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李博,马艳杰,李慧峰,安柏屹

摘 要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片组织标本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为参照组组织标本使用传统方法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为研究组组织标本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下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然后,比较两组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结果:与参照组病理组织切片相比,研究组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更高(P<0.05)。结论: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的过程中对此项工作实施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为临床病理检验的准确度达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病理组织切片;有效制片率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指用标记后的通用性抗原或抗体,在组织细胞的原位通过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免疫学检测方法。在病理诊断中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使病理诊断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但病理技术步步有机组合,环环相扣,互相关联,任何一环失控都能引起制片的质量问题,质量控制是当前病理学界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为严格控制制片质量,同时也为临床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提供可靠的依据,要求病理技术室应对制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提出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并进行有效地监督。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40片乳腺组织标本和40片肝组织标本。这80片组织标本均来自于本院的手术室或病理活检室。将这80片组织标本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40片组织标本。两组组织标本的状态相比,P>0.05,可进行对比。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的试剂为甲醛、苏木精、二甲苯、无水乙醇、硫酸铝、碘酸钠、石蜡及相关的免疫组化试剂。本次研究使用的仪器有徕卡RM2235轮转式组织切片机、全自动组织脱水机、包埋机及生物组织摊烤片机等,使用的干燥箱是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生产的202-1AB型恒温干燥箱,使用的图像分析仪是由日本进口的OLYMPUSBX41+Imageproplus图像分析仪。本次研究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的标准面积为1.5cm×1.5cm。为参照组组织标本使用传统方法制作病理组织切片。

具体的方法是:1)对组织标本进行固定。在组织标本离体后的30min内,将其放入固定液中或进行低温保存。然后,将组织标本放入浓度为10%的中性缓冲甲醛溶液中进行8~24h的固定处理,固定液量为组织块体积的4~10倍。2)对固定后的组织标本进行抗原修复。使用热修复法对固定后的组织标本进行抗原修复,通过热效应引导抗原。进行抗原修复的温度应≥100℃,进行抗原修复的时间为3~15min,修复液的pH值为7.5~8.5。3)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对修复后的组织标本进行切片。具体要求是:⑴脱蜡要充足。⑵增加试剂时要均匀、足量,试剂的面积要比切片组织的界限宽出0.05~0.35cm,以防止发生边缘效应。⑶合理地控制组织标本在浸液时的温度及烘烤切片时的温度。为研究组组织标本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下制作病理组织切片。具体的方法是:1)在室温下对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的脱蜡切片后,将其放入浓度为3%的双氧水中浸泡20min,用PBS(磷酸盐缓冲液)冲洗切片3次,5min/次,持续15min。2)将700mlpH值为6.0的柠檬酸缓冲液融入1000ml的烧杯中,将溶液加热至沸腾后放入标记有CK19抗体、Ki-67抗体、HBcAg抗体、HBsAg抗体的切片,再加热15min,然后在每一个切片上滴加一抗后,将其放在40℃的冰箱内过夜孵育。3)用pH值为7.4的PBS冲洗切片3次,5min/次,持续冲洗15min。4)在室温下,在每个切片上滴加二抗孵育15min,再用pH值为7.4的PBS冲洗切片3次,5min/次,持续15min。5)将切片放入DAB(显色剂)中显色5~10min,再使用苏木精对切片进行衬染、水洗,最后用脱水透明中型树胶对切片进行封固处理。

1.3 病理组织切片质量评价标准

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病理组织切片的质量。将病理组织切片分为优质片、良质片和差质片三个等级。1)优质片:编号清晰,薄厚适宜,色彩鲜亮,对比明确,易于观察。2)良质片:编号清晰,有较少的褶皱,无污染及活气泡,色彩较为鲜亮,比较容易观察。3)差质片:编号不清晰,有较多的褶皱或气泡,颜色不清晰,对比不明显,不易于观察。有效制片率=(优质片数+良制片数)/总片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来表示,采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差异就要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参照组病理组织切片相比,研究组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更高(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客观地认识病理技术学科的现状,探索促进学科发展建设的途径,是病理和病理技术学界日前面临的主要课题。临床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常常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因此严格控制免疫组化的质量显得优为重要。

3.1取材环节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取材环节上常见的问题:首先是选取病变组织的体积不适宜,如厚薄不均或是病变组织变性、坏死都会影响制片的质量。其次对标本的组织部位记载、描述存在差异,或对标本的描述过于粗略等也会影响制片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对取材后的标本如果没有进行及时处理或标本没有良好的保存被异物污染更会影响制片的质量。因此,应对每一个环节制定质量控制标准。

3.2组织切片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新鲜的组织只有经过固定才能保持原有细胞的固有形态,否则可以导致组织自溶(由于细胞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当细胞缺氧时细胞内的水解酶能将蛋白质分解破坏)。因此,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一定要保证组织离体后尽快置于固定液中,使标本得到充分的固定,一般小样本固定4~6h,大样本固定18~24h或更久。一组良好的染色试剂决定着染色效果,脱蜡、浸水、脱水、透明用的酒精、二甲苯一定要及时更新,细胞核染色时间的长短应视苏木素染液的着色能力而做调整,否则影响染片质量。

3.3免疫组化试剂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免疫组化的每一种试剂质量稳定与否,都能直接影响临床病理诊断的可靠性。如试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挥发,使纯度降低,从而导致组织切片质量降低,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免疫组化试剂一定要定期更换。在日常工作中,对试剂的采购、配制及使用等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认真操作,防止出现制片不良,染色效果不佳或者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等质量问题。

3.4免疫组化染色的问题与对策

免疫组化质量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第1步是抗原的高压修复,研究表明,抗原修复是影响染色结果最关键的因素,其最突出和最顽固的问题是修复不够(如修复的温度低和时间短),抗原修复不当,可能会出现无色片或假阴性片;第2步是免疫组化抗原的阴性和阳性对照实验的设立,设置对照片是检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信性的重要手段,在免疫组化标准化中是极其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制定一系列质量技术指标是医务工作者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第3步操作规范并按要求严格执行,是染色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保证和前提,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染色操作中的随意性,提高免疫组化染色制片质量。

综上所述,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的过程中实施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为临床病理检验的准确度达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席乐峰,王洪志,赵智,刘正国,张德臣,杨广英.2种脱水处理流程在病理切片制备中的应用及对比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05):654-657.

[2]黄焕文,赖彦华.供肾活组织检查在组织病理学评估中的应用及展望[J].器官移植,2019,10(02):206-208.

论文作者:李博,马艳杰,李慧峰,安柏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李博,马艳杰,李慧峰,安柏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