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需求为主导——再论机制型买方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买方论文,市场经济论文,主导论文,机制论文,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3.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1)02-023-03
我国有9亿农村人口,我国农村市场是世界上最广阔的消费市场。然而,庞大的农村人口却只消费不到40%的商品,这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严重问题,也是我们必须着手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如何发展我国农村市场经济,有一个治标还是治本的问题。笔者认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需求为主导。坚持以需求为主导,就是要建立机制型买方市场。所谓机制型买方市场,是针对以供过于求为特征的供求型买方市场而提出来的,其特征是在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中坚持以需求为主导。从我国农村目前的现状来看,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需求不足。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且增长幅度逐年下降,限制了需求主导地位的发挥。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210元,不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收入明显偏低;同时,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逐年下降,从1996年的9%,一路下降到2000年的2%左右,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由于2000年粮食减产幅度较大,价格持续低迷,农民收入甚至有所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拉大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另外,低收入农民群体庞大,也是农村市场需求的主导地位受到限制的原因。据调查,湖南省1997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组户数占54.8%,1998年有63.7%的农民节余购买力在平均水平线以下。正是因为收入偏低且增长不快,低收入群体面积太大,导致消费需求严重偏低。如下表所示,从湖南省永州市1999年城镇与农村的消费比较可以看出,低水平的消费结构主要是由于低水平的收入造成的。
永州市1999年城镇与农村的消费比较 单位:元、%
项目 城镇
农村
农村/城镇
人均收入
3992
1933
48.4
人均支出
2894
1663
57.5
食品 1494
1004
67.2
衣着 335
67
20.0
居住
162
234
144.4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67
62
37.1
医药保健76
40
52.6
交通通讯
205
41
20.0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 311
192
61.7
其它商品和服务 143
23
16.1
其次,相当多的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使农村需求还不能成为引导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一是旧思想不变,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和长期的短缺经济养成了农民崇尚节俭、惜旧恋旧的独特思想观念,只重积累不重消费,只重房子不重家什,需求不能引导生产变革;二是旧习惯不变,使很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商品不能进入农家消费;三是旧商品不丢,能用不修,能修不买,只要还有一丁点使用价值,宁可多次花钱修补,也不肯投资添新品,导致市场经济缺乏活力。
第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市场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使新的需求观念无法主导农村市场经济运行。一是农村社会治安存在隐患,农民习惯于财不露白,不敢多购买商品,也不敢购买好商品;二是农村市场秩序不规范,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使得买方没有地位,更无法主导农村市场经济运行;三是基础设施落后,新的需求无法形成规模。农村电网陈旧,电压不稳,电耗过大,电价偏高,电视信号覆盖面窄,通讯联络落后,供水、道路、设施较差等等,大大抑制了农民对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话、车辆等的消费。
由此可见,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需求为主导。而要逐步建立机制型买方市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实现农村市场经济运行以需求为主导奠定基础
较高水平的收入是市场买方多元选择的前提,提高农村市场需求主体——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实现农村市场经济运行以需求为主导的基础。
第一,要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增收政策。一是要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行土地流转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是要调整和完善农村流通政策,主要包括农村供销社、信用社改革,改革并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与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特别是要积极扶持农民自办的流通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三是要加强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切实落实好粮棉价格保护政策,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四是要体察民情,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面清理涉农收费项目,规范农村各项服务收费。
第二,要加大调整力度,优化增收结构。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非农业收入;其次要正确处理农产品供给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立足增收抓供给,大力发展渔、牧业,大力发展优质经济作物,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高非粮产量收益比重,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第三,要推行产业化经营,转变增收机制。改革开放至90年代中期以前,农民收入之所以快速增长,主要靠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现在农产品供求已基本实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价格上涨的空间已经很小,简单增产已无法实现增收,因此要转变增收机制,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率;要建立一大批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与基地的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专业公司,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联结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使农副产品的产销相互衔接,从而提高附加值和商品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同步。
