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段瑞生

段瑞生

黑龙江省龙江县山泉镇中心卫生院 161107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5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当归芍药汤进行加减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vs72.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效果更加显著,安全性高,没有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风湿性心脏病;临床效果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风湿热活动引起的心脏瓣膜病变,主要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患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咳嗽、下肢水肿、乏力等心功能失代偿表现[1]。风湿性心脏病多发于寒冷潮湿的冬季和春季,无论是瓣膜狭窄、关闭不全还是两者同时存在,出现典型症状时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对病变瓣膜进行置换或者修复,从而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2]。随着近年来中医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疗法在临床疾病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辩证治疗也被应用于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为进一步探讨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5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5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符合风湿性心脏病的中医诊断标准,且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中医辩证分型:心血淤阻型27例,血脉瘀滞型23例。将5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28-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52±4.8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7-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08±5.2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中医辨证分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阿莫西林胶囊,0.5g/次,3次/d,餐前口服吗丁啉,10mg/次,3次/d,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组采用中药当归芍药汤进行加减治疗:(1)心血淤阻型组方为半夏10g、麦冬10g、川芎10g、枳实9g、五味子9g、丹参15g、云苓25g、沙参15g,水煎服,1剂/d,分两次早晚服下,连续服用30剂为1个疗程。(2)血脉瘀滞型组方为灸桂枝20g、石膏15g、丹参25g、平地木15g、车前子20g、生晒参5g、红枣5枚,水煎服,1剂/d,分两次早晚服下,连续服用30剂为1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进行效果判定。显效:不适症状全部消失,恢复自主生活能力,可从事轻中度体力劳动;有效: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身体机能基本恢复正常,可从事轻度体力劳动;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经中医治疗,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1例,对照组经西医治疗,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7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讨论

另外,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病变的病因可分风湿性和非风湿性两大类。其中以风湿性最常见,尤其是在非洲、印度、南美洲以及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非风湿性病因中以退行性变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近一二十年来风湿性心脏病已显著减少,相对而言,退行性变(或黏液样变)引起的联合瓣膜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联合瓣膜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以侵及左侧心瓣膜多见,常常先侵及一个瓣膜,若未及时得到诊治,然后随着病情发展再侵及另一瓣膜(如二尖瓣)。另外,一些主要引起单瓣膜病变的因素也可继发引起联合瓣膜病变。如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可引起左心室和二尖瓣环的扩大或钙化、直接侵及二尖瓣环和瓣叶致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这在老年人中较常见。其他病因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性高甲状旁腺素症、放射性损伤、外伤、Werner综合征以及厌食性减肥药物等也可引起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病变,但在临床上非常罕见。

中医研究将风湿性心脏病病因归为多种辨证分型,发病机制与风湿热活动有关,因此治疗关键在于利湿、化瘀。中药当归芍药汤根据不同中医分型由不同组方组成,半夏、枳实具有化痰、利湿的作用,可改善咳痰症状,川穹、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增加心脏血流量,麦冬、五味子具有通脉的作用,可调理心肺功能,灸桂枝具有滋阴谷阳的作用。诸药合用可达到同时达到清热利湿的功效,从而快速缓解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与西医疗法相比,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效果更加显著,而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在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玉梅.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6):125-126.

[2]邓刚.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68例临床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1):63.

[3]杨晶,李亚平,谢培怡,等.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近况[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1):850-852.DO

[4]郭义然,杨小莲.温阳通脉治痹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4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6):29-30.

论文作者:段瑞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段瑞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