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的亮点——对苍溪县庭院文化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苍溪县论文,文化论文,庭院论文,亮点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4月16日至18日,我和省文化厅的同志一道专程赴广元市苍溪县开展农村文化工作 的调查。通过入县进乡、走村入户、座谈访问,深感苍溪庭院文化确实是农村文化的一 个亮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苍溪县庭院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苍溪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南麓,属国家级贫困县。在革命战争年代,苍溪人民 作出过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他们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发 扬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 设农村文化的道路上,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发展庭院文化的新路子,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 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牵引和支撑,全县文化工作跃上新台阶, 先后被评为“全省文化先进县”和“全国文化工作模范地区”。
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于90年代后期的苍溪县庭院文化,是以农民为主体、 以庭院为阵地,与庭园经济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基本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健康向 上的新型文化形态。县委、县政府着眼于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于生态庭园经济的创新提 高,把庭院经济、庭院文化结合起来,作出了到2010年建成全国生态庭园经济、庭院文 化样板县的战略决策,并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庭院文化建设的“双五”目 标,即农户要达到“五有”:有科技明白人,有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有固定的信息通道 ,有小康式的居住环境,有“文明户”或“十星户”挂牌;农村实现“五个明显变化” :农民素质明显增强,科技水平明显提高,村风村貌明显改观,文明氛围明显形成,农 村经济明显增长。
为了把这个总目标落到实处,他们组织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建立了10个乡(镇) 、100个村、1000个组、10000户庭院文化样板。各区、乡(镇)抓好两个示范村、20个示 范组,县级各部门集中抓好一个示范村,并深入开展创建庭院文化合格户、合格组、合 格村、合格乡(镇)活动,形成了层层抓示范、户户学典型的良好格局。同时,他们还建 立了政策投入为引导,群众投入为主体,项目投入为支撑,财政投入为辅助,社会投入 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体系。“九五”期间,农民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财政投 入1000多万元,使用社会闲散资金500多万元,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 。目前,全县30%的户建成了庭院文化合格户,20%的组为合格组,10%的村成为合格村 。
庭院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给全县农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一是促进了生态庭园经济 的大发展。目前,全县80%以上的农户都建有1亩以上的经济园和1至2个骨干增收项目,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上直接来源于庭园经济。绝大多数农户有了科技明白人,科 技贡献率达40%。二是培育和造就了一代新型农民。几年来,全县对文化的投入占农民 消费总支出的21.3%。广大农民群众在建设文化、享受文化的同时观念也得到了更新, 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开拓创新观念不断增强,学科 技、学文化蔚然成风,涌现出了大批懂实用科技、善经营管理的“土专家”和农民经纪 人。全县遵纪守法户达到95%以上,“五好”农户达到90%,“双文明户”达到35%。三 是推动了农村文化的繁荣。庭院文化,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户为单位,开展喜闻乐见 、具有乡村气息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广大农民闲暇之 余,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或自编自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现在全县有7 万多名庭院文化骨干常年活跃在基层,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繁荣。
二、苍溪县庭院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高起点规划,真抓实干
按照建成全国庭院文化样板县的总体要求,根据“双五”目标的总体思路,苍溪县制 定了庭院文化建设10年发展规划,做到了规划科学,措施落实。一抓基础工程,促进配 套发展。把庭院文化与生态庭园经济规范化建设相结合,文化阵地与梨乡新村建设相结 合,组织发动群众改土、改水、建园、建池、建家、改厨、改圈、硬化道路,栽花植树 、美化环境、夯实庭园经济和庭院文化建设基础。二抓科技推广,培育新型农民。把庭 院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上,把经济的增长真正转移 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完善科技管理、培训、示范、推广、服务五 大体系,利用庭院文化活动室,结合县、乡(镇)党校、文明学校、农民夜校、农业实用 技术学校,广泛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群众素质明显提高,科 技致富能力不断增强。三抓文体活动,满足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和农 村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生 活质量。
(二)党政领导重视,求真务实
县委县政府把庭院文化建设纳入了全县党政综合目标管理,纳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与庭园经济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切实做到了 “六落实”:一是组织领导落实。从县委、县政府到各乡(镇)都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 落实了专门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二是目标任务落实。县委、县政府把任务逐年分解 到乡(镇),各乡(镇)又分解到村、组、户,实行以户建卡,以村造册,以乡(镇)建档, 以县建资料库,做到逐村逐户任务落实。三是优惠政策落实。把庭院文化建设与文化扶 贫、科技扶贫有机结合,在项目审批、资金切块上给予倾斜扶持,并分年度落实投入计 划。在农村闭路电视、电话安装费上尽可能给予优惠。四是典型培育落实。选择庭园经 济基础较好的村、组、户,培育建设了一批庭院文化示范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五是督促检查落实。县上每年要奖励庭院文化建设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同时对行动 迟缓、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六是宣传动员落实。县委宣传部制定了庭院文 化建设宣传方案;新闻单位开辟了专栏,举办了专题;各乡(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 标语、橱窗、会议、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活动。
(三)融入文化整体,互动互促
苍溪庭院文化建设并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将其融入社会,与整个文化活动紧密结合, 实现细胞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
一是把庭院文化建设与开展农村特色文化活动相结合。县上提出了建设书画特色县的 目标,乡(镇)文化站成立了书画小组,举办了农民书画展和培训班,各村各户形成了习 书习画的热潮,不少农民书画作品参加全国、省、市展出并获奖,涌现了元坝镇将军村 陈冶先等一批农民艺术家。唤马镇还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剪纸艺术特色之乡”。
二是把庭院文化建设与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近年来,他们以节日庆祝为契机, 举行丰富多彩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喜迎新春大联欢”活动和“梨花杯 ”歌舞大奖赛,一年一度举办篮球比赛和中学生运动会。大型焰火晚会、农民艺术节、 全民健身运动会常办常新。这些活动都推动了庭院文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是把庭院文化建设与四级文化阵地网络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完善了县、乡、村 、户四级文化阵地网络。县上以县直文化单位为主导,以群众性协会为载体,以社区文 化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形式多样、有较高水准的文体活动。乡、村、组、户则重点抓 庭院文化建设。
三、苍溪县庭院文化建设的启示与思考
