区扫描,给予患者多角度、多方位扫描,并将图像中显像最清晰、病灶部位显示最明显的图像进行冻结保存,并对患者该部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检查使用GE公司生产的Somatom Balabce型CT机和OPTIMACT660型64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扫描,管电压130kV,管电流200mA,患者取仰卧位,先对患者进行上腹部常规CT扫描及肾上腺区扫描,当发现患者病灶部位时,给予患者增强CT扫描进行增强CT扫描前,需给患者高压注射器向患者肘静脉注射碘海醇注射液(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91)进行造影,注射速度3.0m/s,延迟30s后进行扫描。将患者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在工作站进行三维成像处理,若诊断困难,可调取1mm原始图像进行观察[2]。
1.3 观察指标
检查结束后,由影像科两名专业医师对患者超声及CT扫描图像进行盲诊,分别记录出超声诊断、CT诊断及超声联合CT诊断的结果。对比超声诊断、CT诊断及超声联合CT诊断的诊断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²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对比
病理检查结果为:嗜络细胞瘤10例,血肿11例,髓样脂肪瘤12例,皮脂腺瘤12例,淋巴瘤5例,转移肿瘤7例,囊肿3例。
超声检查结果为:嗜络细胞瘤6例,血肿7例,髓样脂肪瘤7例,皮脂腺瘤9例,淋巴瘤5例,转移肿瘤5例,囊肿1例。准确性为66.7%(40/6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CT检查结果为:嗜络细胞瘤6例,血肿7例,髓样脂肪瘤7例,皮脂腺瘤9例,淋巴瘤5例,转移肿瘤6例,囊肿2例。准确性为70.0%(42/60)。
超声和CT联合检查结果为:嗜络细胞瘤8例,血肿10例,髓样脂肪瘤10例,皮脂腺瘤11例,淋巴瘤5例,转移肿瘤7例,囊肿2例。准确性为88.3%(53/60)。
超声和CT联合检查准确性与超声检查、CT检查相比均明显较高,X²=8.077、6.114,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超声检测准确性与CT检查相比无差异,X²=0.154,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2 影像学特征
超声和CT检查良性病灶均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较为清晰,内部回声、密度均匀,恶性肿瘤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或,内部回声、密度不均匀,部分患者存在病灶转移、侵袭其他部位状况。超声检测和CT检测不同瘤变类型显像不同,回声、密度也存在较大差异。
3 讨论
肾上腺占位病变是临床常见肾上腺肿瘤疾病,近年来,肾上腺占位病变的发病率正处于不断升高状况,加强对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但肾上腺体积较小,其解剖结构处于较深部位,肿瘤多处于隐蔽部位,使得临床进行诊断时难度较大,常出现误诊和漏诊状况[3]。
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影像学技术也获得了巨大发展。超声和CT检测均是临床常见影像学检测方法。此次研究中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及CT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超声和CT联合检测的准确性与超声及CT单独检测相比均明显较高,说明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诊断效果。超声诊断是在形态学的基础上,对患者局部组织结构形态病变状况进行检测的一种检测方法[4]。超声检测具有无创性,诊断范围广[5]。但肾上腺位置较高、病变部位较深,采取超声进行检测时,易受患者肋骨、胃肠道内容物、体型、肺部物质等的影响,显像模糊,导致误诊和漏诊,影响检测效果[6]。采取CT检查时,显像清晰,图像处理能力强,图像分辨率较高,能有效显示患者病灶状况,辅助患者疾病分型,且重建技术能有效减少患者自身因素对检测效果的影响,有效减少漏诊和误诊;且螺旋CT诊断时,受外界及患者自身状况影响较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误诊和漏诊状况;且能提示患者病灶严重程度,辅助疾病定性诊断[7-8]。此次研究中两组方法联合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独诊断,说明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时能互补,提高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超声与CT联合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诊断,能明显提高诊断效果,在肾上腺占位病变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根松,徐丽萍.超声与CT 联合诊断肾上腺占位病变的价值探讨[J].重庆医学,2015,44(5):649-651.
[2]盛文君.超声、CT 及超声联合CT三者在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J].医药前沿,2015,5(30):86-87.
[3]许会.超声与CT联合诊断肾上腺占位病变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6(30):47-48.
[4]李秉瑱.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2):45-47.
[5]王海涛,张继伟,阎乙夫,等.左肾上腺区特殊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治——附胃重复囊肿二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33(12):906-910.
[6]季岗.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螺旋 CT 与超声对比浅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3(10):789-789.
[7]李玉惠.肾上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超声与CT比较[J].医学信息,2014,27(9):230-231.
[8]单琨,李常颖.超声和CT检查对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20(4):306-308.
论文作者:肖佳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超声论文; 肾上腺论文; 患者论文; 病灶论文; 效果论文; 肿瘤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