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语用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联理论对隐喻的看法不同于修辞学、文学和哲学。后几种学科历来强调隐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我们承认隐喻的重要性,但是质疑它的特殊性。诚然,隐喻在语言使用中处处可见,也催生了Barthes所说的“文章的乐趣”(le plaisir du texte)。单个作家或者某个文学体裁所使用的一些具体隐喻的确值得研究。尽管如此,我们只会将隐喻看作一个连续统一端的一系列表达。这个连续统包括字面用法、松散用法和夸张用法。我们认为,隐喻解读的生成和其他解读方式没有什么区别,隐喻的理解并没有特殊的机制,也不存在仅仅适用于隐喻的有趣法则。换言之,语言隐喻不是自然物,“隐喻”在言语交际研究中也不是一个理论上十分重要的概念。那些认为语言隐喻理应建立起自己的一整套理论体系或者应该在更广泛的语言理论甚至思维理论中占据中心位置的人们,必然会感到失望。
1 语言编码与交际
人们普遍接受这样的观点:语言使用受制于字面性常规(隐喻和其他修辞手法会违反这一准则,因此显得特殊)。这一观点直接遵循另一个更为广泛接受的观点:交际中语言的功能是使说话人可以将自己的意图进行编码,听话人相应译码。要正确看待和理解隐喻,所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颠覆关于人类交际的“语码”论。
其实,不管使用的是语言还是其他编码,人类交际的实质是推理交际。交际一方提供说明本人意图的证据,另一方则根据该证据和语境推导出对方的意图。这就引发了下面的问题:如果可以不需要语言就能达到交际目的,那么为什么还要使用语言呢?语言可以为说话者意图提供无限的依据,这些依据可以如说话者所希望的那样微妙、复杂,而且结构多样。相比之下,非言语依据则十分有限。有了语言(也只有通过语言),人们才能交流他们所想到的一切。话语的解读不是通过译码,而是通过语言内容提供推理证据,这个事实不仅没有贬损语言交际的丰富多样性,相反起到了强化作用:每一个句子都会产生一系列超出编码含义的各种解释。其最好的例证,非鲜活的暗喻莫属。
2 关联性如何引导推理理解
上述的是一种关于言语交际的理论。该观点受到哲学家Paul Grice研究的启发,不过比他的理论更加彻底。Grice将说话者意义描绘为一种明显的为了在受众中引起某种认知效果的意图,通过受众对说话人想要达到这种效果的意图的确认来实现(Grice 1989:chapters 5-6,14,18)。这样,说话人意义就是一种意图,一种心理状态。他人的心理状态是无法直接感知或者译码的,必须从其行为举止并结合背景知识推导出来。与其他心理状态相比,说话人意义的特殊性在于说话者意欲听众去发现他们的意图,并以交际行为的方式提供证据。这就带来一种可能性:也许存在着一种仅仅适用于理解的推理程序。
Grice倾向于认为,某人使用语言来交际时,应该直显地表达自己的意思。Searle明确表示支持。这会让人默认话语的字面语言含义就是说话人意义,或者至少是其意义的明确部分(Grice的“字面意义”),剩下需要推理的是隐含的部分(Grice的“隐含意义”)。实际上,这就意味着说话者意义的一部分由解码得到,另一部分靠推理获取。隐喻和其他比喻手法因其语言意义不是说话者意义的一部分而被视为例外。Grice认为,说话者在使用隐喻时,说话者意义就必须完全靠推理获得。与此不同的是,我们认为,言语交际并不包含字面性假定,也不包含默认解读,隐喻也绝不应被视作例外。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交际都是按照上述方式进行的:交际者发出一条关于其说话人意义的证据——明示刺激,听话者根据这一证据并结合语境推导出说话人意义。
推理如何进行?关联理论通过对关联性及其在人类认知中所起作用的特点,提出一种关于理解机制的解释。在这种可加以检测的解释中,关联性期待发挥关键作用。
我们不仅将关联性分析为话语或者其他明示刺激的属性,而且视其为任一认知过程的输入所拥有的属性:所见、所闻、所言、所思、所记和所作的假设都可能会在某一时刻与某人相关。某一输入在什么时候相关呢?在可获得先前信息的语境中,当处理该输入可以产生新的认知效果的时候,如解答某人脑海中的疑问,引起或者解决某个疑惑,提出一个假设或者某一行为的原因,证实或者驳倒一个猜疑,纠正一个错误等等,所有这些认知效果都包含输入和在其中处理该输入的语境的有效互动。不过,这一互动的有效性有大有小;输入的关联性也不尽相同。
