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角色教育_教育论文

论角色教育_教育论文

角色教育浅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角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角色教育的提出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困惑与挑战,探索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又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德育新模式,成为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追求。角色教育是吉林省临江市建国小学承担的吉林省“九五”教育重点科研项目,经过七年来的实验和实践证明,角色教育是新时期小学德育的一种有效实践模式。

邓小平早在1958年就提出“劳动也是教学,是政治思想课”。1978年,他又一次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新人的根本途径”。同时他还要求“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和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思想进步”。邓小平同志的这些高层建瓴的讲话使德育跳出了学校的框框走进了社会,并和社会教育与生产紧密联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大德育思想观。邓小平同志的这些德育思想为学校德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当代活动道德教育理论认为,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思维的发展完全是儿童一系列不同水平活动内化的结果,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活动之外无发展。当代德育理论的发展为德育实践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建国小学通过对当前德育工作的问题与难点的分析,借鉴活动道德教育理论,提出了小学德育的一种有效模式——角色教育。

二、角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角色教育就是通过学生主体对角色的学习、角色的理解、角色的认识,以及角色的冲突等,使学生在不同角色活动中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体验、认识和鉴别不同角色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为形成未来公民的现代道德素质与良好行为打下基础。建国小学一方面从临江市经济结构和人们从事的职业实际出发,一方面从角色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小学德育纲要》的基本要求出发,对角色教育提出如下内容、方法和途径。

(一)角色教育的内容

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对小学生的角色教育设计了27个职业角色,这些角色大致分为四类。

一是炊事员、理发员、服务员、卫生员、保健员等五种职业角色。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回归生活即重视德育生活化功能,是德育改革发展的必然取向。学校为学生确立具有生活化内容的五种职业角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角色活动与实践中,初步学习并掌握与自己生活和生存密切相关的技能。

二是教师、记者、解放军、交警、演员、公安、税务等七种职业角色。个性化是21世纪中国学校德育模式改革的基本走向。学校从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出发,将最能磨炼和体现、最能发挥和展示学生个性的七种职业,作为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角色,意在让更多具有个性和特长的小学生,在角色教育活动中脱颖而出。

三是特产、矿产、林产、种植和养殖、计算机、家电使用和维修等八种职业角色。位于长白山腹地的临江山区,以人参、林蛙等珍贵的药用动植物和金矿、硅藻土等丰富矿产资源为主的开发与利用,目前仍处于原始的粗放型的时期。学校将这些具有较高科研含量的项目作为小学生创新的实践与实验角色,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将来用创新技术开发和利用长白山自然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人才。

四是养路、环保、农民、个体户、清洁工人、售货员等八种职业角色。这一设计主要是考虑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仍是半机械化、粗放型的手工业劳动为主。通过上述角色的实践和锻炼使学生认识到普通劳动者永远是发展地方经济的主体力量,从而树立建设山区、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信心。

在四种内容的基础上又把角色教育同养成教育、环保教育、创新教育、挫折教育、五爱教育、五自教育等十种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角色教育的方法

学校德育方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操作性和感染性,在德育过程中才容易为受教育者所观察、感受、理解、消化既定的德育内容及其实质,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受教育者兴趣,较快地熟炼掌握方法,收到德育的实效。学校根据上述理论及27个职业角色的特征制定了四种角色教育实施方法。

一是低年级的角色游戏方法。根据一二年级儿童爱玩的天性,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不同角色的游戏活动。在寓教天乐中使儿童初步了解有关职业角色的特征、责任和义务。

二是中年级的角色模拟法。三四年级学生在学校团队组织下,每月在校内举办一次角色模拟活动。如金钥匙图书交易会、开心茶馆、巧巧理发店、雏鹰小报社、小能人家电修理部、小天使医疗站、小荷花书画社、小木屋烧烤店、小元宝饺子馆、大姆指小卖店等20多项模拟活动,学生在参与校内的角色模拟中进一步学习掌握有关职业的技术和操作方法。

三是高年级的角色实践法。在角色游戏和模拟的 基础上,五六年级学生由学校组织、个人申报到角色实践基地或跟爸爸妈妈或跟亲属、邻居亲自上岗操作,体验不同职业的艰辛与欢乐,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是角色换位法。就是在学校六年角色教育中,把学校规定的27个角色通过互相换位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熟悉和掌握3-5个职业角色的特征与技能,使角色教育活动由单一趋向普及化。

(三)角色教育的途径

角色教育的实施途径有三种:一是把家庭、学校、社会都作为实施角色教育的途径;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都作为实施角色教育的载体和角色教育的途径;三是把德智体美劳等诸育均作为角色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

(四)角色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提出的基本原则

角色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的提出主要是根据角色教育的“四性”原则。

一是对象性原则。对象性是人的活动的本质特征,学校将临江地区的职业角色作为儿童道德教育的对象,是让学生通过职业角色活动改造活动对象,从而实现改造自己的目的。

二是整体性原则。一方面是角色活动结构的整体性。具体地讲就是角色教育是学校外部活动和学校内部活动的组合,同时也是活动内容既包括物质的、实践的,又包括智力的、精神操作的统一。另一方面是活动过程的整体性。从角色教育的内在运行机制来看,角色教育是学校全体学生主体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的双向转化过程。

