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呼唤生态文明——关于生态文明与“两个文明”关系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论文,社会发展论文,两个文明论文,关系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文明包括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三个部分。生态文明即生态环境文明。从现代科学意义上讲,环境即是资源,资源即是环境。通俗地讲,生态文明就是科学开发环境和“合理地使用经济资源”。具体地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空间内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土地肥沃,草木茂盛,风调雨顺,物种和谐;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环境舒适,气候宜人;自然生态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已步入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轨道,即已经适应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需要,并与之同步发展。
可以看出,现代文明是由密不可分、相互包容的三个文明组成的“文明体系”。
(一)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的内在要求
从广义的物质属性构成来看,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具有质的一致性和内在联系。
首先,生产力论认为,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相结合创造财富的过程,或者说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生态再生产相结合创造财富的过程。
其次,生产力要素论认为,物质资料再生产,实质上是劳动者使用劳动(生产)资料(包括工具),运用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财富的过程。从发展生产或经济条件的角度来说,生态环境又是最重要的劳动条件。
第三,生态环境是物质财富的最终源泉。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财富实质上具有两重性,其价值形态具有社会性,其使用价值形态又具有自然属性。由此,我们认为,常人说“劳动创造财富”是不科学的,因为它只看到了财富的价值形态和社会属性,而否认或忽视了财富的使用价值形态和自然属性。试想,只有人的劳动,没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怎么会有劳动产品?怎么会有财富?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具有质的一致性和内在联系,说明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的内在要求。
(二)生态文明是精神文明的本质体现
精神文明,其核心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因为,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马列主义还认为,只有改造客观世界,才能改造主观世界。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认识世界、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我们的政府和干部讲精神文明,首要的和最主要的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规律办事,兼顾三个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遵循三个规律(生态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处理好三对矛盾(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实现三个再生产(自然生态再生产、精神产品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促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落到实处,带领广大人民奔“小康”。
因此,重视生态文明,实现生态文明与两个文明同步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践精神文明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生态文明是精神文明的本质体现。
(三)生态文明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生态文明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能量源泉和自然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如始前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阶段,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工具十分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和生产场所总是选择在生态环境优裕的地区,即靠“天”吃饭。故此,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黄河流域等水源充足、土地肥美的地区,逐步形成世界公认的古文明发源地和古文化中心地区,如古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等等。这不是证明凡是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古代文明的发生就早、发展的历史进程就快吗!
到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中期阶段,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情况又如何呢?此时,经济繁荣,生产力发展。正如《共产党宣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人类似乎已经成了高居于自然界之上的统治者,人类似乎已经离开生态环境而生存,人类似乎可以役使生态环境,果真如此吗?那为什么会出现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性的诸如能源短缺、水源短缺、粮食短缺、耕地短缺、矿产资源短缺等资源枯竭的问题;诸如交通堵塞、人口爆炸、失业严重等社会公害问题;诸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食物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公害问题;诸如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江河湖泊淤塞、地下水位下降并引起地面下沉和地面裂缝及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泥石流和洪涝旱雹风沙频发等环境问题。请问:这些问题的发生,哪一个不是直接与生态环境有关?同理,这些问题的解决,哪一个又与生态环境无关呢?大量的历史事实再次证明,生产力水平愈高,社会经济愈是向前发展,人类愈是离不开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愈是密切。
总之,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愈是发展,对生态文明的要求愈高。
(四)生态文明是“小康”和“大康”的主要目标
目前,我们的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不容乐观。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两种对策、两种前途:一种是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把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把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统一起来,以达到生产力和生活质量同步提高的目标;另一种是浪费资源、牺牲环境,换取暂时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繁荣,结果是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公害丛生,从而也就破坏了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提高的自然物质基础,自毁家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们要实现“大康”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使全体人民过上最幸福最美好的生活,必须做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类全面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自然基础。
生态文明是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小康”和“大康”必不可少的主要目标。我们坚信,在不断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过程中,在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能够依靠科技手段,遵循经济规律,合理使用经济资源,促使经济再生产和自然生态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取得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一致基础上的社会效益最优化的结果,从而在坚实的基础上稳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近期“小康”和远期的“大康”目标。
(五)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等重要
前已述及,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精神文明的本质体现。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共同组成现代文明体系。它们各自居于何种地位,相互之间关系如何,这是促进其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
精神文明是中介和灵魂,居于主导地位。首先,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本身的发展和进步,要求精神文明给予理论和方法的指导。社会文明程度愈高,这个要求愈是强烈,精神文明发挥的灵魂作用愈是明显。其次,精神文明又支配着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自然生态再生产两者的方向、规模和质量。第三,精神文明主动调节生态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使之适应物质文明的需要。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主体。从世界的物质性看,物质文明从属于生态文明,又是精神文明的产物,这丝毫没有降低它的主体作用。因为,如果没有物质文明,没有物质资料再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就没精神文明可言。物质文明的程度不但直接决定了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而且从主观上看,它还为精神文明支配生态文明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技术手段。
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精神文明的本质体现,是人类发展历史证明的真理,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实现近期“小康”和远期“大康”必不可少的主要目标。总之,生态文明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能量源泉和自然物质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不难看出,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它们同等重要,密不可分,辩证统一,共同组成现代文明的有机整体。
标签:生态文明论文; 精神文明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社会财富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社会再生产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物质文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