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桥梁高墩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要点论文_董忠红

中交二公局萌兴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401320

一、工程概况

贵州省荔波至榕江高速公路属省高项目,建设模式为PPP+EPC,项目全长67.263km,桥隧比为71.4km,桥梁61座、隧道17座,属于典型的山区高速,全线多为桥梁高墩,桥梁工程也是项目的重要工程,桥梁结构的外观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的施工技术水平。其中,全面实施国家质量工程创建活动和贵州省高起点,规划交通中长期发展战略,实施交通运输,建设西部交通示范省。保证墩柱外观质量是建设品质桥梁工程的必要保证,提高墩柱外观质量的施工经验对我公司后期桥梁施工有重要意义。

二、现场调查

针对山区高速墩柱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进行调查,收集有效信息297条,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得出混凝土外观存在的问题主要为:蜂窝麻面、色泽不均匀和气泡是混凝土外观缺陷的主要存在问题,出现率为13.47%,占缺陷率为:91.3%,由此可得,应对以上三个项目进行攻关,详细数据如下:

三、原因分析

墩柱外观质量差的主要原因为:颜色不均匀,气泡,蜂窝表面,详细原因如下:

1.颜色不均匀:一是材料,母材选择不合理;二是施工工艺,水泥的选择、配合比、外加剂的使用等;三是外界环境,养护用水。

2.气泡:主要问振捣问题。

3.蜂窝麻面:主要为模板及振捣问题。

四、要因确认

1、墩柱外观色泽不均匀问题

(1)材料

①混凝上母材含泥量:由于身处贵州山区,原材匮乏、地材质量不稳定等难题,并自采料场山体覆盖层较厚,夹层较多,集料成色不一,对混凝土外观造成一定影响。

结论:材料母材是影响墩柱外观质量的主因。

②混凝土外观发黑

水泥:由于水泥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不良,近年来由于贵州西部交通示范省的建设,交通设施建设规模大,小批量供应导致水泥质量不稳定。频繁的波动,水泥成分的剧烈变化,很容易导致混凝土表面形成色素斑。在某种程度上,水泥的颜色基本上决定了混凝土的颜色,而混凝土的深色调主要来自于水泥成分的变化(骨料颜色对混凝土颜色的影响远小于水泥的颜色)。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水泥混合现象,混凝土产生污渍的可能性将急剧增加。

由于模板打磨时产生的灰尘、铁锈未用抹布擦拭干净,刷脱模剂时灰尘、铁锈吸附在模板表面,造成脱模剂发黑,灰尘、铁锈在桶内沉淀,未及时更换。

结论:混凝土厂家的选择、脱模机的质量均是影响墩柱外观质量的主因。

(2)施工工艺

模板和隔离剂:除了在模板上使用脱模剂外,它不可避免地会附着在其他物质上,例如:金属部件的污垢,灰尘,油漆和腐蚀,但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这些物质附着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上。形成各种斑点,严重会直接影响成品的外观质量。

水灰比:水灰比变化的影响。由于水的使用不准确,导致混凝土坍落度不满足要求,出现太干或者离析现象。在正常情况下,水灰比较小(慢度小于40毫米)的混凝土大多颜色相对较深。水灰比较大(坍落度大于160毫米)的混凝土大多呈灰白色,颜色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水灰比的变化经常导致结构混凝土每模间的颜色差异,影响墩柱整体外观。

③浇筑时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间隔时间太长或者中断,将会在成品混凝土表面出现冷缝(或明显的印记),形成明显的差异。

结论:模板的质量和隔离剂的使用、拆模的时间和拆模后及时的养护、配合比的使用、浇筑时间的控制都是影响墩柱外观质量的主因

(3)外界环境

混凝土:是一种极易受污染的物质。首先是由于山区地质条件差,施工场地未硬化,运输车辆、施工机械较多,导致扬尘污染严重;其次在施工上一节墩柱过程中,由于支模封堵不严实,存在漏浆现象,对下节墩柱进行二次污染;再之,在拉杆等临时杆件拆除过程中,使用电焊烧割,导致成品面的污染。通常情况下对这些污染的处理比较困难、并重复性大。唯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现场培训管理,尽量减少各种污染源,改进施工工艺,以确保混凝土外观美观。

结论:外部环境、施工工艺及养护用水的洁净程度是影响墩柱外观质量的主因。

2.墩柱外观蜂窝麻面和气泡问题

(1)振捣时间不足,导致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致使混凝土不密实。

(2)振捣棒的插点不均匀,未逐点移动,未按相应顺序进行,有漏振现象。

(3)现场施工人员未按要求“快插慢拔”,振捣完成时,振捣棒快速拔出导致混凝土出现空洞。

五、对策方案实施

1、加强对施工班组的教育培训工作,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制,严格对现场施工管理、班组管理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技术交底,让大家了解《混凝土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与混凝土工程相关章节,对项目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项目后期施工混凝土作出了具体要求,确保外观质量。

2、针对蜂窝麻面、气泡处理

①浇筑砼时,到混凝土浇筑面的下落高度不超过2米。砼浇筑过程中,边浇筑边振捣,使之密实、均匀。振捣时振捣棒从混凝土中拔出时速度不能太快,避免产生空洞,振捣棒要垂直地插入混凝土内,并要深入上一层浇筑的混凝土浇筑面,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以前浇混凝土结合良好,插入深度-般为50~100mm;振捣时振动棒要尽量避免与构件钢筋和预埋件相触碰;混凝土表面不下沉、不冒气泡、泛浆、表面平坦时停止振捣,防止过振造成离析现象。

②混凝土浇注应连续进行。如果必须中断,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从浇筑到浇筑所允许的允许时间,中断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③混凝土浇注过程由专人负责检查,各施工员对混凝土振捣方法、振捣时间、振捣遍数进行详细的记录。

④对于没操作经验的振捣人员进行更换。

3、针对色泽不均匀问题

①要求收料员要强化质量意识严把质量关,不合格材料一律拒收。

②要求拌合站操作手及试验人员进开盘前必须查看原材料情况,原材料要不足或色差较大一律不准开盘。

③要求装载机司机在上料时,主体结构混凝必须使用合格砂石料,不得混用临建砂石料。

④试验室将加大对自采料场、拌合站砂石料、各类原材料的抽检频率,杜绝不合格原材料用于工程主体。

六、效果统计

经过一系列措施的处理,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得到很大改善,混凝土表面蜂窝、气泡较少;色泽均匀,无错台或错台小,符合规范要求。墩柱混凝土施工从搅拌、运输、下料、振捣等一系列工序得到完善,摸索出一套适合我项目部的墩柱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合格率为原来的84.5%提高到95.2%。

七、制定巩固措施

1、将既有施工方法进行完善后整理成册,发给各桥梁墩柱现场施工人员,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强化选人用人制度,抽调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操作工人。对墩柱混凝土施工放料、捣鼓等关键工序,定人定岗,不得随意调换,确保熟练操作的连续性。

3、要加强过程控制,强化意识,质量管理要遵循“全员参与、全面展开、全过程控制”的原则。将施T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然后组织QC小组成员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并督促落实。

4、制定管理制度,奖罚分明,致使提高所有混凝土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论文作者:董忠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高墩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要点论文_董忠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