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民用建筑现场施工管理模式优化论文_卓越

刍议民用建筑现场施工管理模式优化论文_卓越

肇庆市恒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26020

摘要: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包含人、材、机及生产、规划、各种信息流的复杂系统,现场管理是最基础,也是隐藏问题最多的管理活动,事关施工企业效益的好坏,因此本文针对现场管理的内容、特点和问题,探讨了现场施工管理模式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现场施工管理;优化;民用建筑

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创造效益的前沿阵地,现场施工管理执行的优劣不仅影响施工质量和效率,而且对施工企业的效益产生直接影响。然而现代建筑工程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交叉作业多,建设周期长,加上现场施工管理本身的多要素、多层次特点,增加了现场施工管理的难度。传统管理模式粗放低效、方法欠合理,施工现场管控不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盈利空间受到很大压缩,现场施工管理模式亟待优化,因此本文对这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

1 民用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内容、特点与问题

1.1 现场施工管理的内容

民用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材料管理包括材料的采购、供应、使用和回收。材料采购费用占工程成本比重最大,而且对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所以科学组织材料采购,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施工进度采购性价比高的材料。材料进场必须验收,入库建立台账,按需领用材料并进行记录,材料使用要进行监督,用剩的余料应退回仓库且进行记录。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包括设备选择、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检修、报废等内容,保持设备完好、提高设备使用率是设备管理的主要目标。现场质量管理难度较大,且隐蔽性强,故应重视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而不能只关注事后检查。现场环境复杂,交叉作业多,安全管理任务重,应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交底和安全工作总结。现场环境卫生管理一直是建筑工程的难点,一方面是脏乱差难治,另一方面管理不得法。

1.2 现场施工管理的特点

现场施工管理具有整体性、复杂性、灵活性的特点。现场管理涵盖主作业区、临时加工区、材料安置区、工人休息区和办公区等范围,时间跨越整个施工阶段,为了保证施工活动有序进行,从空间到时间都必须进行整体性管理。建筑现场施工管理面对人力资源、原材料、机械设备、质量安全、环境卫生等众多要素,而且大量交叉作业,管理和组织难度较高,体现了现场管理复杂性的特点。施工现场人员流动大,生产环节经常存在变动,实际进度经常受到各种因素干扰,计划执行效果差,这就要求现场管理必须灵活,以适应实际生产的变化。

1.3 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民用建筑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安全管理不到位、人员培训跟不上、材料设备管理混乱、管理体制不健全等[1,2]。安全管理的问题包括现场多种安全隐患未处理,例如消防器材陈旧老化,临时用电乱拉乱接、易燃易爆物保护措施不足等。施工现场管理难度大,施工作业人员缺乏培训。材料随意堆放,缺乏分类标记,用剩材料没有回收,现场脏乱差。设备保养不及时,用坏才修,零配件更换不及时,设备完好率低。现场管理制度针对性不强,也缺乏系统的评价标准,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和监督管理组织,管理的执行力不强。

2 民用建筑现场施工管理模式优化的策略

2.1 现场施工管理模式优化的原则

现场施工管理模式优化应遵循目的性、全面性、动态性、系统性的原则,目的性就是要明确现场施工管理模式优化的目的,制定合理的目标,这样现场管理才能有的放矢。全面性反映了现场管理全过程、全要素、全因素。全过程要求现场管理贯彻整个施工阶段,并进行全程跟踪;全要素应涵盖施工管理中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控制目标;全因素要求对施工现场的人工、材料、机械三大因素进行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动态性反映了现场施工管理必须适应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情况,动态更新,灵活管理。系统性体现了应对现场管理多因素、多目标的复杂过程,采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全要素管理和整体管理。

2.2 现场施工管理目标的优化

现场施工管理优化目标包括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安全管理目标和进度控制目标。质量优化的目标是提高质量合格率,通过强化质量管理实现质量目标,其措施包括: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机构及质量检查监督制度,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做好事前控制,严格审核施工方案,建立现场质量管理体系;事中加强材料检查验收,落实“三检”制度。成本目标优化应根据施工进度、成本目标制定施工管理方案,并针对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全面优化各个环节的工作,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安全管理优化以防止和避免出现重大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其他意外事故为目标,通过建立建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成效,实现安全管理目标。进度控制优化从优化施工工艺、调整施工方法、调整资源配置,加强动态控制和现场协调工作,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2.3 现场施工管理优化的方法与策略

2.3.1 现场施工管理观念创新

采用传统施工管理方法进行简单的人、材、机管理,很难实现优化管理的目标,必须进行施工技术创新、管理方法变革才能全面提高管理效能,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正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如此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因此现场管理观念必须创新。

2.3.2 应用先进的现场施工管理手段

在民用建筑现场施工管理中,有许多先进的管理理论可提高现场管理成效,例如6S现场管理、PDCA循环理论、挣值管理理论等,尤其是建筑施工现场脏乱差的状况适合应用6S管理。6S管理源自日本,日语中罗马拼音的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和英文安全(Safety)的字首均为“S”,故称6S管理。整理是经过明确严格的分类,处理掉现场不必要的东西,创造清爽的工作环境。整顿是将留下来有用的东西摆放整齐,并进行标识。清扫就是对工作现场进行打扫,以获得干净的工作环境。清洁是将上述工作成果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以维持工作成果。素养就是按规矩做事,并养成习惯。安全是重视安全教育,时刻保持安全第一。在建筑施工现场推行6S管理,可彻底改变传统施工现场脏乱差的形象,通过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场容场貌大为改观。其次,可提升施工质量,因为6S可理顺现场管理秩序,提高员工素养和工作效率,养成按规则做事的良好习惯。再次,减少浪费和安全事故,降低施工成本,因为及时对物品进行清理,可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小事故,提高施工安全性,因为6S让工作场所工具、材料、设备各归各位,并且明确标识,减小了浪费和安全隐患。最后,确保施工进度顺利实施,保证工期顺利完成,因为6S可以培养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避免时间浪费在翻箱倒柜查找图纸、资料、工具上面,减少了无效的工作时间,施工效率也就提高了。

3 结语

现场施工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工期、成本和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优化现场管理的途径是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最大限度地消除无效劳动及无谓的材料消耗,为施工企业增收节支,但管理观念的更新、先进管理技术的应用才是优化管理的关键,因此施工企业应当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赢得主动和先机。

参考文献:

[1] 范小龙.建筑施工中现场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235-236.

[2] 赵海山.论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及措施[J].山西建筑,2015,41(22):256-257.

论文作者:卓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  ;  ;  ;  ;  ;  ;  ;  

刍议民用建筑现场施工管理模式优化论文_卓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