第四,坚持科教兴农,提高增收能力。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起点比较低,农民的整体技术水平比较差,先进的农业科技应用范围比较窄,致使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率为30%左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大力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合理运用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基础上,大力推广动植物优良品种、病虫害防治、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系列化作业等实用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以名特优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二)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转变消费观念,形成主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市场经济运行的需求力量
首先,要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引导农民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多数农民在消费观念上,仍然只重积累而轻消费,满足于自给自足,歧视有偿服务于人和接受有偿服务,抑制了农村市场经济的活力。为改变这种局面,我们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改变重生产轻消费,把生产与消费对立起来的观念,激发农民的消费积极性;教育农民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力争在实现经济收入增长的同时,实现消费支出的同步增长;引导农民正确消费,杜绝赌博、迷信等黑色消费,减少白色消费以及人情费等不合理消费,帮助农民提高消费品位和消费档次,增加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支出。
第二,要树立市场意识,引导广大农民把自己的消费眼光投向市场,通过市场去实现自己的需求。只有跳出小农经济的封闭生活方式,才会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农村的需求才会旺盛起来,才会成为引导农村走向进步的市场主导力量。各类媒体和商品生产企业,要加强消费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场合做好现代新商品的介绍、演示,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现代商品的优越性和给生产、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要指导农民正确使用新潮商品,做好售后服务,使农民买得舒心,用得放心。
(三)多管齐下,大力营造买方便利的农村市场运行机制与环境
首先,要创新商品流通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在县城和农村乡镇逐渐引入仓储式销售、连锁经营、代理制、物流配送等新型营销方式;商业企业要引导和直接参与农副产品流通及工业品的开发、生产,搞活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双向流通,重新构建适应农村经济要求的新型购销网络体系和新型工商关系。政府要重视和加强对农村市场的指导,规范流通秩序,疏通流通渠道。有关部门要为搞活流通创造条件,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和方便。还要发挥各级政府在开拓农村市场中的信息服务作用,要制订和实施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和信息服务规划,尽快建立农业信息网络,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形成适应农业市场化要求的信息传播系统。
第二,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实现城镇市场与农村市场的联通。目前,农村人口的购买力仅相当于城市人口购买力的40%左右,如果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每年递增1%,全国一年就可以转移360万农业人口,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可以带来大量的、稳定的市场需求。要适应需求约束增大与发展空间趋小的新形势,就必须转变乡镇企业增长方式,由分散转向集中,由粗放转向集约,实施连片集中开发,形成集约规模效应,为小城镇发展打下产业基础。同时要改革城乡户籍管理制度与土地经营制度,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创造条件。推进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规划布局一要起点高,二要突出特色,三要层次分明,形成功能网络;要完善政策,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城镇建设投资体制;在建设中要做到综合开发、建管并举,逐步完善其辐射、吸纳和服务三大功能。
第三,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化潜在需求力量为有效需求力量。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商机,不仅可以改善农村落后状况,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而且可以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刺激农民的消费欲望,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一是要做好村镇建设规划,变一家一户的零乱散居为以村以组为单位的规范式集居,为各项服务进户创造条件;二是要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增加电网负载力,稳定电价,同时推进改水工程,为现代家电商品进农户创造条件;三是要加强农村广播、电视、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此,应确保国家财政、金融投入到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予以重点扶持。为了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应对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财政和信贷投入的力度,把重点放在能源、交通、通讯、农贸市场等方面;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配套措施,解决好耐用消费品以及农机具的售后服务,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提供的一切有利条件,转移信贷投向,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
我国农村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消费群体,9亿农村人口,每人全年多购买10元商品,即可增加90亿元商品需求,据有关专家测算,由此可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212亿元消费需求。农村市场容量巨大,潜力巨大,这是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该重视农村市场的主体力量,在完善农村市场经济的实践中确立需求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需求的主导作用,把农村市场建设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标签:农民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买方市场论文; 农业论文; 农村论文; 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