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论文_刘德敏

石河子绿洲医院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的11例,病情明显好转的17例,病情好转的8例,病情无好转的4例;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的10例,病情明显好转的14例,病情好转的10例,病情无好转的6例。观察组患者在体重增加、震颤、不能静坐以及肌肉强直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例,占2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例,占50%。组间比较具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相当,但是阿立哌唑能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比较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65-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重症慢性精疾病,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该病给患者造成的社会功能缺陷,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1]。本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40例,对其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进行治疗,探讨分析出更为安全有效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现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2.6±5.7)岁,患病时间2-31个月,平均患病时间(16.8±1.2)个月;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1.9±6.1)岁,患病时间3-32个月,平均患病时间(17.1±1.3)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患病时间等方面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药物过敏、药物滥用、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严重躯体病症,也排除严重酗酒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前的阴性和阳性症状表(panss)总分均大于等于60分,且均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且所有患者在参加试验之前,均对治疗过程了解,并由患者监护人签署试验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生产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9H0001320)进行疾病治疗,治疗初期给予1.5mg/d,剂量逐渐增加,在7天内增加到3.5mg/d,14天内增加到5.5mg/d;观察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生产厂家: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60521)进行治疗,治疗初期给予11mg/d,之后根据病情逐渐增加,在7天之内增加到15mg/d,14天内增加到23mg/d。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给予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也不给予电击治疗,但是,若有患者出现失眠严重的症状,可以酌情使用苯二氮草药、苯海索和普萘洛尔[3]。治疗时间为两个月,在治疗期间例行常规生理检查,并对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每周一次的评定。

1.3评价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六周和第八周的panss统计结果为判定标准,panss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减分率>70%是基本痊愈;减分率>50%,≤70%是病情明显好转;减分率>25,≤50%是病情好转;减分率≤25%是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的11例,病情明显好转的17例,病情好转的8例,病情无好转的4例;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的10例,病情明显好转的14例,病情好转的10例,病情无好转的6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panss的具体统计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6、8周panss表评分比较(±s)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体重增加、震颤、不能静坐以及肌肉强直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例,占2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例,占50%。组间比较具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见图2:

图2 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比较(n)

3.讨论

在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主要药理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的组胺h1和h2受体、多巴胺d2以及5-羟色胺以达到治疗效果[4]。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而言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阿立哌唑被称为多巴胺系统稳定剂,能控制患者多巴胺较低或较高的脑区域多巴胺产生活性,改善患者阴性和阳性症状,并维持患者的多巴胺生理功能,且能减少患者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比如体重增加、震颤或者肌肉僵直等[5]。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也是通过作用于多巴胺d2以及拮抗5-羟色胺达到治疗效果,经过大量试验研究表明,治疗精神分裂症中,阿立哌唑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利培酮疗效不相上下,但是,阿立哌唑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6]。所以,综上所述,在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疾病可以选择阿立哌唑进行治疗,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轶琛,钟宝亮,马筠等.阿立哌唑、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体质量影响的6个月临床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3(8):569-574.

[2]张峰,王江.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5):521-524.

[3]陈海支,钮富荣,钱敏才等.加用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3,42(4): 224-227..

[4]马达休,李永华,冉庆国等.阿立哌唑、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糖脂代谢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40(34):3450-3451,3454.

[5]闫俊,张鸿燕,舒良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4,41(2):81-84.

[6]李娟,杨甫德,谭云龙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4,41(2):89-92.

论文作者:刘德敏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5

标签:;  ;  ;  ;  ;  ;  ;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论文_刘德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