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导入的研究论文_佟俐慧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导入的研究论文_佟俐慧

佟俐慧(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茅岭中学 广西 防城港 538000)

【摘要】导入对一堂课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作为初中英语课程教师,必须认识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必要性,想方设法探索出一套有利于学生学习初中英语的教学体系,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学习初中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初中英语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137-01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导入环节。面对新课标下对教材的内容如何能提纲挈领,富有启发地导入,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关键。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中讲究导入的艺术性尤为必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落实素质教育。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理解是一种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它要求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技能,领会作者通过语言符号表达的信息,从而达到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目的。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分析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应对方法。

一、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导入技巧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运用多种手段,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行为。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要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要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还要根据新的语言材料的特点来进行。对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应考虑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导入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了。新的理念要求不同的导入方法,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下面就来具体谈谈以下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传统的导入法。利用教材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关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以加强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语言点及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引入新授课题。这个方法一般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教学当中,或者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的单元之间。

(二)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最好设置几个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是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随意交谈导入法。

教师可以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和学生作随意交谈(Free Talk),以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教师设置谈话主题,通过谈话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的学习目标中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初二讲动物园这课,设置了 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Why do you like? 通过一系列学生的积极回答,我有设置了Do you know where we can see these animals?学生都回答in the zoo,所以我又问,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zoo?当然学生说:“yes”,我说:“OK,now let's go."就这样在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中引出了新的内容。

(四)悬念导入法。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是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BOOKI Lesson26中都在谈论双胞胎的相同点:They look the same. They are in the same class.在引出听力之前,设置几个双胞胎不同的悬念问题:Are they in the same row? Are they in the same team?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地听。所以悬念导入法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上。

二、选择导课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施之教法,贵在启导。“导入”将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中,通过合理的过渡,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教学就能自然流畅,虽难亦易。每个环节的引入,要合情、合理、合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熟悉教材,把握教材中的转折点。教师引用新的单词、句子,应以学生所熟悉的句子作为载体或作铺垫,或提供有助于学生猜测其意的上下文,所举例子必须有启发作用。为此,教师要熟悉教材,包括教材内容、重点、难点。以及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连接点和转折点,能在新旧之间建立自然、平滑的链接。

(二)熟悉学生的个性。现代英语强调情景教学,教学中往往需要学生配合去创设情景。如果教师对学生个性不了解,创设情景就不容易,教学就无法得心应手,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或现代化教学手段。彩色的幻灯片、彩图、录像、由英美人士朗读的文章、教材录音、真实情景中(如机场车站的广播)的录音、英美人士的对话录音等都较易激发学生的愉快情感,成为良好的过渡手段。

(四)教师的语言要有趣味,有一定的艺术魅力,能引人入胜。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生动通俗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使用的导入语要切合生活实际,具有渲染性,教师通过实物和动作,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尽快投入学习。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尽 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从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运用语言。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缺少实践环境,学生常常只能在课堂上朗读,而不能用于平时的生活中,英语便成了机械的知识而不是鲜活的语言。笔者认为,对话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体会会话的内容,更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会话,真正做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如果 英语语言素材积累的不够,在交际中会造成尴尬的局面。那么怎样解决英语语言素材积累的不够的遗憾呢?这就需要中学生从阅读中进行积累,也要求英语教师进行强化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训练,语言积累多了交际能力也就提高了。在阅读中,我引导学生以前面的练习题为教学语境去理解词语的意思,由原来的逐词阅读变为句子阅读,近而抓住课文的主要语句,串讲课文并要求学生复述,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本领。

论文作者:佟俐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导入的研究论文_佟俐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