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早产、窒息、母亲糖尿病或维生素D储备较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等原因可导致新生儿生后1-2周显现低钙血症的基本症状[1]。若不能采取有效的补钙措施,极易产生后遗症状:轻者一般出现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情况,如果继续发展,则极易导致喉痉挛与呼吸暂停现象。此时,如果及时进行钙剂的静脉输入,可以有效增加血液中游离钙的浓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低钙血症发病率,这种方法在进行新生儿低血钙的治疗过程中较为普遍[2]。由于10%的葡萄糖酸钙PH值为6,低于正常血液的PH值,属于高渗溶液[2],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大,可致血管痉挛、缺血、缺氧、通透性增高[3],若输注过程中发生外渗,可造成局部皮肤红肿,热痛,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功能障碍,发生在头部则会影响头发生长[4]。我科发生一例钙剂外渗后,经积极采取相关处理措施,恢复良好,现将处理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7天,因“发现抽搐1天”入院,查体:T37℃,R40次/分,P130次/分,BP61/29mmhg,头围35cm,Wt4.70kg,身长50cm,刺激2下哭声宏亮,肢端暖,四肢肌张力正常。入院查甲状旁腺素:41.39(pg/l),25羟基维生素D:10.87(ng/ml),血清E4A示血钙1.58(mm/l),磷3.09(mm/l),镁0.58(mm/l)。指示25羟基维生素D低,血磷高,血钙低,支持“佝偻病”诊断。遵医嘱予以10%葡萄糖酸钙4ml+5%葡萄糖注射液4ml静脉注射,输液速度8ml/h,注射部位为左侧踝关节处。输液半小时后,护士巡视发现穿刺点上方至小腿肿胀,予以立即停止输液并回抽余液拔针,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封闭,50%硫酸镁局部湿热敷12h后,肿胀消退,局部无硬结。患儿血钙恢复正常后,遵医嘱出院。出院3天后家属发现患儿左侧踝关节上方约有3×3cm硬结,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白色钙化点,肢体功能正常,予以住院治疗。
2 护理
2.1 处理方法
因患儿外渗局部触及硬结状,皮肤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白色钙化点,查阅病历和资料确定为钙剂外渗后造成的,通过查阅资料采用生芪5g-15g,当归5-15g,丹参5-15g,川芎5-15g,黄柏5-15g,银花5-15g加水400ml浸泡30min,熬制200ml药液,冷却至50℃左右,完全浸湿纱布,外敷于患侧肢体,并用一次性薄膜手套进行覆盖,防止过快散热及延长保湿效果,20-30分钟后,用大拇指指腹力量在硬结处由内至外推散式按摩5分钟,再将50%硫酸镁倒入量杯中隔热加温至50℃左右,将纱布完全浸湿,同样的方法湿热敷于患侧,以此交替湿热敷,每4小时一次巡回,第4天,硬结慢慢变软,第7天,左侧小腿硬结及钙化点消退,患儿肢体活动无障碍,外观组织皮肤无异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提高护士责任心和安全输液意识。责任心得培养,应该从新护士的培训开始熏陶,使之扎根于心理。安全输液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的评估患儿输液外渗的高危因素,针对高危因素护士应提前做好应对防范措施,认真评估血管情况,选择最佳穿刺部位,加强巡视,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渗出,周围组织是否水肿,及时发现异常表现并引起重视,拔针时切记回抽余液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整个给药过程中要求做到每10-15min巡视一次,观察局部血管与皮肤的情况,最好建立特殊药物登记本,记录整个输液及巡视过程。
2.3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预防意识,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做好宣教,强化对刺激性药物的宣教,特殊药物告知应全面到位,尤其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儿家属说明药物外渗后导致的后果,引起家属重视。
3 讨论
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菲薄、屏障功能差、毛细血管壁脆弱,皮下组织又多水肿,一旦钙剂外渗,容易致皮肤、皮下组织钙化、坏死。此方法采用中药外敷,其机制包括生芪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使坏死的细胞恢复活力;当归、川芎、丹参有活血、止痛、消肿、祛瘀的作用;黄柏、银花有清热解毒、敛湿的作用[5];进行局部按摩时,可以促进血液循坏,同时真皮组织下堆积的钙化灶可以向周围组织推散开,此时50%硫酸镁湿热敷,镁离子与钙离子互相拮抗,直接竞争于神经细胞膜的部位,钙离子量多时,镁离子可以对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进行有效抑制,运动终极也被充分预防,进而启动解毒机制,在部分患处湿敷镁离子与钙离子,通过高渗透压将二者吸入渗出血管外,减轻局部肿胀[6]。
为了防止输静脉输注钙剂外渗,根据静脉治疗的标准,血管通路的选择首选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给药,在紧急情况及未开展中心静脉置管时,患儿每次输注必须重新建立静脉留置针,选择粗大的血管,且避开关节及头部血管穿刺,输注液体前后双人核对,核对留置针的时间、部位、有无回血及局部组织皮肤的变化[7]。
4 小结
使用钙剂时,护理工作的关键是输注过程中务必注意安全防范工作,坚决防止钙剂渗漏的情况发生。通过静脉输注方法如果引起葡萄糖酸钙的外渗问题,本文就此的解决方法是运用中药和50%浓度的硫酸镁进行外敷,加以适度的手法按摩,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就对患儿造成的治疗痛苦程度而言,医院的护理人员需随较大压力,增加了工作量,使其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对护理人员应起到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玉侠.神经疾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39.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辛燕飞.循证护理在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6):94-96.
[4]王冬梅.J静脉注射钙剂外渗致新生儿局部坏死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741.
[5]周星.危重新生儿钙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4):93-94.
[6]杨医亚.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32~187.
[7]贺润莲.葡萄糖酸钙致组织损伤早期处理方法和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2,31:528.
论文作者:李淇淋 刘墨言 陶子荣 李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局部论文; 硬结论文; 新生儿论文; 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外渗论文; 血管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