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混凝土材料也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制约了建筑质量的提升,为人们的居住或者是使用埋下了隐患。基于此,文章展开了有关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要点的探究,在分析其出现裂缝现象的原因之上,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可以有效解决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居住、使用体验。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引言
裂缝作为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质量通病,在开展建筑施工工作时,不可避免存在的现象。但是一旦出现裂缝,不但会给整体建筑物的渗透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同时还会损害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以及应用功能,从而给人们的居住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加大对建筑施工裂缝产生因素探究力度,结合不同的产生因素,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防止裂缝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将损害程度把控在合理的范畴中,从而提升建筑施工整体质量,给群众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建筑施工裂缝的成因及质量控制技术进行阐述和分析。
1导致施工裂缝的原因
1.1墙体的裂缝与温度的关系
第一,到目前为止,在墙体的设计过程中没有完善的规范与技术指南来指导结构设计,而且在建筑施工行业中,有些单位并没有专业的设计人员,或者设计人员由于自身的缺陷而导致设计水平很有限。这样就导致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温度对于墙体裂缝的影响,而使得设计本身就存在缺陷。第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呈现为四季分明冷热交替现象。在夏季,由于光照时间长,建筑物表面的温度就会迅速的升高。而且相比于砖砌,混凝土屋顶的使用范围要更加的广,但是混凝土屋顶有一个缺点就是被阳光直接照射的面积比较大,照射时间比较长。与此同时隔热性却更差。而用于建筑物的墙体的材料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材料之间的热胀系数也是不同的。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不同的材料的彭胀是不同的,因此不同材料之间就会产生相对移位。这样的相对移位,就导致了裂缝的产生。第三,建筑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隔热层的隔热效果,不合格的隔热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就必然会产生裂缝。而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隔热层的隔热效果。它包括:建筑施工所采用的材料以及工艺、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具体的来说,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保证处理好相关细节问题,就能起到保证建筑物隔热作用的效果,而反之,如果这些细节处理不到位,导致隔热效果,就会引起裂缝的产生。
1.2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主要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中:①如果施工所选区域的土质不够均匀,或者是结构设计不够完善,就很容易出现建筑整体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在大幅度的震动之下,混凝土就会出现一定的裂缝;②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支撑物,如果支撑物硬度不够,出现下陷或者是毁坏现象,也会造成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的各个构成要素,在加水搅拌之后会产生一定量的碱性离子。这些离子本身对混凝土的性能没有影响,但如果与某些活性骨料相混合,就会产生化学反应。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产生比原来体积更大的物质,进而出现膨胀现象,加大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的概率。除此之外,对钢筋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使得许多外部物质可以同钢筋发生化学反应,出现较为严重的生锈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沿钢筋所在的部位,很有可能出现裂缝现象。
1.4其他导致裂缝产生的因素
在上文中我们分析了,由于结构和温度影响之下所产生的裂缝,而在土建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的因素产生的裂缝。比如构造裂缝。构造裂缝的产生是由于构造作用力大小不一致,而导致混凝土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构造裂缝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还有非构造裂缝即收缩裂缝。而这两种裂缝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理解和重视。
2建筑施工裂缝的质量控制优化措施
2.1加强温度控制力度
温度对混凝土作用、性能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施工中,要加大对这一要素的管控力度。例如,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当避开高温天气。夏季施工,并且温度高于28℃,可以选择在早晨或者晚上等较为凉爽的时段施工。如果日温超过35℃,应当停止与混凝土相关的施工工作。除此之外,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化学物质,从而提高混凝土的适温性。
2.2对于混凝土收缩技术
若想将混凝土的收缩缝隙进行控制,务必要应用混凝土收缩技术,收缩是在早期发生的,强度越大的混凝土收缩力度就会越大,因此在设计时不要应用标高太高的混凝土。对于比较容易出现裂缝的墙体部位或是建筑部位对其增加钢筋,来加大稳固性。筋量的增多或是应用细密的钢筋,可以有效的缓解裂缝分散问题,使裂缝的形态处于细密的情况下,进而实现不出现渗水或是通过右眼看不出来。比较常见的裂缝,有众多都是因为混凝土收缩导致的,若想有效的解决因收缩问题而产生的裂缝,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适当的膨胀剂来避免混凝土收缩。
2.3沉陷裂缝的防治措施
地基的处理是其他各项施工开展的首要条件。所以在进行结构施工之前,必须要对建筑的地基进行全面的处理,确保地基的平整以及内部土层的紧实、均匀,并且可以承担设计方案中的压力。为了避免出现地基软化的情况,施工人员应当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在地基周边开挖防水渠。除此之外,还需要注重混凝土浇筑时机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应在结构沉降完成,整体比较稳定的时候,进行混凝土的建筑,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地基沉降对混凝土稳定性的影响。
2.4施工工艺的控制措施
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也直接影响着其性能与价值的实现。基于此,施工人员在进行与混凝土相关的作业的时候,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程序与标准。例如,混凝土的制作应当遵循各种材料的配比规定,并且按照其用途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与质量等级。配备完成后,应当接受一定的检验,符合标准后才能应用于施工环节。需要注意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各个材料的质量,包括砂石的颗粒大小、水与石灰的配备比例等等,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空隙率,提高其抗裂强度。
2.5混凝土养护
①养护工作作为避免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的主要措施,应该给予高度注重,并且建立完善的养护方案,安排专人开展养护工作。②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在混凝土完成初凝之后需要立即开展保温以及保湿养护工作,尽可能防止出现强烈改变。③在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需要运用遮盖、洒水等方式来实现养护;合理控制保温、保湿等养护时间,养护时间不得低于七天,针对掺入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来说,养护时间不得低于14d。
结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能对于建筑的使用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建筑物承载着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得出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建筑物裂缝的产生、发展,比如混凝土的性能与结构,建筑物的隔热设计与温度保护等等。所以,在土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必须尽可能的采取种种措施,来减少裂缝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加强建筑物的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这就要求土建工程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建筑物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始终把建筑的安全性能放在第一位,为使用建筑物的人民带来更加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许诚.浅谈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J].魅力中国,2015,(25):23-25.
[2]白伟.浅谈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J].科技促进发展,2016,(2):12-14.
[3]蔚琪.住宅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6,(33):146-148.
论文作者:于皓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建筑物论文; 过程中论文; 就会论文; 现象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