新时期农村文化工作如何抓,怎样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在农村建设 先进文化,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苍溪县开展庭院文化建设的经验为我们 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总体上讲,它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当代农村先进文化的特征。具体讲,一是它适 应了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以户为单位,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社会经济结 构相一致,使农民成为既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农村文化消费的主人,调动了农 民群众的积极性,把文化建设变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要求和自觉行动,开拓了人民群众自 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享受的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境界;二是它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 ,致力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使文化与经济、环境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探索了文化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三是它从狭隘的“小”文化中解脱出来,从“大”文化角度 去思考、建设,把文化建设与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展现了农村文 化建设的新方向。苍溪县庭院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创造的经验对全省农村文化建设 尤其是对贫困地区、边远山区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苍溪庭院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表明,新时期我省农村文化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 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一个主体”(发挥广大农民群 众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搞好“两个结合”(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建设相 结合,农村文化建设与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相结合),实施“三大战略”(文化与经济、 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战略,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性开发战略,创新创业战略),加强“四 基建设”(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形式),让先进文化全面占领农村 文化思想阵地。
(一)突出“一个主体”
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搞好工作的关键,没有主体就没有落脚点和动力。农村文化建设依 靠谁,不仅要依靠政府,更要紧紧依靠群众。农民群众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农 村文化服务的对象。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进一 步确立农民群众在文化消费中的主人翁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新文化建设的重 要特征之一。目前要着重解决好政府办得多、群众参与少,文化系统干得多、社会干得 少的“两多两少”问题。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主要 通过发展规划、舆论引导、政策扶持、法规规范来管理。通过以上措施,把农村文化建 设变成农民的自觉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文化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搞好“两个结合”
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农村经济建设相结合。农村文化工作必须更加自觉地服务于农村 经济建设,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不可 缺少的物质基础,没有经济作支撑,要搞好文化建设是不可能的。只有文化与经济的有 机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结合。农村文化建设理所当然地要把 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 宿。要以农民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农村文化工 作成败的标准。苍溪县的庭院文化为什么能够在全县普遍开花结果,就在于它紧紧地与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农民通过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丰富文化生活,而且能够为 他们的经济发展服务。
(三)实施“三大战略”
实施文化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战略。首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次 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苍溪县的庭院生态园建设,不是庭院经济与 庭院文化的简单组合,而是文化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这是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的创举。
实施民族文化保护性开发战略。这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一项文化工程,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神圣使命。要继续加强对民族民间 文化的保护工作,立足于继承,着力于创新,努力建设当代的民族民间文化,使古老的 民族民间文化焕发出时代的生机;要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工作力度,认真搞好 一县一个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辆流动文化车、一支乌兰牧骑演出队、一个文化生态保 护区的工作。
实施文化创新创业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农村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事业和 文化产业的生命力所在。当前,要面向市场加大农村文化构架和机制的变革力度,一是 要进一步建立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系,强化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 领导管理责任,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 设的投入。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建设乡镇文化站,在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 调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放手引进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三是大力发展文 化产业,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通过文化产业的开发来带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加强“四基”建设
农村文化工作是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农村文化工作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农 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责任十分重大。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 基本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与管理。
在基本阵地建设方面。对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同时进一步确 立和完善多渠道投资体制,认真执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外资和 港澳台资等多种资金进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投资建设和经营活动。要抓住国家 “十五”期间实现全国“两馆一站”设施建设空白点基本填平补齐的目标这一难得的历 史机遇,抓紧建设并切实管理好基层文化设施。
在基本队伍方面。要不断巩固农村文化工作队伍,要帮助他们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 境,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艺术水平,大力培养业余群众 文艺骨干,提高农村文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在基本内容方面。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寓教于乐,把 农村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广泛性、群众性紧密结合起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文化需求。要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坚持不懈地 反对邪教,群策群力揭批“法轮功”。
在基本方式方面。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改进农村文化的基本活动方式,搞好以乡镇为重点,以文化馆、站为依托的农村文化信 息网络终端建设。
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目标,占人口80%以上的农村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部分,我们必须下大功夫,采取切实措施,扎扎实实地推动农村文化迈上一个新台 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