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第九中学 266700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它贯穿在我们高中地理教材中、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用好教材、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认真备课,选取典型案例(身边的地理、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同时又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复杂的问题。为了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在学习方法的选取上采用体验、合作和探究的方法,并且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案例的选取上要有完整性、情景化,问题的思考要一步步递进,增加探究的深度。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材共分三部分:
1.交通运输与城市形成和空间分布。
2.交通运输与城市的兴衰。
3.交通运输与城市的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布局的影响。
重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学法:案例分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篇 扬州的兴起
自主学习: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图文材料分析说明:扬州(江都)兴起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视频简介: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元、明、清时期,朝廷再修大运河的时候,将河道直接取直,由北京直通杭绍,不再绕道洛阳。京杭大运河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到了推动作用。
独立思考:近代扬州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请你为扬州的振兴献计献策。
课堂设计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扬州这个城市,并以扬州的兴衰史为案例,分别探究兴衰的原因。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到近代铁路的兴起,再到现代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建设,设计了许多的问题,层层递进,不断深入,让学生在兴奋中,真实的场景中合作、讨论,探究地理原理和地理知识,从而也了解了扬州的自然地理环境,实现了学生的认知,也培养了学生从多个角度,利用多层次的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地理的核心素养。
论文作者:侯玉芝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扬州论文; 地理论文; 布局论文; 素养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核心论文; 现实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