关联程度:a.处理某输入产生的认知效果越大,该输入的关联性越高;b.为取得认知效果所付出的处理努力越小,该输入的关联性越高。
在清醒的每一时刻,人们都面临着争着引起他们注意的大量不同的输入:感知到的事物、事件,尚未完全理清的先前想法,悬而未决的目标,等等。处理输入所用的语境包含着一个存在脑海中的可从中获取积累的知识的大百科全书。在任一时刻,大多数的输入都是不值得处理的;对于任一已知输入,大多数的背景知识都是不值得启动的:这些处理的结果产生的认知效果太小,不值得付出努力。认知效率指在每一时刻选择可获得的最相关的输入,并在最能增强该输入关联性的背景中处理这些输入。事实上,如果不倾向于选择具备最佳关联性的输入,认知活动就将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我们假定,在推动人类认知能力进化的多种选择性压力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压力:要求整个认知系统及其组成部分有效地利用大脑资源。我们因此提出以下观点。
认知关联原则:人类认知倾向于关联性最大化。
我们并不是说人类总是能成功地获取最大关联,只是说他们有足够的倾向去这么做,从而使得人类在认知活动中的大量投入有了进化上的意义。更具体地说,我们认为人类的感知机制倾向选出具有潜在相关的刺激,人类的检索机制倾向于启动具有潜在相关性的背景假设,人类的推理机制则倾向用最有成效的方式对它们进行处理,因此,总的来说,人们倾向于注意那些满足最大关联性期待的输入。这些观点拥有多种可测性实验结果支持(见van der Henst & Sperber,2004)。在这里,我们只关注认知关联原则运用于人类交际的结果。
与非明示刺激信号相反,使用明示刺激信号不仅向听话人提供某种情况(如Jill想再喝一杯的事实),而且还提供关于说话人想要传达这些信息的(并且是公开这么做)的信息。通过发出一个明示刺激,说话人公开要求得到听话人的注意。既然注意力往往被最关联的输入所吸引,说话人因此含蓄地传达出该信息就是最关联的。关联理论语用学的核心观点就是使用明示刺激可以提高对关联的期待,这是其他输入所不能做到的,而这些期待会引导理解过程。更加具体地说,我们提出了交际关联原则。
交际关联原则:任何具有推理性的交际行为都传达其具有最佳关联性的假定。
按照交际原则中提及的最佳关联假定,如果某话语或其他交际行为足够相关,值得处理,那么它的关联性一定超过其他争取获得听话人注意的输入。说话人和听话人至少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交际应该取得成功,听话人应该理解说话人的意思。话语关联性越大,特别是其处理需要付出的努力越少,听话人能够成功理解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说话人会在他表达能力范围内,在不违背他自身目的(特别他交流时追求的目的)的情况下,力图达到最大关联。所以当我们说每个推理交际行为都传达其最佳关联的假定,是指关联性与说话人能力和偏好一致,同时足够值得处理。
关联理论的交际原则为听话人提出了解读话语以及确定理解停顿点时可以遵循的路径,因为所需的努力是影响关联性的两大因素之一,应该遵循的恰当路径是最省力路径。停顿点是指,在说话人想要传达的信息,无论是明说还是隐含的情况下,目前解读满足话语本身关联性期待的情况。从说话人角度看,增加其交际相关性从而更能被恰当理解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在他表达能力和偏好限制范围内),采用一种能让听话人付出最小努力就可以获得的他自己期待的关联性的第一解读。例如:
①Peter:For Billy's birthday party,it would be nice to have some kind of show.
Mary:Archie is a magician.Let's ask him.
假设magician有两个意思:(a)具有超自然力可以施展魔法的人;(b)用魔术技巧取悦观众的人。在这个讨论为一个孩子生日聚会准备表演的语境中,第二层隐含可能首先被启动,而他们的朋友Archie是个魔术师这个信息或提醒,通过暗示他可能会在Billy生日聚会上表演,可能会满足Peter期待的关联性。假设她的话和Peter相关,Mary应该期待他得出这个暗示,因此这个可以看作她意思的隐含部分,即会话含意。当存在耍魔术技巧的人与这个暗示契合时,magician的歧义就消除了。
3 意义构建
从一个词或其他语言表达式中,通过译码获得的意思为意义构建的推理过程提供一个出发点。被构建的意义可能比解码意义狭窄。例如:
②I have a temperature.
