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住宅供暖的分户热计量,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多种问题,应正视各种难点并谨慎地加以处理,本文着重对若干疑难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住宅供暖;热计量;疑难问题
分户热计量源于建筑节能深化和供暖收费改革的需要,作为政府行为势在必行是肯定的。但是在决策过程中,对于“难度和需投入较大”,似论证和估计不足。因此,不能认为已经出台了一些规程、标准和规定,或已经进行了一些工程试点,观念上就已经完整,技术上就已经成熟。相反,还应在实施过程中,正视各种难点并谨慎地加以处理,以避免发生大范围的后遗症和损失,仍是当务之急。
1 当前住宅建筑本身条件对分户计量的影响
建筑热工水平和供暖系统效率低下,致使供暖能耗高而热环境质量差,是我国目前住宅供暖状况的基本特征。这就确定了节能的主要途径,应是大幅度地改善建筑热工水平,多方位提高能源效率,以较少的能源消耗获得较高的热环境质量,而非只是在热环境质量较差的基础上再抑制合理需求。使居住者为节省开支而抑制合理需求,不应是分户热计量的初衷和目的。
对节能幅度的评估,一定要有科学的比较基础,例如所谓节能15~25%甚至更多,一定要明确是在什麽基础上和通过那些环节?就全国范围集中供暖地区而言,住宅供暖状况主要是总体供暖不足。过量供暖不是住宅供暖的普遍状况,只存在于部分有缺陷和运行不合理的系统中,而且主要出现在非严寒期内。不合理的过量供暖对热舒适度有害无益,并非是居住者的奢侈要求,不应作为比较基础。
2 分户间热传导因素对分户计量的影响
供暖用热同用水、用电和用燃气不同,主要是存在数量相当可观又无规律可循的户间传热因素。传统的集中供暖住宅,不存在建筑物内部房间之间的传热。在实施分户热计量和按热量收费后,因部分房间空置、间断供暖或较大幅度调节室温,都会通过隔墙和楼板发生户间的热传递。因此,不能简单地以水、电和燃气的分户计量,来联想供暖用热计量的节能作用。
(1)供暖和物业管理部门为解决供暖收费难,锁闭不及时缴纳供暖费用户的入户阀门停止供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当锁闭后,只要周边正常供暖,被停止供暖的用户将会发现,还是可维持例如12℃甚至更高的室温,可无偿得到部分热量,如自行设置电散热器等辅助供暖设备,即可达舒适温度,这样是否会更增加供暖费收费的难度?
(2)不及时缴纳供暖费的用户被停止供暖后,会危及正常缴费的邻户,进一步引起计费纠纷。
(3)入住率偏低的新建住宅,先行入住的用户会面临较多的供暖费用负担。
(4)即使是入住率正常的住宅,也不可避免户间会存在温差和传热,因此人们戏称分户热计量带有“均贫富”的因素。
3 热计量方式和计量仪表对分户计量的影响
预付费和锁闭功能的IC卡分户热量表,更缺乏开发的合理性。此外,仪表本身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多种因素造成的故障或误差,需要进行日常维修和每隔3~5年的定期强制检验标定,这会较多地增加物业管理负担和运行成本。
4 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的设计还需不断探索
新建住宅一户一表的系统型式,与传统系统有很大区别,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尚需进行深入的探索。
(1)涉及到室内空间和户外公共空间的设计,可能要重新深入研究住宅的合理层高和户外公共空间设计模式等建筑设计问题。
(2)户内系统管道的布置方式,一般认为埋设在地面垫层内最为简洁,但除需占用一定空间外,在技术条件不能确保时会留有许多隐患,而在本层顶板下或地面上明装的布置方式可能更为可靠。在层高受限、住户对装饰要求提高的条件下,要特别精心地进行设计。为减少管系长度,还需要改变散热器布置的传统概念和方法。
(3)如在地面垫层内敷设管道,需占用50~60mm的构造层厚度,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就有较大优势。地板辐射供暖本身就是一种分户独立系统,另需增加的厚度不多,除节能和更能适应居住者对于建筑装饰的要求外,由于铺设绝热层,可部分减少户与户之间的传热量,改善楼板的隔声和降低撞击声,热媒温度较低采用塑料类管材也更可靠些。“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可能会促使地板辐射供暖取代散热器供暖。
5 分户热计量和收费对供暖部门的更高要求
将设置分户系统看作可“控制用户”,对不缴纳供暖费用户的入户阀门锁闭停止供暖,侧重解决供暖收费难,因而对供暖部门单方有利,是认识上的另一个误区。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源于建筑节能的深化。节能的必然结果,只能是用热量的减少和供暖费用的降低。当住宅的耗热量指标从实施建筑节能前的31.68W/m2,降低到不超过20.6.W/m2即降低了35%以后,不能设想单位建筑面积的供暖费用可不相应降低。如果热效率明显高于各种形式的分户独立热源的集中供暖,供暖费用反而居高不下,甚至与电直接供暖不相上下,集中供暖的前景就岌岌可危了。
结束语:因此,分户热计量除了要改变传统的住宅供暖设计方法和室内系统制式、供热管网和热源系统外,对供暖部门的供热质量、运行和经营水平,会有更高的要求,提出了许多深层次的难点。弄得不好,经营效益有可能会明显下降,供暖部门应有适当的忧患意识,积极启动降低运行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技术准备和改造工作,尽快完善有关环节的配套技术和管理措施。
论文作者:孟祥珍,张义波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分户论文; 住宅论文; 热计量论文; 系统论文; 节能论文; 居住者论文; 用户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