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关系论文,心理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心理疏导并不是一种外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的方法,关键在于探索基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疏导模式,使之成为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加以运用的有效武器。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时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明确把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既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学认识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是在思想政治工作运用心理疏导的基础。
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总结和积累起来的处理人民内部思想政治问题的方法和艺术。心理疏导是运用心理学方法对人们出现的心理矛盾、困惑和问题进行疏通引导的过程,疏导的本来含义即疏通、引导。正是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同是一种处理人们思想或心理问题的方法和艺术,使两者具有可比性和内在的关联性。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心理疏导的
功能。从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关系来看,心理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人们思想问题的解决;同样,思想问题的解决,也会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心理问题,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本身也是抵御和克服人们心理问题的有效思想基础和武器。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人们出现的思想上的困惑、心理苦恼、情绪阻塞,一般都通过找组织和上级领导谈心、交流等方式进行排解,这些方式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式,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化解人们思想困惑、消除人们心理苦恼、疏通人们情绪阻塞等作用,发挥了心理疏导的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中蕴含了心理疏导方法。个体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和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往往是诸多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需要从认知角度对人们思想政治观念进行提升,也需要从情感、意志、行为等多个层面进行培养、升华、塑造,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多样复杂的,人们所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利”正表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多样性。在人们处理思想政治问题的方法中,自然地包含了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只有以心理问题处理方法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处理个体思想问题的层面,才能更好地处理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
注重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过去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由于受到革命年代形成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比较关注人们思想政治层面的问题,比较善于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来处理人们思想问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所关注的思想政治问题发展了根本的变化。与传统革命战争年代人们思想政治问题主要通过政治问题、思想问题表现出来相对应,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政治问题更多以个体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表现出来,这样,就从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关注人们思想、道德和心理层面的问题,把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突出了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
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形式的差异性
心理疏导作为一种处理人们心理问题的方法和艺术,尽管与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被纳入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组成部分,但是它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特别是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较高的心理疏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则有显著区别。我们以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为例,来分析两者的差异。
第一,工作人员所处的角色不同。心理咨询人员在咨询过程是以相对客观、中立的身份,以职业化的专家身份介入心理疏导过程,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工作人员是以类似“律师”的身份与来访者站在一起来共同面对心理问题,主要从来访者利益的角度来进行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以一种职业身份介入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但它不是或不主要是以关系取向介入思想政治工作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是个人的活动,而是作为党和政府的代言人,作为一个单位的代言人而介入思想政治工作过程,所以工作过程中受到党和政府整体形象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不仅与工作者知识能力水平素质有关,与工作对象接受状态、环境和其他条件有关,而且与整个国家的形势,乃至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有关。思想政治工作中进行心理疏导也主要不是从工作对象个人利益角度来处理,而是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角度,使工作对象合理处理三者之间关系,从有利于三者发展的角度来调节各种关系。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比心理疏导更高的工作标准。
第二,所处理问题的层面和领域不同。心理咨询作用领域主要侧重于人的心理层面的问题。在咨询过程中,虽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人的思想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但是它以消除心理形成的症状为主要工作重点,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消除心理症状,促进个体健康发展。而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主要领域是人的思想、道德和政治领域,着重帮助人们形成一定思想道德观念。由于人们思想、政治和道德观念形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在人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上,需要以心理层面的教育作为基础,进行思想道德观念方面的提升。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不能回避心理问题,正因为如此,心理问题的研究逐渐被纳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不在于个体心理层面,而在于个体思想意识层面,在于帮助个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价值的指导。它要求人们按照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观念处理思想上的矛盾和困惑。
第三,所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场景不同。心理咨询人员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相对比较被动,只有当来访者有问题找咨询人员,咨询人员才处理来访者心理问题;并且工作场景相对稳定(比如在心理咨询中心等)。思想政治工作者处理问题的方式相对比较主动,要主动关心工作对象心理和思想变化,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对工作场景虽然也有一定的要求,但并没有特别的要求,往往是随时随地,有机会就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在心理咨询的一百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十分广泛的心理咨询理论流派和方法,据有关学者估计,大约有400种心理治疗方式,当中适合治疗各种心理问题的方法有230多种。这些理论和方法尽管各不相同,但所有方法的共同之处就是直接面对来访者心理问题进行处置。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多样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比如说理教育方法、情感陶冶方法、行为养成方法、榜样示范方法,环境熏陶方法等。与心理咨询方法不同之处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采取直接的方法处理人们思想问题以外,还采取许多间接的方法: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的办法,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人的思想情绪,体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等等。这些方法,都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有组织、有政府部门强力支持、有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渠道和方法的优势。
形成基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疏导模式
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关系表明,心理疏导并不是一种外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充分加以借鉴和运用;另一方面,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又具有显著的差别,不要轻易逾越两者之间的界限。关键在于积极探讨基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疏导模式,使之成为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加以运用的有效武器。
一是总结有效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因素。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同作为一种处理人们心理和思想问题的方法和艺术,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的因素。一个有效的心理疏导过程和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的因素。比如,在心理疏导领域,国内外学者曾经总结过引起人们发生心理转变的共性因素,如尊重来访者,信任来访者,和来访者共同面对问题,鼓励来访者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等等。总结有效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因素,有利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进行心理疏导,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疏导模式。
二是区分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性。如前所述,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虽然有内在的关联性,但两者在处理问题的层面上具有较大的层次性差异,对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也有层次性的差别。心理疏导主要处理的是心理层面的问题,同样,只要人们消除了心理积淤、情绪阻塞、思想困惑等,就达到了心理疏导的效果。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处理的是人们思想政治层面的问题,由于人们思想政治问题处理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必须以心理层面的问题作为切入点,逐渐提升到处理思想问题、道德问题、政治问题等,但重点在于处理思想、道德、政治问题。同样,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评价,除了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排除心理问题以外,还必须使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注意层次性的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地从心理层面问题提升到思想政治层面,从全方位处理人们思想政治问题。
三是吸取心理疏导科学化的有益成果。心理疏导在西方发展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却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探索基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疏导模式,不仅要吸收借鉴心理疏导的理论和方法,而且也要吸取心理疏导科学化过程中的有益成果。进入到新世纪以后,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心理疏导领域,有一种以证据为本的思潮正在兴起,证据为本是以经验为本相对应的,其主要思想是寻找到通过科学证实的最佳方法来开展心理疏导,注重科学研究、临床经验和个人特点三者的最佳结合,这样使得心理疏导方法显得更为科学和精细。在我们探讨基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疏导模式过程中,虽然我们不可能重复起国外心理疏导科学化的老路,但心理疏导科学化过程中的有益成果是值得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习借鉴和吸取的。
四是探索本土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模式。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本土化的处理人们内部思想问题的方法和艺术,基于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模式应立足于中国本土,扎根于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扎根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和现实,扎根于我们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扎根于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经验,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经验,充分吸收借鉴心理疏导科学化的有益成果,针对我国当前人们所关注的思想实际问题,进行大胆实践摸索,才能探索出适合我国现阶段特点的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