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判断的几点思考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关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判断的几点思考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关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论断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断论文,初级阶段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注:《求是》1997年第18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能正确认识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就能正确评价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就能正确理解和贯彻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能正确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挫折,其思想根源在于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出现过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及1989年的“政治风波”,出现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够一贯、“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出现过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争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但和没有真正从理论与实践上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不无关系。因此,我们说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这一问题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同样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作出正确的回答。

思考之一: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是邓小平理论的一大基石。这一理论的确立,明确了我国现实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找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立足点,成为我党新时期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表面看,既有文字构成的一致性,又有句子结构的差异性;从提出的时间和场境看,1987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的时候,同时指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党的十五大,江泽民同志也是在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时候,又特别强调“必须搞清楚”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问题。这就充分说明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同时产生的,它们不仅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且有着重要的区别。

我们认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二者有着同一的社会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来自于社会实践,有着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个论断同时产生,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产物,都是对我国现实国情的正确分析、判断得出的结论。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外在环境是二者同一的社会基础。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后,已经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体制,国家的“政治权威”仍然存在,仍带有阶级斗争工具的性质;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政治协商制度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但这一制度尚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我国生产力落后,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程度较低,所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实力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人均水平仍处在世界众多国家的后列;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不能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而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制度;在产品分配上,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劳动者相互关系上,实现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同志式的关系是基本的、主要的,但仍存在着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差别,人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又是以利益为条件的;从上层建筑来看,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国家还只能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政治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已占居领导地位,但剥削阶级的思想还有一定影响。在国际环境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与斗争,还将长期存在。现实的国情和国际环境,便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只是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只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

二者的不同也非常明显,我们认为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两个论断表述了不同的社会特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述的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则是表述的社会性质,强调我国现实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其二,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要强调说明现在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整个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初级阶段,办事情、想问题不能超越阶段;这对于纠正我国自1957年来所犯的超越阶段的“左”倾错误,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论断是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提出问题,在于指出中国现在的社会制度、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不能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或共产主义混为一谈,办事情、想问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这对于消除国内某些人们担心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疑虑、批判国内外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认为或攻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或企图使中国“全盘西化”,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其三,理论内涵不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要研究其产生的过程、依据,要立足于“阶段”研究“初级阶段”的特征、主要矛盾、基本任务、基本路线、方针等内容;而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则要求从“社会形态”的角度出发、从“整体”上进行研究,除上述内容之外,还要研究其共性与个性、自身规律、发展动力等内容。总之,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较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涵盖面更宽泛、内容更丰富。

思考之二: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

要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首先搞清楚“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这是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曾经说过:“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5页。)。在这里,小平同志讲的“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就是指我们现在搞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这种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初级形态。它不是泛指所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是特指像中国这样,在资本主义未得到充分发展、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逐步达到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社会时期。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如果从社会形态的角度考虑问题,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至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现在尚不能断言,还有待历史作结论。

我们认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不发达,二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胜利。但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注:《求是》1997年第18期。)我国在建国之初的1949年,国民生产总值679亿元,国民收入358亿元,城镇人均生活费收入1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元。我国是从50年代中期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1956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5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农业总产值610亿元。而美国1929年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了1031亿美元。这就充分说明,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生产力发展过程。我们经过了40年的艰苦奋斗,到199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67795亿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4377.2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926元,外汇储备达1050亿美元,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和生产能力都跃居世界前列,粮、棉、钢、煤、水泥、电视机等产品的总量均居世界第一,综合国力达到可观程度,社会发展接近小康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有的已高达几万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高达2万多美元,我国尚未达到800美元,仍居于世界后列。并且,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国民经济总体素质还不高,各地区发展还很不平衡。直至今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仍较低下,文盲半文盲数量较大,生产力仍呈现出明显的多层次格局。有以手工工具从事简单生产的手工生产力,有从事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的近代机器生产力,也有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自动控制机器生产的现代生产力。这种情况不是只存在于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区,而是存在于工农业之间,各地区、各行业之间,以及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内部。表现出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和低水平特征。总之,“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注:《求是》1997年第18期。)。据国际组织发布的材料,对各国现代化水平进行的综合评价和比较,在100万人口以上的120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的现代化水平居69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再一方面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注:《求是》1997年第18期。)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时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所以,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改革的社会;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同时并存的社会;是一个逐步消灭贫困,使全体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是一个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逐步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社会。

思考之三:提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论断的重要意义

提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论断,是对我国当今社会制度、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正确判断,这对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将起着重大影响。因此,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有着十分得要的意义。

其一,确认我国社会主义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页。)按照一般规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应该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我国却跨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跃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然而生产力的发展却不能超越阶段。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致力于经济建设,经过了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生产力落后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正基于此,我党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判断。并立足于这一实际,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唯书本、不照搬别国模式,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立了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路线;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确立了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战略”;并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等等——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富有创造性的理论与策略,都是立足于我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从我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促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二,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我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现实基础。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初级形式,是“不合格”的社会主义,它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还带有旧社会的遗迹。我党正是依据这一客观情况,纠正了过去实行的单一计划经济体制、追求的“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形式、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等超越时代的“左”倾思想、政策和作法,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方针政策,采取了以前想不敢想、做不敢做、前所未有的、既坚持原则又突破陈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式和方法。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的所有制形式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引进外资,为我所用等等。这些方针政策,都是根据我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制定和实施的,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其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论断是防右防“左”的有力武器。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来看,其干扰主要来自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僵化保守思想。这两种思想倾向其表现截然相反,一个主张改革开放但否定或怀疑四项基本原则,而另一个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但否定或怀疑改革开放。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脱离我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实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不顾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也不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经验,企图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搞什么“全盘西化”;僵化保守思想是从对马克思主义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给马克思主义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从主观愿望或抽象原则出发,去理解和建设社会主义,固守过时的僵化的模式。这些都是脱离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实际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论断的提出,首先指明了我国现实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跨越发达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任何要使中国“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这一论断还指明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它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完成应有资本主义完成的工业化、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要有一个长期的生产力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借鉴一些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方式方法为社会主义所用。不理解这一点,只从本本或前苏联模式出发,来要求和建设当今中国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也是错误的。

其四,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论断的提出,使我们奠定了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基础。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以中国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为上限,下限定到下一个世纪中叶,我们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3页。),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国的物质条件还不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更何况,世界其他国家也在发展,“现代化”的内涵也在发展变化,社会主义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大更高的生产力,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因此,我们必须奠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总之,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论断包涵着丰富的内容,这一论断的提出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只有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才能真正懂得在当前为什么只能执行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执行别的路线和政策,澄清各种疑虑和分歧,统一思想、认识,排除各种干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标签:;  ;  ;  ;  ;  ;  

关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判断的几点思考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