③Peter:Does Gérard like eating?
Mary:He's French!
在②中,temperature会理解成高于正常体温的温度。如果说话人体温与平常一样是37℃/98.6°F,那么她所传达的信息是无意义的。在③中,Mary意思不仅是说Gérard是个法国人,而且她认为Gérard是个典型的法国人,因此非常喜欢吃东西。在其他情况下,构建意义可能比解码意义更加广泛。例如:
④Holland is flat.
⑤The stones form a circle.
⑥(On a picnic,pointing to a fiattish rock):That's a table!
⑦(Handing someone a tissue):Here's a Kleenex.
④中使用的flat和⑤中的circle都是近似表达的例子。近似是一种松散用法或扩展,使得一个有着相对严谨意义的单词延伸到边缘(Lasersohn 1999年称之为pragmatic halo),或严格说来超出其语言外延。⑥中的table以及⑦中的Kleenex都是范畴延伸的例子。⑥中所指的平坦的岩石肯定不是一张桌子,但是其具有的特性使得它在当时情况下可以替代桌子。
缩减和扩展并不是语言的两种不同功能,而是涉及相同的意义构建过程。我们如何得到这些缩减或扩展的词义?是根据前面列出的以关联性为指导的理解步骤。在②中,基于temperature译码意义的字面解读可能是不相关的真实,因为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有温度,没有理由认为听话人会构建和接受这样的真实。相反,实际发生的是启动了听话人脑海里TEMPERATURE概念并将他引向一个相关的解读。这个概念的要素可以包括一系列的涵义。有些涵义在该情境中是相关的(例如,暗示说话人生病了,不能工作)。在达到与话语相关的完整解读过程中,译码概念TEMPERATURE提供一个起始点来构建一个特别的 TEMPERATURE的缩减概念,它仅仅包括与上下文相关的温度:偏离人类正常情况的温度,这一温度带有值得听话人付出努力进行处理的隐含。⑤可作类似分析。
有些单词的隐含也可以由语境引发。在⑦中,可以用来擤鼻子这个隐含在听话人脑海中被启动不仅是通过Kleenex这个词,同时也是通过他正在打喷嚏这个事实。听话人首先想到同时由话语和语境启动的隐含,并暂时加入解读,直到听话人的关联性期待得到满足。这时,话语的明说内容(在断言的情况下,说话人承诺命题是真实的)反过来通过解读的暗含和明说相互调整,决定。话语的明说内容必须确保在当下语境中能够传达暗含的内容。用关联理论来说,话语的明说应该和隐含前提一起确保得到其隐含结论(这里的隐含前提和隐含结论都是会话含意)。关于相互调整过程,可参阅Sperber & Wilson(1998,2005),Carston(2002),Wilson & Sperber(2002,2004)。
在②中,相互调整过程的结果是对temperature作为TEMPERATURE的语境解释,要比TEMPERATURE的词汇概念更狭隘。在④中,结果是flat的语境解释作为FLAT比编入词汇的“平坦”概念更宽泛。由此,通过完全相同的概念构建步骤,以及为了相同的原因完成意义的缩减和扩展。实际上,正如Carston(1997)所说,它们可以合并为同一种解释。
严格的字面解读(不涉及词汇概念缩减或扩展的解读)也是通过相互调整明说内容和隐含过程得到的。当话语获得预期关联性的隐含取决于词汇概念本身的明示内容而不是一些扩展或缩减时,字面解读就产生了(注:关于字面解释,见Sperber & Wilson(1995:chapter 4,sections 6 and 7).因此,当隐喻用法被编入词汇,明示语境中恰恰需要这个概念时,解读就完全是字面的。)。字面解读并不是默认解读(不是首先被考虑到的),也不一定比非字面解读更容易构建。实际上,一些字面解读很难获得,例如:
⑧If Hplland were flat,water would flow from the borders towards the centre.
