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铁前期工程是地铁工程的重要组要部分,从目前全国各地的地铁建设的情况来看,前期工程管理是制约地铁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能否按时地完成前期工程,合理完善的组织构架以及管理模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地铁前期工程的工作效率和顺利完成地铁前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前期工程项目中的临时施工用电安装工程(以下简称临电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过程,结合广州地铁临电安装的实施情况,分析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及重要性。
关键词:地铁前期;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地铁临电工程情况介绍
地铁临电工程具有线路长、分布散、负荷大、配套设备多等特点。传统地铁临电工程施工是采用直接委托方式,即由地铁公司分别委托供电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负责实施,形成业主→设计、业主→监理→承包商、业主→承包商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业主管理职能多,协调难度大,节点控制复杂,投资控制不利等特点,不利整个工程的系统管理。为推进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2012年地铁公司与供电部门合作,探索引进租赁服务方式,在广州地铁新一轮线网建设中全面推行了临电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大大减少业主面对承包商数量,有利于合同管理;有利于进度控制。
2、地铁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所谓项目管理,是指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对于地铁临电工程项目而言,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进度和质量等目标得以实现。
临电工程管理是一种增值服务工作,其核心任务是为地铁工程的建设和使用增值。(见图1)
3、地铁临电工程项目的组织和策划
根据项目管理学理论,项目结构图、组织结构图和合同结构图是组织论的三个重要组织工具。地铁临电工程的项目结构图、组织结构图和合同结构图如图2、3、4所示。其中,项目结构图是对项目的结构进行逐层分解,以反映组成该项目的所有工作任务;组织结构图是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和各元素(如各工作部门)之间的组织关系(指令关系);合同结构图是反映建设项目参与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
4、地铁临电工程项目采购的模式
地铁临电工程项目采购模式是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模式,具体来说是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 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它的核心是通过设计与施工过程的组织集成,促进设计与施工的紧密结合,以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
图2
图3
图4
5、地铁临电工程项目的动态控制
为确保临电工程的按计划完成,项目指挥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入动态控制方法,制定以时间节点为目标的控制体系,通过将项目的目标进行分解,如报装完成时间、设计批复时间、土建完成时间、设备安装时间、竣工验收时间、装表送电时间等进行目标控制,确定计划完成时间,收集实际完成时间,每2周定期开会检查,通过比较计划时间与实际完成时间差异,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如人力投入、物力投入、资金投入等进行纠偏,对于个别特别困难的工点,结合实际进行目标调整,重复回到控制检查体系直至项目目标实现。
6、地铁临电工程项目的实施成效
自从引进项目管理后,经过2年多的实施,目前在建的XX条地铁线路各工点的临电工程基本按计划完成,达到了预期要求。详见XX号线临时安装需求表(见下表)
7号线临时用电需求表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 地铁推进标准化管理是为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标准化管理对于地铁企业而言,就是要企业所有项目实现可复制的、同质化管理; 对于现场项目部而言, 就是要在全项目实施统一的标准, 不同的队伍、不同的工程单元体现出相近的管控能力和安全质量保证水平。过多的项目管理层次,会造成项目管理标准的逐级弱化和扭曲。推进现场项目部的管理模式,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和发展方向。本轮地铁建设投资在今后的几年内要高度集中完成, 而地铁企业现场项目部要实现管理,涉及到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和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深层次配套改革, 需要一个逐步推进、渐进完善的过程。
7 结语
总之,在高标准、集中建设形势下, 地铁项目管理水平和建筑市场劳务分包队伍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凸显。在涉及企业管理体制和项目组织管理机制改革的管理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的情况下, 大力推行组织模式, 能相对降低地铁工程项目管理的难度和强度要求, 客观上使地铁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为当前地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现实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
[2]《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论文作者:黄育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地铁论文; 项目论文; 电工论文; 组织论文; 结构图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时间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