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建筑学与新时期建筑学的思考论文_闫凯

关于传统建筑学与新时期建筑学的思考论文_闫凯

身份证号码:13252119770609XXXX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我国的传统建筑学,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具有十分丰富的建筑类型,至今影响着建筑学发展。新时代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在市场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建筑行业以及建筑师们应当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传统建筑学,对传统建筑学做全新的认识。基于此,本文就认识传统建筑学与思考新时期建筑学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传统建筑学;新时期建筑学;思考

1.传统建筑学的概述

从传统建筑的设计来看,可以得出三点:第一是建筑具有对称感。中国传统建筑都具有强烈的对称感,尤其是那些恢弘的建筑。比如皇宫、寺院、道观等。第二是院落别致的组合。中国传统的建筑有四合院,一般的大户人家都是有单独的院子、厢房、亭子等,它们相互之间错落组合,然而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而构建的。这样不但看上去错落有致,别有风味,而且还富含生态文化。第三是因地制宜,顺应自然,依山就势。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古人很少会去开山拓土满足自己一己私欲而改造环境,这也与现代建筑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第四是对色彩、装饰的应用,很多建筑都有着华丽的装饰和色彩,使得建筑文化更加浓郁。

古人深受哲学思想的影响,也把这个思想体现在了传统建筑当中其中周易的阴阳哲学更是被称为中国传统哲学之母。其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就表面了东方文明的聪慧,也反应了传统的居住环境并非单纯的指建筑环境,而且还包括了建筑的内外空间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自然环境当中,以山水增添建筑的秀美,便是中国建筑对于材料的睿智应用,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2.新时期的建筑学的分析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的最基本的内容,不仅影响着建筑的最终质量,还对于建筑学其他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对建筑设计中的传统工作的重视,这样才能在保证以往的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但是现代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往往重视对设计项目和设计环节的改造。

即随着现代建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建筑的最基本的需求已经在建筑设计中占有的比列越来越小,建筑学的发展已经脱离了最本真的目的,因此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对建筑的经济性以及艺术性的保持,使得其不随着现代社会的一些浮躁观念的影响,而是真正的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实现对建筑自身的设计美的呈现。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的重视建筑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文环境,因为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任何的建筑都是市政规划或者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因此,要同整个的周围环境相融合,才能更好的实现对自身的艺术性的发挥。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建筑同自然之间的关系,一个脱离了周围环境的建筑设计,是不能够被称为成功的建筑设计的,因为建筑本身就是一种人为的艺术形式,所以要在设计处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同其他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更好的融入周围的建筑文化,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新时期建筑学与传统建筑学的共存和融合

3.1保持二者的地域性共存

当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崇尚文化的风气开始恢复,社会上对于保护传统民居、村落、历史城镇的重要性已基本达成共识。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在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切实做好民居的保护和利用,在进行地方城市规划时,要做有关文物保护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尤其是在决定拆除古建筑时,不能头脑发热、一时冲动,要谨慎对待。尽量保持现代化建筑与传统民居的和平相处,在规划上宜采取离开旧城,开辟新城的原则,同时要避免新城繁荣,老区衰落的现象出现,要加强老城的保护与建设,在加强日常修缮的同时采取“有机更新”的方式加以改善。

3.2现代建筑应吸收传统建筑的养分

当代城市设计中,建筑师要虚心向民间学习,向传统民居丰富的空间环境处理手法、建筑造型的塑造以及传统民居的装饰装修经验进行借鉴,并巧用具有地方特色材料来反映地域风格。一方面要运用现代的技术方法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另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给现代建筑注入人文底蕴,使建筑更加植根于地域环境,形成对地域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历史风貌的传承,营造出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小环境和地方特色。因此,从中国传统民居提炼出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型、符号及历史文化元素,以环境作为二者的契合点,辅助以现代建筑的技术支撑和新材料支持,既能使传统民居寻求到新的生存空间,复苏其生命力,又可为城市住宅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打造全新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景观。

3.3传统建筑结构的保护与更新

从微观而言,对于传统民居的更新和保护,要借鉴和利用现代建筑技术精华,从建筑材料、装饰结构、外观造型进行保护,在不损害其本质特性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功能,并考虑与周边环境、建筑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同步,展现出传统民居的时代性。从宏观角度,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应立足整体,从空间聚落整体性的角度保存具有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的市井、街道、弄堂等民居建筑群,旨在保护和恢复传统民居所形成的特有传统氛围和人文环境,使之成为城市中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而存在和延续。

3.4重新寻找遗失的环境观

当前,出现了“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这其实是对过去传统环境观的一种拾回。传统民居设计中所蕴含的很多绿化方法,还有传统民居中的穿堂风、内天井,四合院等空间布局处理手法,都是古人环境观的集中体现。我们应秉承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运用现代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则,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建筑体及周边环境做合理布局,使人文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从而使建筑结构更合理、空间布局更美观、使用功能更完善,既展现传统风貌,又体现时代特征。

4.结束语

总之,随着时代不断变迁,建筑学的发展是必然的,在发展的基础上,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重点。此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也越发凸显,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如何在新时期建筑学发展中借鉴传统建筑学的合理成分,使的传统建筑学与现代城市建筑在互利共生的关系中不断融合

参考文献:

[1]朱典涵.浅析传统建筑学思想与生态学理念融合[J].绿色环保建材,2017(10):195.

[2]桑柳.生态建筑学:论传统建筑学思想与生态学理念融合的结晶[J].住宅与房地产,2017(17):272.

[3]石荣慧.认识传统建筑学与思考新时期建筑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8):197-198.

论文作者:闫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关于传统建筑学与新时期建筑学的思考论文_闫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