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睡眠与情感障碍及其相关性探讨论文_李雪 张玲玲 唐南 翟登月 朱幼玲通讯作者 黄治飞

李雪 张玲玲 唐南 翟登月 朱幼玲通讯作者 黄治飞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安徽合肥 230061)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睡眠与情感障碍及其相关性。方法:以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HAMA、HAMD、PSQI量表,对患者的睡眠与情感障碍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轻度、中度及重度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3.3%、26.7%以及33.3%,焦虑率63.3%、抑郁率56.7%,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重度睡眠障碍者,AHI(43.6±2.4)分、HAMA(10.2±1.0)分、HAMD(7.6±1.0)分,与轻度及中度睡眠障碍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度睡眠障碍者,AHI(31.2±1.9)分、HAMA(7.9±0.9)分、HAMD(5.1±0.8)分,与轻度睡眠障碍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睡眠与情感障碍发生率高。随着睡眠障碍的加重,情感障碍同样加重,两者呈正相关。

关键词:脑梗死;睡眠障碍;情感障碍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高,后遗症多,预后差。临床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多伴有睡眠与情感障碍,且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上述障碍长期存在,易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且易加重家庭负担。为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本文于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观察组,探讨了患者睡眠与情感障碍及其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性别:男/女=20/10,年龄(61.10±5.54)岁,。梗死区域:内侧边缘环路8例、基底节区坏死20例、双侧额叶2例,NIHSS评分(3.5±0.5)分。以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性别:男/女=18/12,年龄(60.58±4.47)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1)观察组均已确诊为脑梗死(轻度,NIHSS=1~4分)。(2)对照组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无意识异常,且无甲状腺功能减退、梅毒等影响认知与情感功能的疾病。(3)两组患者(或家属)自愿参与研究。

1.3 评定方法

采用NIHSS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总计0~42分。0~1分代表正常。1~4分为轻度中风。5~15分为中度中风。15~20分为中重度中风。>20分为重度中风。采用HAMA以及HAMD量表,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评价其情感障碍。采用PSQI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同时结合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判断有无睡眠障碍。轻度睡眠障碍:AHI为5~20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85%~89%。中度:AHI为21~40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80%~84%。重度:AHI为>40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睡眠及情感障碍发生率

观察组轻度、中度及重度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3.3%、26.7%以及33.3%,焦虑率63.3%、抑郁率56.7%,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3.1 脑梗死患者发生睡眠与情感障碍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居民脑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临床研究发现,睡眠以及情感障碍,在脑梗死患者中较为常见[1]。影像学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率,与梗死部位有关。内侧边缘环路、基底节区坏死者,发生情感障碍以及睡眠障碍的风险更高。导致两种症状出现的原因,与脑部供血供氧不足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有关。脑梗死发病后,患者左侧半球受损者,多伴有抑郁情绪,且患者执行能力下降,语言以及视觉同样可受到影响[2]。此外,疾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同样容易因自主生活活动能力低下,而产生抑郁情绪。脑卒中发病后,5-HT以及NE等部分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可受损,导致情感以及睡眠障碍发生[3]。而两项症状的产生,则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3.2 脑梗死患者睡眠与情感障碍的相关性

为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本文对患者睡眠与情感障碍及其相关性进行了观察。本文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轻度、中度及重度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3.3%、26.7%以及33.3%,焦虑率63.3%、抑郁率5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上述研究结果,证实了脑梗死与睡眠及情感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脑梗死患者的睡眠与情感障碍之间,同样存在相关性。本文研究发现,重度睡眠障碍者,AHI(43.6±2.4)分、HAMA(10.2±1.0)分、HAMD(7.6±1.0)分,与轻度及中度睡眠障碍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度睡眠障碍者,AHI(31.2±1.9)分、HAMA(7.9±0.9)分、HAMD(5.1±0.8)分,与轻度睡眠障碍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的睡眠与情感障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3.3 脑梗死患者睡眠与情感障碍的预防及干预

为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睡眠与情感障碍,加强对患者的干预是关键。因两者相互影响,建议从睡眠、情感两方面入手,同时采取措施给予干预[4]。为纠正睡眠障碍,建议于夜间及早为患者关灯,保证患者所处环境安静、舒适。如有必要,可遵医嘱给予镇静类药物。为纠正情感障碍,应嘱患者家属主动对其进行陪伴,并对其进行鼓励、安慰以及疏导[5]。此外,还可嘱患者加强与相同疾病患者的联系,提升其自我效能。临床应加强对患者梗死部位的评估,重点对内侧边缘环路、基底节区坏死患者进行干预,在改善睡眠质量的同时,减轻负面情感,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睡眠与情感障碍发生率高。随着睡眠障碍的加重,情感障碍同样加重,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参考文献:

[1]陈庞何,陈艳,苏成标.NoSAS与No-apnea评分筛查脑梗死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效能的比较[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9(04):375-379.

[2]王治霞.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能力及心理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11):1703-1705+1709.

[3]陈沁,李洁,毛成洁.睡眠时相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卒中杂志,2019,14(04):317-326.

[4]夏瑞雪,李艳华.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情感障碍的相关性[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9):54-55+57.

[5]邓嵘.脑梗死后情感障碍和脑神经功能部位损害与其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6(18):4101-4103.

作者简介:李雪,女,本科,硕士,1989年-,住院医师。

论文作者:李雪 张玲玲 唐南 翟登月 朱幼玲通讯作者 黄治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  ;  ;  ;  ;  ;  ;  ;  

脑梗死患者睡眠与情感障碍及其相关性探讨论文_李雪 张玲玲 唐南 翟登月 朱幼玲通讯作者 黄治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