我们说一块土地“平坦”时,不但忽略任何地块所存在的种种高低起伏情况,而且也忽略地球表面本身的弯曲度,以扩大“平坦”这一概念。(注:可能有人会争辩,如果一块地表的每一个点到其中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而不是从飞机上看),那么它就是第二层词汇意义上的平坦,于是人们在上面旅行,就不会感觉到颠簸了。这样,“如果所有地球上的土地都在海平面,那么地球则是扁平的了”这一论断应该是正确的。然而这显然是错误的。因此,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第二种偏离“平坦”的字面含义不太容易纠正。例④⑤等近似表达和夸张表达之间构成一个连续统。实际上,依据实际情况,同一句话可以用夸张、松散的方法抑或从字面进行恰当的理解。不同的理解之间并没有鲜明的分界线。例如:
⑨Mary to Peter:The soup is boiling.
如果Peter远离汤锅,无法直接观察到汤的状态,那么他该如何借助关联理论,从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呢?假设他正在楼上工作,当他闻到Mary煲的汤味时,他说他想下来尝尝味道。Mary以⑨作答。boiling起的作用是夸张,其回答的关联之处在于传达“汤太烫而不能尝”的含意,而传达这一含意的目的就在于警告他不要尝汤。情景也可能是Peter正在煲汤,但他离开了房间。Mary清楚,这时候不应该让汤沸腾。那么在汤即将沸腾时,这一说法也是关联的。与第一种情况不同,这是松散用法而不是夸张。最后一种情况,假如Peter在煲汤,但他本人离开了汤锅。走时,他让Mary等汤沸腾时撇去浮沫。一会儿后,当他看到Mary那样做并询问时,Mary的回答就只得从字面来理解了。
3.1字面-松散-隐喻连续统
在相对受限的范畴扩展情况(如⑥⑦)和更具创造性的情况(如⑩和(11))之间存在一个连续统。
⑩ is another Derrida.
(11)For luggage,pink is the new black.(New York Times,September 4,2005)
在⑩中,Derrida用作普通名词,表示与Derrida类似的一群浮夸、无名的哲学家。在(11)中,black表示一类时装。在这二例中,一个范畴扩展后用以囊括那些包含该范畴内部成员本质的或者非本质的但至少是显著特性的那些个体。不像Kleenex,它指任何一种纸巾。这些范畴扩展的例子不只是松散用法。⑩所要讲的并不是和Derrida之间的差异不合逻辑,而是说从属于一个更宽泛的范畴,其中Derrida是最显著的成员。(11)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粉红和黑色差不多漂亮,而是说在行李的颜色这一范畴中,粉红色占据原先黑色的位置。⑩和(11)也通过惯常的程序解释:词语Derrida或black的出现,一方面有助于启动有关和粉红色的含义,另一方面使得话语产生预期的关联。通过相互调节明说的内容和含意,明说的内容可以解释成包含一个特别的概念(DERRIDA或BLACK),这一特别概念在上下文中承载着这些含义。
夸张和隐喻之间存在着一个连续统。乍一看,夸张似乎只涉及编码概念和上下文构建的概念之间量方面的差异,如(12)。隐喻则涉及质方面的差别。如(13):
(12)Joan is the kindest person on earth.
(13)Joan is an angel.
然而,这种量、质的区别并非天壤之别。比如,(14)和(15)通常会归入夸张而非隐喻。尽管令人相信和不能相信的和善之间,或者圣人和普通的友善的人之间存在质和量的差别。
(14)Joan is incredibly kind.
(15)Joan is a saint.
在任何情况下,不论它们归属于夸张还是隐喻,(14)和(15)都会以相同的方式理解:编码概念帮助启动上下文含义,后者使得话语产生预期的关联。夸张/隐喻所传达的概念是这些含义所具有的特征:一种突出的和善。
范畴扩展和隐喻之间同样存在一个连续统。有人会指出范畴扩展涉及概念的本质或至少是典型特征投射到一个更宽泛的范畴,像上文中的⑥⑦和⑩(11),而隐喻所涉及的这种扩展则是基于相对外围的特性,至少是偶然的特性。例如:
(16)My mind is cloudy.
软弱并非芦苇的本质属性。与此类似,辨别方面的困难也非云朵的本质属性。然而,有些隐喻是基于词类中相当核心的特性的。例如,当动物躯体的术语扩展到人类的身体时,其结果往往归类为隐喻。例如:
(17)Henry was proud of his mane.
一个范畴或许会经历连续的扩展,更多的外围扩展不可避免地遗失掉词汇范畴的一些最核心的特点。如此,比较⑩与(18)和(19):
(18)Rebecca Horn is the Derrida of contemporary art.
(19)Ferran Adria is more Derrida than Danko.