三是阶段性原则。从发生学意义讲,学生活动的内容、水平受制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所以,学生角色活动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维果茨基学派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都有多种活动,但其中必有一种主导活动。建国小学对角色教育制定的四项内容和四种方法,正是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提出来的。

四是开放性原则。活动的开放性是保证活动的主体能够自主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建国小学对角色教育制定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则充分地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是角色活动形式的开放,即27个职业角色是临江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开展角色活动有条件由校内走向社会。其二是角色活动过程的开放,即整个角色活动的过程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需要学生、家庭和社会成员的参加和密切配合。其三是角色活动空间的开放,即27个职业角色活动要根据不同职业的特点需要,由课堂和学校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有关行业。其四是师生角色活动关系的开放。因为角色教育是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过程,所以师生之间从人格上建立了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其五是角色活动成果和活动产品的开放。在角色教育中学生既可将自己从事不同职业角色的技术和技能,通过舞台表演和亲自操作展示给社会,又可以将自己在红领巾小市场和在社会角色实践中获得的收入,捐给有困难的同学或作为自己生活和学习的部分费用。

三、角色教育的特征与功能

有关专家和学者对建国小学角色教育实验考察论证后认为,角色教育是当代德育新理论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模式。角色教育在新时期德育中所显现出的特征和产生的功能表现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四个结合效应上。

特征与功能之一,是把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结合起来,使学校德育由过去的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传统德育的理论往往只重视教师主体而忽视学生个体活动,德育方法也往往只注重校内小环境德育建设而忽视校外大环境德育建设,从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而角色教育的显著特征是通过27个角色的活动与实践,自然地把学生、教师、家庭和社会四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了充分发挥角色教育这一功能,学校在制定角色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同时,便主动与作为角色活动对象的家庭和社会有关行业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积极支持。

特征与功能之二,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校德育由说教型向情境型转变。目前许多关于学校德育理论的研究,只重视学校德育理论的构建、模式的形成以及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和前途理想教育,而忽视了少年儿童的社会实践教育,结果是学生知情不动情。而传统的学校德育模式的特点也只重视学生活动,而忽视学生的社会实践,结果是动情而不能践行。角色教育则首先在角色定位之前请社会有关部门的能人向学生讲解这一角色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需求和个人素质提高的意义和作用,晓之以理;其次是在中年级的角色教育中,基本以在家庭与校内的角色模拟游戏活动为主,从而动之以情。到了五六年级,每个学生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父母所从事的职业选择一二个角色提前上岗参加社会实践,从而导之以行。这样角色教育就把理论、活动与实践科学地结合起来。这一结合的作用和功能是使学校的德育由过去的说教型向情境型转变,即改变过去德育中的动口、动脑、动情为主,为新时期条件下的口脑情手四者并举,把课堂和学校宣传的理想、前途、目标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使过去可望而不可及的远大理想拉近了,大目标具体了。小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人人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角色和途径去实现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的目标。角色教育适应了低中年级学生模仿性和可塑性强的特点,使学校的“五自”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角色活动实践使学生在家成为自理的好孩子,在学校成为自律的好学生,在社会成为自强的小公民。

特征与功能之三,是把利他与利己统一起来,使德育功能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建国小学的师生在角色实践中注意到,社会每一项职业角色都呈现出一种个人与国家(集体)、公与私、利与义、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等关系及其选择上的自觉整合心态和意向。为此他们在开展学生角色教育中,把公与私、利与义、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利他与利己统一起来,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利益主体多元化、生活主体多元化、就业方式多元化、社会形式多元化的实际,从而使学校德育的功能由过去的单一化实现了现在的多元化,大大增强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特征与功能之四,是把德育活动与智育活动结合起来,使学校德育由过去的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角色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克服了旧体制下德育工作重认知轻能力、重校内轻校外、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达到了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中三者互动互补的目的。他们通过课堂、家庭、社会等多种渠道向学生传授27个职业角色的应知应会知识,使角色活动无不渗透着智育因素,课堂教学又无不渗透着角色教育。同时他们还通过“开渠放水”的做法,即根据不同角色教育认知的需要请各行各业先进人物走进课堂,向学生讲解职业道德及其职业角色的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分渠引水”的办法,把课堂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分别引进各个角色的实践之中;通过“清渠治水”的办法,把不健康的角色活动和不健康的教学活动清理出课堂与角色活动之外。这样做的重要意义及其目的是使德育与智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认知与行为的统一、活动与知识的统一、学与做的统一,使德育由过去的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学生在角色活动中做到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既懂得了继承又学会了创新,既懂得了竞争又学会了团结和协作,既学到了角色本领又锻炼了品德和意志。同时小学生在不同角色实践的成功与失败中真正认识到,无论做什么工作缺少应有的科学文化知识,都会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被淘汰,所以他们更加努力学习。近几年来,学生在国内外各学科的竞赛中有近300人获奖,占学生总数的30%左右。同时有59名学生分别被授予全国百名好少年、省市十佳少年等光荣称号,学校也因此从1996年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标签:;  ;  ;  ;  

论角色教育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