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环
盘州市中医院 贵州省盘州市 553500
摘要:破伤风是可以成功预防的一类疾病,笔者结合文献分析破伤风类毒素、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不同特点及合理应用的要点。
关键词:预防;破伤风;破伤风类毒素;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1 破伤风的定义
破伤风(tetanus)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人体创面,在厌氧环境下生长和繁殖、释放嗜神经外毒素从而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非传染性且可致命的疾病[2]。
破伤风最重要的毒素是破伤风痉挛毒素,该毒素可在中枢神经系统使神经传递素受到抑制,传导阻滞,引起肌肉坚硬,典型的痉挛抽搐。破伤风痉挛毒素是一种已知的最毒物(估计人体最小致死量2.5ng/Kg)。该病可发生在如何年龄,病死率高,应加强预防。在缺乏医学干预环境下,破伤风病例病死率约100%。在免疫项目不充分地区,破伤风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
2 破伤风的潜伏期
破伤风患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7天,短者为24~48小时,长者为20~30天,更有甚至长达数月至数年,或者仅在摘除体内残存多年的异物时发作。目前一般认为潜伏期越短,住院时间越长,预后相对越差[2]。
3 有效预防破伤风的时间窗
创伤后,首先要彻底清创,软组织清创的重要性远高于破伤风预防;其次尽早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通常推荐在受伤后24小时内,且越早越好。如果不能在24小时内注射,是否就失去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意义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只要尚未出现症状,预防都是有效果的。
4 破伤风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破伤风的预防主要分为一级预防(主动预防)和二级预防(被动预防)两种。主动免疫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TT)作为抗原,使人体产生抗体以达到免疫目的。主动免疫分为类毒素基础注射和强化注射两部分。被动免疫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作为抗体,预防和治疗破伤风[3]。
5 常规用法用量
5.1 TT可作为单一疫苗或者联合疫苗来预防疾病,包括白喉、百日咳、脊灰、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百白破—Hib—乙肝联合疫苗是全球儿童期使用最普遍的联合疫苗[1]。
5.1.1 基础注射:通常需注射三次。首次在皮下注射0.5ml,间隔4~6周再注射0.5ml,第2针后6~12个月再注射0.5ml,此三次注射称为基础注射。免疫力在首次注射后10日内产生,30日后能达到有效保护的抗体浓度。
5.1.2 强化注射:在基础注射完成以后每隔5~7年皮下注射类毒素0.5ml,作为强化注射。
5.2 TAT的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常用剂量是1500IU肌注,伤口污染重或受伤超过12小时者,剂量加倍。经5~6日,如破伤风感染危险未消除,应重复注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3 TIG 的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预防剂量是250IU肌注。创面严重或创面污染严重者可加倍;治疗剂量是3000~6000IU,应尽快用完,可多点注射。
6 不良反应
6.1 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局部红肿、疼痛、发痒或者低热、疲倦、头疼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消退,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
6.2 TAT属于马血清类制品,是异于人体的蛋白,具有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和血清病。
6.2.1 TAT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心脏骤停、呕吐、紫绀、呼吸困难、脉搏细数等典型的休克症状。
6.2.2 TAT引起的血清病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浮肿或水肿,偶有蛋白尿、呕吐、关节痛、注射部位出现红斑及水肿等症状[4]。
6.3 TIG属于人源性蛋白制品,应用较安全。极少数人有红肿、疼痛感,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7 注意事项
7.1 TAT注射前必须作过敏试验;时间超过1周者,如再继续使用,还须重做皮试。门诊病人注射抗毒素后,至少需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方可离开。
7.2 凡已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注射者,应在受伤后再注射1针类毒素加强免疫,不必注射抗毒素。
7.3 未接受过类毒素免疫或免疫史不清者,须注射抗毒素预防,但也应同时开始类毒素预防注射,以获得持久免疫。
7.4 TAT(或TIG)和TT不能注射在同一个部位,因为作为类毒素的抗原和抗毒素的抗体同时注射后会发生拮抗作用,失去免疫效果。
7.5 TAT或TIG中含有吐温和硫柳汞,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慎重。孕妇一旦受到创伤,首先应该按规定程序进行清创处理后遵医嘱使用TAT或者TIG。
参考文献:
[1]龚震宇,龚训良.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破伤风疫苗的意见书[J].疾病监测,2017,32(5):441-444.
[2]李文,宋杨一嫣,魏捷,等.内外兼修——破伤风的急诊诊治浅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7,18(8):632-637.
[3]许方霄,王子惠.认识破伤风[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7):63.
[4]余超,徐玉茗,徐瑾,等.破伤风抗毒素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16,13(1):36-41.
[5]蔡云峰,何秀屏.门急诊破伤风抗毒素合理应用[J].今日药学,2017,27(7):490-492.
论文作者:李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破伤风论文; 抗毒素论文; 类毒素论文; 免疫论文; 疫苗论文; 潜伏期论文; 毒素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