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抗感染治疗运用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行创伤手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切口清洁处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行抗感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且VAS评分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还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关键词】抗感染治疗、手术切口、急诊外科
【 abstract 】 objective:to study the anti-infection treatment used in emergency surgery trauma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in clinical effect. Methods:in September 2014 - September 2015 of trauma surgery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emergency surgery during 140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which give control group routine incision clean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is,any anti-infection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 lower incidence of infection of incision,compa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 significantly(P < 0.05);At the same time,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hospitalization time,and VAS score low,compa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the clinical emergency surgical trauma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patients' anti-infection treatment,not only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also can alleviate patients' pain,is worth promoting.
【 key words 】 anti-infection treatment,surgical incision,emergency surgery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和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创伤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具有起病急、并发症多、病情严重等特点,尤其是合并心血管机能不全、呼吸功能减弱以及颈椎损伤时,往往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1]。但是在急诊创伤手术中,因为受到创口清洁不彻底、手术准备仓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往往容易出现切口感染,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还影响患者预后恢复。因此,本文对抗感染治疗运用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外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行创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年龄20-65岁,平均(42.4±18.6)岁,30例为女性、40例为男性,其中38例为上肢创伤、32例为下肢创伤;观察组中33例为下肢创伤、37例为上肢创伤,43例为男性、27例为女性,年龄21-66岁,平均(42.5±18.7)岁。两组的创伤部位、性别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清洁处理,即术前,按照常规方法,运用清洁液、过氧化氢以及生理盐水等对患者的创口进行处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再行抗感染治疗,即对患者的创口进行处理后,对创伤程度进行检查,给予患者四环素片治疗,即四环素片口服,0.5g/次,2次/d,口服吡哌酸片,1-2g/次,或者运用1-2ml吡哌酸注射液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同时,对于合并切口感染的患者,还应该将患者的感染程度作为基本依据,采取对症处理措施,轻度感染:运用碘酊、乙醇对感染部位进行擦拭,并且口服抗感染药吡哌酸;中度感染:先对切口四周进行清洁,运用引流管对渗液进行引流,再辅以TDP灯照射治疗;重度感染:应该及时将包扎拆除,运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采用引流管引流,辅以TDP灯照射治疗,待长出肉芽后,再进行缝合和包扎。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其中切口部位出现脓性渗出物或痛、热、肿、红,则可以判断为感染。同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总分为10分,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得分越高,说明疼痛感越强,并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运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而计数资料对比则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2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86%;而对照组19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7.14%,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两组住院时间和VAS评分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且住院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x±s)
3讨论
3.1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4%,说明清洁创口不彻底是导致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主要为创口内滋生大量病原菌,诱发切口感染[3]。有报道显示,手术时间、手术分级都是导致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局部细菌繁殖与切口污染程度呈正比关系,并且手术时间延长也容易诱发切口感染[4]。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手术时间每延长1h,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程度就增加1.451倍,其原因主要为医疗器械和术野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容易遭受空气污染,手术人员的手部、体表细菌随着手套和衣物进入手术部位,并且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的机体创伤面往往较大,容易发生出血、血肿,使患者的机体抵抗力降低,从而诱发切口感染[5]。此外,患者的创口清洁程度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所以术前应该彻底清创,从而避免发生切口感染。
3.2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认真检查创口,彻底清洁伤口,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该运用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但是在联用抗菌药物时,应该掌握好服药间隔,减少药物拮抗作用,从而避免抗生素滥用[6]。对于糖尿病患者,术前应该加强饮食指导,对患者血压进行控制;对于老年患者,术前要行营养支持,预防肺部感染,并且术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患侧肢体循环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切口出现痛、热、肿、红现象,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定期更换敷料,确保切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7-8]。
综上所述,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彻底清创,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抗感染治疗措施,使切口感染发生率降低,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赖松,周戟. 急诊外科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7,01(20):74-75.
[2]张艳.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预防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1(18):1785-1786.
[3]王振华.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4(22):3463-3464+3466.
[4]陈钢,张德意,程俊峰. 急诊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与预防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06(9):1344-1346.
[5]马瑞,宋亚琪. 抗感染治疗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2015,04(18):508-509.
[6]马冰.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17):561-562.
[7]叶卓敏,吴绍飞. 急诊外科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J]. 浙江创伤外科,2015,06(20):1076-1078.
[8]吴宪,宋益洲,张福华.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预防分析[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03(8):18+20.
论文作者:凌洪,王剑,涂书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7
标签:切口论文; 创伤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外科论文; 创口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