在所举的每一个例子中,一个不同的概念(DERRIDA,DERRIDA,DERRIDA)被建立起来,每个都边缘化,更远地偏离最初的概念(如果我们承认个体都有不同的概念)或者Jacques Derrida的表征。
中心特性和外围特性可以结合使用,如⑩中关于一则电视节目剪辑的评论。据说乔治W.布什曾在该节目秀上用一位毫无防备的女士的衬衫擦拭他的眼镜。
(20)We're all human Kleenex to him.
这位妇女被含蓄地描述成Kleenex,因为她或者至少是她的衬衫可以成为Kleenex纸巾。这里暗示,在布什眼中,人是价值不大的一次性产品。大多数夸张只是扩展而非缩小编码概念。在(12)中,the kindest person on earth(尽管是单数形式)被扩展开来,囊括包含Joan在内的所有和善的人们。相反,大多数的隐喻既包含扩展又包含缩小编码概念,因而不可简单地视作范畴扩展。在使用隐喻的(13)中,angel被理解成缩小了的概念ANGEL,一方面只涵盖原型种类,即有同情心的天使(复仇天使、愤怒天使或堕落天使被排除在外),另一方面又扩展开了,涵盖所有和善、有同情心的人们。然而,这种结合在一起的缩小和扩展并非隐喻的独有特征。又如,在使用隐喻用法的(20)中,Kleenex扩展成为一次性物品的范畴,这不仅包括原型的Kleenex,而且包含所有的Kleenex。
3.2推理的步骤
在我们看来,这种连续统的存在和字面的、松散的以及隐喻性话语之间缺乏划分标准的事实表明,这些不同范畴间不仅存在一些模糊或重迭,而且至少在描写心理语言学或语用学看来(注:字面和非字面话语的区别可能与规范语言相关,如,法律。请参考Wilson & Sperber,2002,section 7.),并不存在真正可以区分的范畴。比缺乏明晰界限更为重要的是,在解释所有这些不同类别的话语时所使用的是相同的推断步骤。让我们更深入地考察这一步骤是如何运用于解释以下二例的。一例位于连续统的一端:字面用法,另一例则位于连续统的另一端:隐喻用法。在字面用法一端,让我们回到前文所举的(注:一些作者(如David Lewis,1975)认为,比喻意义由语言编码而不是由语用推理得到;然而,这一看法极大地加大了语言的模糊性以及它作为编码的显著缺陷。)。
表1展示Peter理解Mary所言的第一部分(Archie is a magician)的具体推断过程。左边为Peter的解读假设,右边为他得出这些假设的基础。(见表1)
在连续统的隐喻一端,请看(21):
(21)Peter:I've had this bad back for a while now,but nobody has been able to help.
Mary:My chiropractor is a magician.You should go and see her.
表1
(a)Mary对Peter说:“Ar- Mary的话语解码
chie是个magician”.
(b)Mary的话语与Peter有 视Mary的话语为一次交际行
最佳关联 为所引发的期待
(c)通过响应Peter对在由(b)引发的期待——若Mary
Billy的生日聚会上来场表 在响应Peter的建议。
演的建议,Mary的话语将获
得关联性。
由magician一词的使用和Pe-
(d)魔术师(magician的一 ter要给Billy的生日聚会来场
个词汇义项,MAGICIAN2) 表演的想法共同启动的假设。
表演孩子们喜爱的变戏法。 暂视为Mary的话语的隐含
前提。
从(d)中可推得的隐含结论,
(e)Archie可以在Billy的 结合对Mary的话语的恰当解
生日聚会上来场魔术表演。 读,使Mary的话语达到预期关
联。暂视为该话语的隐含
结论。
对Mary话语的明说内容的解
(f)Archie是一个魔术师读如(a)的解码,与(b)共同暗
(MAGICIAN2).示(e).解读结果视为Mary的
明示意义。
(g)Archie是个魔术师 Peter作出的关于Mary的话语
(MAGICIAN2),可以在Bil- (明说内容以及含意的第一整
ly的生日聚会上表演孩子们 体解读,该解读满足(b)的关
喜爱的变戏法。联性期待。被视为Mary的话
语含意。
表2为Peter理解Mary话语第一部分(My chiropractor is a magician)的简化后的推理步骤。(见下页)
当然,在这两个例子中,理解是“在线”进行的,话语还在进行的时候,理解业已开始。那么,我们假想,对明说的内容和含意的假设性解释是部分平行发展的,而不是依序进行的。当它们相互调整以便能共同确认听话人预期的关联时就会停下来。诚然,我们并不是说听话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以相同的前提,经历着如图表所示的推断步骤,获得相同的结论。
表2
(a)Mary对Peter说“我的Mary的话语解码
脊柱按摩师是个magician.”
