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信远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潍坊分公司 山东潍坊 261061
摘要:工程造价控制问题已经引起了基建行业的广泛关注,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才能保障基建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基建项目造价管理的弊端出发,引入全过程控制的概念,将基建工程细化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阐明了通过对不同阶段的要点控制来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控制的目标,并说明借助全过程动态化管理与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效果。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基建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控制探讨
引言
多年来,我国投资建设领域中国家投资项目的“三超”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很难确定责任人,结果是超投资既成事实,只能实报实销,使工程造价一涨再涨。究其原因,固然有政策调整、材料、设备涨价和人工费增加等客观因素,但同时也要看到工程建设管理与设计对工程造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就现行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控制的必要性、重要性及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1 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控制的必要性
谈到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我们便习惯地想到是工程预决算,确实,就目前的体制和现实而言,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就是预决算,即预决算人员根据已经确定的施工图计算工程量、套用定额、计取费用(施工图预算),或在施工结束后根据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现场施工签证记录等资料编制竣工决算。这固然是必要的,有用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当预决算人员编制施工图预算或竣工决算时,建设方案和设计图纸都已经确定了的,而施工是以按图施工为原则,那么这时预决算人员所做的工作只是计算设计变更所产生的费用变化以及防止高估冒算,而假如项目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决策存在失误;假如设计方案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不是最优,则预决算人员无能为力,也就是说现行体制下,预决算人员的工作只是事后算帐,只能消极地反映已完工程量,只能被动地反映设计和施工,这显然是片面的,不够的,我们必须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监控。所谓建设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承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基建工程中造价管理存在的弊端
从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和措施来看,多数的方法仍然处在较为被动的管理模式下,即定额管理还是电力基建工程的主要方式,当时其定额管理方法还是以静态化的管理为主导,依据相对固定的额定标准为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提供标准。然而技术发展所引发的设计、工艺等方面的发展导致某些定额已经不再适应电力基建的造价控制,因此就容易导致施工中变更频繁,管理难度增加,反而影响了对造价的合理监控和限定,导致工程造价出现不合理。从基建工程实施的过程看,存在以下问题:
2.1 项目决策阶段
在可行性研究和分析阶段,其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建设单位提出投资估算,此项文件的内容往往过于简单,漏项较多。形成估算的资料来源通常是委托的勘查、设计单位,由其编制投资估算,一旦形成估算文件就会直接成为工程的最高限额,但是此过程中工程量往往不够明确,标准粗糙,因此其准确性往往不足。
2.2 设计阶段
设计招标还不能完全实现规范化操作,即市场化模型还没有完全融入到招标阶段。具体看设计招标是为了让设计方案更加的优化,即实现经济性和功能性的最佳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目前招标中往往只是看重经济性优势,报价低的往往更加具备优势,而忽视了对设计的可行性和客观评价,结果招标就变成了单纯的价格竞争而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2.3 施工阶段
在低价格中标后,施工单位往往不能满足其施工的费用支出,因此就会通过技术变更或者现场签证的方式获得额外的收入,甚至是通过偷工减料来保证效益,此种方式显然不利于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另外,对材料价格的管理力度不足,采购、储运、使用的环节管理不够连贯,导致材料价格失真或者施工中浪费严重,这样就会直接导致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失效。
2.4 结算阶段
在工程结算阶段,施工单位完成施工后对编制结算文件不够认真或者故意虚报,这样就导致了结算上的指控从而影响成本的增加。同时在竣工阶段也容易出现此类问题,故意将某些文件额定或者取费标准提高等都是容易使得前面的造价控制工作前功尽弃。
3 施工中造价管理的全过程控制的措施
3.1 建立资金计划并严格执行
在施工前应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的计划,编制和控制资金使用计划。这时就需要对基建工程的资金用度和阶段性支持进行分析、预测和规划。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是造价管理全过程控制的事中部分,其在工程造价中的占比也最大。资金的合理支配在整个造价管理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控制好施工阶段的资金支出可以看做是控制造价的基础。因此首先应对资金的使用进行规划,编制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其目的是确定工程造价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即为造价控制确定标准。为全过程的控制确定阶段性标准,从而让控制措施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施工阶段,定期提出工程进度表和财务支付汇总表,在此基础上运用项目投资差异分析的方法来对投资进行分析、预测与控制。另外,有计划的对资金进行控制可以通过其建立完善的资金支付审批流程,以此保证资金的用度和去向有据可查。这样就可以利用资金使用计划帮助全程控制有效的降低施工阶段的非合理支出,从而控制造价提高。
3.2 对工程变更进行控制
在设计阶段完成审核后,还应当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变更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尽量将工程造价控制在预算目标内。基建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外界因素的不可预测性,就会出现技术性变更,此种变更所导致的就是造价的改变。虽然不能绝对避免变更但是必须实行严格的变更审核制度,即按照规范、合同、法规等对变更进行逐级的审核,并建立责任制度对审核实现问责,以此保证变更有据可查、流程可依。
3.3 控制签证管理
基建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也应肩负其造价控制的责任,加强对现场施工流程管理,即体现全过程管理的思路,按照施工图纸对材料代用、人员增减、材料采购、预算外费用支出等都应当做到先计算后签证,以此可以随时掌控施工中费用的变化,对施工造价管理落实到细处。同时对各种子工程项目的开展做好记录工作,尤其是隐蔽工程的工程量务必仔细记录签证情况,以此为竣工结算积累准确的资料,从而保证造价准确。控制材料价格。基建工程中材料的用度是关系到造价变化的最大因素,因为材料费用是基建工程中最大的开支,其比例有时可以达到70%。所以材料的价格就直接影响了工程的造价。而施工材料并不是一次性采购引进的,而是分批次采购进入施工过程,这时就需要对材料的价格进行有效的监控,即综合考虑市场的价格保证材料质优价廉。同时加强对现场材料的管理,存放、搬运等都要采取措施保证材料的非正常损耗。另外,施工合同签订之前工程技术人员应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和计算,从而指导材料的基本单价,控制其不合理的价格支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择优选择,尽最大可能就近采购降低材料的附加成本。
结语
综上所述要控制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只管局部的事后核算和单一的定额管理方式,实行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是指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而在工程建设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调试到竣工投产等整个实施过程中,围绕工程造价所进行的测算(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优选(设计、方案优选)、控制(限额设计)、运筹(施工组织设计)、监督(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核算总结等。实施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能避免因设计、采购、施工由不同单位实施,人为割裂项目有机联系而造成资源浪费的弊端,也能有效地控制项目其它费用的严重超支。
参考文献:
[1]郭桦,黄实.浅谈工程设计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系[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2]于涛,于嘉禾.全面解读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措施[J].科学时代(综合版),2017,(12).
论文作者:李燕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基建工程论文; 阶段论文; 全过程论文; 造价论文; 预决算论文; 材料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