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农村饮水工程现状,分析了农村供水安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工程措施、水源保护和管理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巩固提升方案,为实现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能力提升和供水质量稳固提供对策参考。
关键词:农村;饮水工程;措施
一、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正确地规划工程施工方案。在农村饮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规划设计没有详尽的依据,比如取水扬程高,取水距离远,管道铺设线路长,用水户分散等。导致设计和规划时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饮水安全工程大部分是单村单组集中式供水,点多面广,水厂规模不大。
2、饮用水的水源遭受污染,供水水质较差。水源的污染都离不开几个关键的成因,有可能是天然地下水当中就有大量的微量有毒元素,或者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导致了天然水资源的污染速度,很多企业的废水没有达标就排放出来,给天然水资源造成了极大地影响,这也是农村饮水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农村的水资源还很容易出现面源污染的情况,农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中也会给水资源带来一定的污染。有些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到化肥、除草剂等添加剂,并且很多村民并没有建立起对饮用水安全的足够重视意识,导致了农村饮用水质量较差的现状。
3、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是十分薄弱的环节,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有些供水工程根本就没有收水费,吃大锅水、福利水的现象存在。致使工程维修不能及时解决,最终导致工程失修报废。
4、农村饮水工程供水保证率偏低。现有的集中式饮水工程规模大于20m/d的工程水源保证率≥95%的仅占30.8%,工程水源保证率>90%仅占59.9%;分散工程水源可靠的工程数量偏少,水源可靠的工程仅占24.4%。由于已建农村饮水工程大多为小微型工程,供水水源以集雨、山泉水或溪箐水为主,受气候变化影响比较大,自2009年以来云南省出现连续多年干旱,导致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降低。
二、饮水工程巩固提升对策
1、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制定工程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新建、扩建、改造、配套、联网等措施,解决早期建设的工程报废、工程标准低、规模小及水污染、水源变化等原因出现的农村饮水安全不巩固、不稳定和易反复等问题。一是兴建连片工程。在有条件的地区,选择水量充沛、优质的水源,综合考虑管理、制水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供水范围,兴建一批跨村、跨乡镇连片规模化集中式供水工程,替代接近或超过使用年限的小型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统筹解决新出现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发展管网延伸工程。充分利用现有规模较大农村水厂扩容改造,延伸供水管网,扩大供水范围;对部分规模较小、设施简陋的单村供水工程构筑物进行配套改造,推进联村并网集中供水。
2、提升对优质水源的管理力度。
在水资源管理工程中,一是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要求,划定饮水水源保护范围和设置保护标志;二是制定重要饮水水源管理条例,各职责部门依照管理条例开展饮水水源日常管理工作;三是加强水源径流区居民生产生活影响水源水质的废弃物的防治,如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能源等的工程防治;四是加强水源保护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参与的保护意识氛围。
3、加强管理,切实保障饮水工程长效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
为切实保障饮水工程长效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一是要完善饮水工程产权划分和管护责任主体划分。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产权和工程管护主体的明晰,做到权有所属,责有所担。二是加强饮水工程水价改革。按照“补偿成本、合理受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建立饮水工程水价形成机制,切实保障饮水工程长效运行和长期发挥受益;四是建立饮水工程维修管护基金计提制度。为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向“安全型、稳定型”转变,加强饮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五是要加强宣传科普,提高社会和受益群众对农村饮水安全及运行管护、水费收缴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电视公益广告、新闻报纸、互联网、宣传册、宣传栏、现场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着力提高农民对饮水安全的认知水平,引导农民自觉管理和爱护工程设施,主动缴纳水费,增强农村居民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R].云南省农村饮水工程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2015.
[2]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护工作的指导意见[R].2015.
[3]水利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R].2015.
论文作者:朱艳琼,徐居敏,黄照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饮水论文; 工程论文; 水源论文; 农村论文; 云南省论文; 饮用水论文; 长效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