(b)Mary的话语与Peter有视Mary的话语为一次交际行
最佳关联。 为所引发的期待。
(c)通过回应Peter对他背 由(b)引发的期待——若Mary
疼的忧虑,Mary的话语将获在响应Peter的抱怨。
得关联性。
由chiropractor一词的使用和
(d)脊柱按摩师(Chiroprac-Peter对其背痛的忧虑共同启
tors)从事治疗背痛。 动的假设。暂视为Mary的话
语的一个隐含前提。
(e)magician的一个词汇义由magician一词的使用和Pe-
项,MAGICIANl)拥有非凡 ter对于一般疗法不会奏效的
的能力。担忧共同启动的假设。暂视为
Mary的话语的一个隐含前提。
由(d)和(e)可推得的隐含结
(f)Mary的脊柱按摩师从事论,结合对Mary的话语的恰当
治疗背痛并有非凡的能力,解读,使Mary的话语达到预期
可以给予Peter更好的治疗。 关联。暂视为该话语的隐含
结论。
(g)Mary的脊柱按摩师是
个魔法师(MAGICIAN*)(
对Mary话语的明说内容的解
“魔法师”(MAGICIAN *) 读如(a)的解码,与(d)和(e)
的含义由magician的MAGI-共同暗示(f).解读结果视为
CIANl表明,并促使了对
Mary的明示意义。
(e)的推理。)
(h)Mary的脊柱按摩师是 Peter作出的关于Mary的话语
个魔法师(MAGICIAN *), (明说内容以及含意)的第一
他可以运用非凡的能力给予
整体解读,该解读满足(b)的
Peter更好的治疗。 关联性期待。被视为Mary的
话语含意。
我们也不是断言相同的次序、意识的程度和思维再现的模式。我们所要确认的是在成功交际中导致听话人都能获得与讲话人一致的意图的那些因素。①中magician按照字面意思解释,(21)按隐喻解释,但是二例中所涉及的理解过程却相同。①中magician的词汇意义之一便是魔术师2:“变魔术以娱乐观众的人”。这一事实使得听者很便利地获取与此解释相关的含义。既然由这一准确的意义承载的这些含义以满足听话人对关联性的预期告终,那么magician词汇意义中的一个选项便被理解过程选择作为上下文意义。在(21)中,magician为提取这样的信息提供路径:如果某人是魔术师,则拥有非凡的能力。这就足以为整个理解提供最佳关联的基础。运用在这个理解中的概念比魔术师1所涵盖的范围更广,于是在这个例子中,如同修辞学家所说,magician是隐喻用法。然而,在把(21)中,magician理解为隐喻用法,与把①中magician理解为字面用法相比,听话人并不须要花费更多的注意力。
或许,有些人脑中只有magician的单一的编码意义:“具有超凡的能力表演魔术的人”。但他们仍会扩展“真正”魔术师的范畴以涵盖虚假的魔术师,从而恰当地理解①,其间也不会有什么困难。对其他人来说,隐喻意义则可能已经成为该词的词汇义,于是magician这个词就有了附加的编码意义:“能完成非凡事情的人”。很明显,他们正确理解(21)也不会费力。Mary并不希望他人像①那样从字面理解,也不希望像(21)那样从隐喻角度理解。与所有说话人一样,她的交际意图在于命题内容和命题态度,而非修辞。
关联理论用推理模式理解话语,为关于隐喻的最近文献中提出的“显现特性”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例如:
(22)This surgeon is a butcher.
毫无疑问,这句话语会引起相关外科医生是“很不称职的、危险的”等想法。至少对于基于联想或隐喻理论来说,问题是不称职的、危险的等特性并不与屠夫或外科医生特别地联系在一起。那么,当这两个范畴结合在一起时,如(22),这些特性如何显现呢?
