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事件存在于每一个工程,涉及每一个专业,虽然各监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防控质量事件发生的管理办法,以及对涉事责任单位或个人的处罚制度,但是收效甚微,尤其是近年来呈现出高发态势,且越发复杂性、严重性,在国内及国际社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工程质量与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工作息息相关。为此加强工程质量控制,提高参建人员质量控制意识,防范不合格产品产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简单概述为人、机、料、法、环,人作为行为主体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性因素,原材料作为质量控制的源头,合格的材料是生产合格产品的先天性条件。
此文重点说明原材料/构配件如何做好质量把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施工准备原材料先行。根据当前建筑市场的承发包模式,由于原材料采购方不同,材料及构配件来源大致分两类甲供(发包人提供)、自购(承包人自行采购),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采购原材料及构配件,监理方作为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均需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质量是工程监理的关键与核心,质量控制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应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监理作为质量控制的监管主体,根据监理规范和合同要求,监理必须对质量全面监控并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
一、强化在监人员质量控制意识、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人作为质量控制的行为主体,在质量控制中起主要因素,每次事件的发生
均有人为因素,然而建筑行业涉及专业多、人员关系复杂,各类人员自身能力参差不齐,以至于对质量的把控失去有效的判断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在监人员技术水平,熟知设计图纸、相关国家规范及标准。
监理人员年轻化是目前行业的普遍现象,存在经验不足、知识面狭窄等特点。从公司到项目均应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实物教学的方式,提升在监人员对材料的认知力。细化技术交底内容,尤其是重点工程、重点部位所采用的原材料,把交底内容落实到实处。
落实在监人员岗位职责,提升主动防范质量事件的意识。监理人员应对建筑材料设备的进场检验的全过程进行见证。对基础工程中土方回填、混凝土浇筑、卷材防水层、主体结构工程中梁柱节点钢筋隐蔽工程及招标人要求的其它旁站工作等进行旁站监理。
二、技术准备
监理合同、国家规范、标准、设计图纸等是监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的依据,监理人员需详细识图,从图纸发现用于本工程材料要求,所需材料的性能应具备什么性能指标等。查看与本工程材料控制相关的试验规程、检测依据及标准等,严禁在不熟悉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工作。
作为施工过程的监控方,有责任督促施工单位完善技术交底,并对施工单位的交底情况进行检查。审核施工单位所报审的相关质量控制体系、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跟踪检查方案的落实情况,并根据工程变化时时更新。
三、严格审核材料供应商,把控生产源头关
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需从源头抓起,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审核是重点,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材料供货生产厂详细调查生产材料来源、厂家资质、厂家业绩、生产人员资格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供货厂家报审的资质文件进行严格审查,当有众多供应商时应该对所有商家进行综合测评,选取最优为材料供应商。必要时可以通过会议的方式,邀请设计等单位参加商讨,共同把关材料源头。
四、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材料采购与进度关系,确保材料有效期内使用
工程材料及构配件准备是施工前准备的一项大事,充分的材料储备能够为后续确保施工连续性创造条件,并且在如今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材料生产的前提下,市场材料供应出现短缺,甚至部分材料长时间断货。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扬尘、排污等整治力度,导致部分工程材料(比如砂石)减产,以致市场原材料、构配件供应捉襟见肘。施工单位也早意识到材料将面临供应紧张局势,一方面是发掘更多的供应商,另一方面加大对材料的现场储备量。
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进度安排,科学合理的制定材料、构配件采购及储备计划,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不影响材料有效期内正常使用,严禁盲目储备,尤其是保质期较短的,或因储备环境不当容易引起变质的材料。组织各方分析施工进度、了解材料特性(如快硬性水泥质保期为1个月),审核施工单位周期内材料工程量,对采购及储备计划把关,合理规划、科学组织材料进场。
五、全面、科学验收,确保材料进场合格
材料进场验收是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关,材料到场后下车前,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材料进行检查。所进场材料的种类、规格、型号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随材料的合格证、检验报告(如材料检测标准是否正确、检测指标及检测项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等)等是否齐全有效。
充分利用基本检查工具,结合材料相关控制标准,对材料进行检查。各项目应根据项目施工内容配置检查工具,并且检测设备应按照相关管理要求定期进行检定及自校,确保检查结果的准备性。对检查结果符合验收要求的材料予以卸车,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坚决杜绝进场。
六、规范取样送检流程
严格按照检测规范规定的取样频率、试件数量送检,监理工程师全过程见证,防止试件过程掉包更换。
目前市场上检测机构良莠不齐,工程开始前,施工单位需对拟采用的检测单位全面了解,并对选定后的检测单位报审监理审核,并组织业主、监理等对检测单位实地考察。检测机构资质、检测范围、人员证件、设备检定报告、内部管理、试验室环境等作为重点考察内容,对不符合规定的检测单位严禁使用。
审核复检报告,复检报告是材料最终能否使用最后一道屏障,报告书写及签章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各检测项目是否齐全、各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等,对复检合格的材料方可使用,对复检不合格的材料根据规范要求加倍取样复检,复检期间严禁使用,如果仍不满足要求清退出场。
七、科学管理、合理存放现场材料
工程材料、构配件从进场到使用有一个储备过渡期,施工现场需对复检合格的材料规范存储。国家现在以强有力的态势提倡文明施工,逐步提升文明施工标准,在有限的施工场地内,科学管理、合理规范材料及构配件分区存放,实施黄线管理。材料堆放区应尽可能完善可有效保护材料的措施,减少材料转运次数,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材料损耗程度。合格、不合格、待检分类标识,防止材料取用错误,避免材料混存,防止不同材料发生可能引起质量变化的化学反应,定期、不定期对材料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过期变质的材料责令使用单位尽快清理出场,对长期存放对质量产生怀疑的材料、构配件应重新取样检测。
八、信息化管理、细化质量提升措施
提升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监理制度、制定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以达到更好控制工程质量。加强与其他各监管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收集更新后的质量控制标准、国家规范。建立诚信管理平台,对各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查询。实施信息共享、检测数据可追溯性,以便相关检测结果及时传达各方,亦可防止篡改检测结果(如质监站推行植入式芯片在试件中,或者是钢筋绑扎二维码的方式)。
论文作者:王祖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材料论文; 构配件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工程论文; 人员论文; 质量论文; 原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