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论文_ 陈兆恒

试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论文_ 陈兆恒

冕宁县回龙中学校 陈兆恒 凉山 冕宁 615600

【摘要】笔者认为历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本文中,笔者旨在凸现情境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探索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谋求教学创新、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兴趣

前言

历史是多元的、五彩缤纷的、形象的、有血有肉的,是活生生的,是一个令人神驰向往的科学殿堂,应是中学生喜爱的科目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的大部分中学生已经失去了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历史教育远离实际生活,缺乏认同感。因此,注重历史知识的人文性,关注人的情感和精神,重视人的价值、尊严、情趣和道德等人性化的东西,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方可使历史活起来,使中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素质教育早已成为当今时代教育的主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体验式”教学,积极为学生搭建体验平台,才能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体会学习的乐趣。现笔者就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有效创设情境

历史作为一门记载和解释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有着很高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历史不仅是对过去发生事件的总结,还是当今时代的映射。由于社会的发展是阶段性的,研究历史对帮助我们了解现在及预测未来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已经是过去时,除了史料和文献,我们没有其他方式来对历史进行直观的了解,因此,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对历史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十分重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设备已经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然而现如今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很多还停留在课件的制作和辅助课堂讲解上。多媒体不仅能够通过播放课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还有更广阔的可挖掘应用空间。随着人类对历史的认知和了解,许多的历史事件已经被改编为音乐、电影、动画、电视剧,在我们进行历史教学时,完全可以将这些基于历史情境的影视作品进行节选,将有利于教学、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以音乐、电影、动画、电视剧等展现给学生。在这些资料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情感的同时,穿插大纲内容对这些较容易理解和吸收的艺术化的历史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且事实证明,人们对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触觉触碰到的东西往往有更牢固的极易,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的这一教学法,我们可以对历史时间发生的情境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从而将抽象的历史时间还原成能够被学生理解的具象化故事。这种模式不仅能够避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对历史事件“看不明白、搞不清楚”的现象,还能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环境、发生、后果有直观的判断,从而方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情境模式是指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针对具体的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以问题的形式交给学生。情境式教学法由老师主持,每个学生既是嘉宾,又是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全程参与到活动和讨论中。构建主义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互动,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教学的中心不在于教师,而应在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应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了使讨论活动收到成效,讨论题和活动的设置应中心明确,难以适度,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最好是选择教材中重点、难点或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讨论和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师生对话、邻座同学的小组交流、辩论式、专家论谈式、做游戏、写一写、说一说、表演等。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同时,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矛盾激发的结果,因此,能够应用于教学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如在讲到秦末的“大泽乡起义”时,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可以问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们会怎么办?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虽然会给出“起义”“逃跑”“不知道该怎么办”等多种回答。学生的这些回答,都是建立在学生充分了解了大泽乡起义的历史环境后基础上的,都是学生自主思考的结果,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解释,很容易就使学生接受完整的知识并对其具有深刻的理解。

三、创建表演情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一般认为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教学法,突出情感因素在教学环境中的作用。认为教育应当是有情的,只要有了“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离开了情感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播知识的误区,不能完成“三维”教学目标。这种方法有意识地把“情境”分解为“情”和“境”两个方面,强调“境”是有情感的教学环境,“情”是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与境和谐统一方为情境。这种突出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有助于解决因忽略情感因素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困境,也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虽在在教学过程中创建表演情境比较费时间,但这种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是具有显著效果的。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我们可以将这种表演情景的任务在课前就发给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让学生在课下自由组织表演小组并指定“导演”“编剧”和“演员”。由于学生之间都有竞争心理,因此在同一历史时间的表演和准备中就会更有动力,促使学生更积极的准备“演出”。学生为了表演好在准备中就对历史时间的前因、后果进行仔细分析,不知不觉就使我们达成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表演好,学生不得不查阅更多的史料,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从而在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这种表演情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表达、以及表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伍功成.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19)

[2]李娜.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05)

论文作者: 陈兆恒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  ;  ;  ;  ;  ;  ;  ;  

试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论文_ 陈兆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