如果我们将话语与其解释之间的关系看成推论,问题是出现在隐喻性解释中的特性是否能真的推断出来。显然,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外科医生和屠夫都具有切肉的特点,但方法大异。外科医生切的是活的人体,尽可能少动刀子,切得极度细致,避开不必切断的血管、神经或肌腱,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屠夫切割的则是无生命的肉,切成一块块以供烹调。因此,如果一个外科医生像屠夫一样对待人体,他的确非常不称职,而且危险。在恰当理解(22)的过程中须要想起屠夫割肉的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特别的概念屠夫(BUTCHER),用以表示像屠夫一样对待人体的人。几乎所有的屠夫和(人们希望)极少的外科医生都在这一概念的扩展范围内。对一个屠夫来说,成为BUTCHER有冗余之嫌。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来说,这的确意味着着十足的无能,无能到无法想象的地步。事实上,(22)不仅可以视作隐喻,而且可以视作夸张。一个在意精确仔细切割肉块,爱吃肉的人或许会这样称赞屠夫:
(23)This butcher is a surgeon.
(23)的理解与(22)的理解是对称的。前者涉及到SURGEON这一特别概念的构建,指的是那些极其细致切割肉的人。一个具有外科医生(SURGEON)特性的屠夫是有突出能力的和值得信赖的。谓项BUTCHER and SURGEON以及以下含意——BUTCHER般的外科医生是不称职的, SURGEON般的屠夫则是称职的——出现在以寻求关联为引导的推导理解进程中就毫无异议的了。
当然,(22)(23)涉及到的显现特性通过使用推理是比较容易分析的。在这种分析框架中,范畴究竟可以扩展多远,有待发现。但不管怎么说,这种解释方法看来还是很有希望的。在理解隐喻方面有助于表明推理法和更传统的联想法之间的差别。所有的推理关系都是联想,但并非所有的联想都是推理性的。在强调理解仅仅依赖于推理关系时,我们似乎丧失了部分解释力。其实不然,如(31)所示,解释力其实得到了增强。
3.3诗学效果
带有一些较强含义、较弱含义或者强弱含义组合的话语,可以达到最佳关联性。旨在达到最佳关联性的说话人,可以隐含(预见而且意欲传达)一些强含意或者一系列广泛的弱含意。这些都是取得关联性的方法。其区别在于传达含义的强度和隐含的强度。这里,我们尤其关注那些通过一系列弱含义同时也是弱隐含实现关联性的例子。因为这种关联性实现的方法在文学中尤为显著,说话人或作者有充分的理由假设一系列内涵的潜在含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真,或极有可能为真,尽管他并不知道哪一些为真(因此它们是弱含义),他没有办法预见也不是特别关心听话人到底会考虑和接受哪一些(因此它们是弱隐含)。我们已经讨论过这样一系列广泛的弱含意所产生的认知效果,即诗学效果(Sperber & Wilson 1995,chapter 4,section 6; Pilkington 2000)。
真正相关的诗学效果的产生可以是对语言的一种极具创造性的使用(这里创造性既指说话人也指听话人)。这类效果可能来自字面的、松散的或隐喻的表达形式。因此,古代日语俳句——世界文学中最有效的诗歌形式之一,就典型地包含对语言的字面使用。例如:
On a leafless bough
A crow is perched-
The autumn dusk.(Joan Giroux,1974译)
这种简单的、字面的描述较弱地隐含一系列含义,这些含义合在一起共同描述一道风景、一个季节、一天中的某个时刻、一种情绪等等,由此达到一种对不同读者略有不同却都强有力的整体效果。
相反,许多隐喻并不是都具有诗学效果。我们这里所考虑的并不是那些已经失掉诗意感染力的常规隐喻,反而是那些不那么常规但也不是特别富有创造性的隐喻,它们被用来突出一个简单的想法,而不是暗示一个复杂的想法,如(24)。在这篇政治评论中,作者比较布什政府对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的处理和2001年对美国遭受的恐怖主义袭击。
(24)Well,if 9/11 is one bookend of the Bush administration,Katrina may be the other.If 9/11 put the wind at President Bush's back,Katrina's put the wind in his face.If the Bush-Cheney team seemed to be the right guys to deal with Osama,they seem exactly the wrong guys to deal with Katrina(Thomas Friedman,New York Times,September 7,2005)
bookend和wind的隐喻提示一个连续统两端的反方向作用力。这两个隐喻的使用可能会使多数读者忽视风(wind)和爆炸(explosion)之间显而易见的关系,以及风(wind)与飓风(hurricane)之间更明显的关系,从这种关系可以得到的认知效应很可能不是有意的,而且也几乎不值得努力。但是,这些隐喻帮助作者达到想要的效果。这个效果绝对不是什么诗学效果。
尽管隐喻在制造真正诗学效果方面既不必要也不充分,但是有几个原因使得它能够相当好地实现这个效果。例如:
(25)Woman to uncouth suitor:Keep your paws off me!
your paws指听话人的手。单词paws的使用启动了与动物的爪子相关的概念和形象:笨重、兽性等等。从关联理论角度来说,这些概念的启动意味着它们可能是相关的,而在启动过程中的代价无论多么微不足道,都意味着它们应该是相关的(否则,付出的代价就浪费掉,而这会违背最佳关联性的假定)。尽管有一系列可能的含义可以帮助实现话语的关联性(受话人是笨重的、粗野的,像野兽一样贪欲等等),说话人没有强烈地隐含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我们认为它们都是弱隐含:听话人至少应该考虑其中的一些并把它们视作说话人意义的一部分。正是这些模糊的效果使得paw的使用比hands具有略高的关联性。
依据古典修辞学,(25)中HAND的比喻义取代 paw这个词的字面义。在更近期的基于范畴扩展的研究中,paw的字面意义被扩展到包含动物或人的肢端(EXTREMITY OF A LIMB)。在比喻义取代字面义或在广义的“比喻”外延义中加入特定的外延义这两种分析中,作为paw这个词的内涵义,笨重和兽性的意味加入到比喻义中。这里,内涵义是联结主义严格意义上的联想:它们建立在过去同现的基础上,可以向任意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除了笨重和兽性之外,paw这个词有很多联想可以在隐喻中启动,比如猫爪的柔软、狮爪的力量等等。联结主义心理学诉诸的这类联想就其过程而言,一方面太过模糊,另一方面又太过强烈,因此无法解释弱含义的微妙性和方向性。正如上面提到的,我们应该只诉诸基于恰当的推理关系的联想,更广泛地说,应该采纳推理说而不是联结主义在理解上的说法。在(25)中,所谓的内涵义是与paw的字面意义联系在一起的(PAW),而不是与它的比喻义HAND或者EXTREMITY OF A LIMB联系的。从推理说角度来看,抛弃paw的字面义却可以保留它的内涵义的这种想法是难以理解的。
我们所提倡的是另一种分析。在处理(25)的过程中,听话人同时解读说话人意义的明说内容和隐含内容,直到找到合适的解读。这时,明示内容在上下文语境中暗示地传达隐含的结论,同时明示内容和隐含内容可以共同作用,达到听话人对关联性的期望值。考虑到明示内容和隐含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可推理的,同时考虑到用于确定这些内容的双方调整过程的本质,话语中词语解码意义所激发的含义必须为真。也就是说,它们必须至少容纳一部分译码意义的扩展。用于承载这些含义而构建的专门概念与话语中的编码概念就将至少存在一些重迭,否则,我们就是在处理纯联结主义关系而非推理关系。由于PAW和HAND这两个概念有不同的扩展,(25)中的paw不能用来传达HAND的意义。它也不能用来传达肢端(EXTREMITY OF A LIMB)的意义,原因是这个扩展了的概念不够具体,不能在上下文语境中隐含笨重、兽性等意思。
4 结束语
我们设想这些建立在大多数隐喻关系基础上的专门概念的确是临时性的。也就是说,它们适用于其使用的特定环境,因此不太可能用日常的表达进行释义。弱含义本身也是弱隐含:说话人传达它们的意图较弱。这种解读下话语的最佳关联性是通过一个较强的明示要求,让听话人把他的PAWS移开来达到的,同时较弱地隐了听话人在以一种笨重、粗暴方式行事。涉及到对PAW的扩展和缩小两个方面的作用,大多数隐喻用法传达临时意义时也都如此。
为临时概念的构建而付出的代价要以相应的效果作为回报,考虑到解读人在构建过程中所拥有的自由,这些效果不太可能只包括一些被强烈隐含的强含义。在隐喻中,概念构建并不总是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Gibbs 1994a,Noveck et al.2001)。很多隐喻都很容易处理。与隐喻相比,平实的表述也并不是本身难以取得诗学效果。整体说来,在字面/松散/隐喻这个连续统中,越是接近隐喻一端,听话人或者读者就有越大的自由空间进行解读,也就越有可能通过一系列弱含义(诗学效果)实现它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