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市场管理模式_市场管理论文

中国古代市场管理模式_市场管理论文

中国古代的市场管理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古代论文,管理模式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理顺国家干预与市场自由的关系,建立健全合理的市场机制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有关市场管理思想十分丰富,许多思想家都对该问题有所论述,概括起来包括:一直接实行行政控制的市场管理思想;二自由放任、听民自为的市场管理思想;三实行经济干预和调控的市场管理思想。下面分别阐述之:

1 直接实行行政控制的市场管理思想

此点首推《周礼》。

中国历史上对商业的看法始终存在“抑”与“不抑”之别,作为被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典范的《周礼》,对商业是相当重视的。它对市场的设置有严格的规定,而且规定市场上不准弄虚作假、不准经营违例商品、不准滥涨价、不准偷税漏税,为保证其实施还制定了相关管理措施。本人曾有专篇论述,此不赘述。

商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他的主导思想是农战论,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从事农业生产和战争,这样才能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所以要堵塞农、战以外的一切可以获利的途径,工商业自然在禁止之列。商鞅成为中国历史上提出重本抑末第一人。与之相联系,他的市场管理思想也便贯穿着这一指导思想,体现在市场管理原则中,他主张“故为国者,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边境的利益都属于士兵,市场的利益都归农民,他认为“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靠农业富国,粮食的价格一定高,不从事农业的赋税繁多,市场的税收也沉重。对商人“以商之口数使商,令之斯、舆、徒、重者必当名,则农逸而商劳”。要按照商人的家口人数征派徭役,并令他们的奴役也照册服役;并“重关市之赋”。“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加重关市的课税,提高酒肉的价格,加重酒肉课税,使税额相当于本钱的十倍。这样,农民安逸,商人就劳苦了。从这些税收政策中可看出对商人及其所从事的行业都是不利的。

另外,对山泽资源实行国家垄断政策即“一山泽。”“又专山泽之利,管山林之饶,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难怪桑弘羊评价商鞅:“昔商君之相秦也,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

其他的一些政策也是限制商业活动的,如“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废逆旅,逆旅之民无所于食,则必农”等等。

商鞅生活在战国时期,他的市场管理思想是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的产物,当时新的封建生产方式以及地主的统治地位尚未稳固,奴隶主残余还很严重,所以商鞅的主张对封建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 自由放任、听民自为的市场管理思想

西汉王朝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获得很大发展,百姓生活有了提高。到武帝时期一些矛盾相继暴露,例如与各地诸侯的矛盾、与匈奴的矛盾、各方面所需财政的筹措,等等,要求西汉政权对统治政策作出调整。当时,主张国家实行经济干预的就是后面提到的轻重论,与之相反的就是经济放任主张,以司马迁为代表。

对国民经济包括市场管理的基本主张是放任,不要过多干预和控制。司马迁是最早倡导者,提出“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在司马迁看来最好的经济政策是顺应经济发展的自然,听任私人进行生产、贸易活动,不加干预和控制。因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而贫富差距是个人才智、能力不同造成的,即“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所以“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这是“道之所符”、“自然之验”,物价是市场调节器,听之任之,不要人为干涉。

显然,司马迁的市场管理思想与封建正统思想格格不入,得不到重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因素逐渐增多,一些思想家继承发展了司马迁的思想。例如宋代的叶适。

中国的封建经济发展到宋代,更加成熟,同时封建经济内产生的商品经济因素日趋增多,两种经济成分矛盾日亦激烈。王安石变法时,曾颁布市易法,并认为是“周公泉府之法”。叶适认为不然,他认为天下存在贫富分化由来已久,一下子把富人的钱财夺来分给天下是不妥的,周公不会这样做。“当熙宁之大臣,慕周公之理财,为市易之司以夺商贾之赢,分天下以债而取其什二之息,曰:此周公泉府之法也。……夫泉府之法,敛市之不售,货之置于民用者,以其价买之……盖三代固行之矣。今天下之民,不齐久矣,开阖敛散轻重之权不一出于上,而富人大贾分而有之,不知其几千百年也,而遽夺之,可乎?夺之可也,嫉其自利而欲为国利,可乎?呜呼,居今之世,周公固不行是法矣”。可见,叶适与司马迁的主张如出一辙。

到了明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要求从制度上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扶持商品经济的发展。邱浚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说:“臣按昔人所谓市者,商贾之事。古之帝王,其物货取之任土作贡而有余,未有国家而市物者也。籴者,民庶之事,古之帝王,其米粟取之什一所赋而有余,未有国家而籴粟者也。……若夫商贾之事,乘时贵贱以为敛散,则是以人君而为商贾之为矣。虽曰摧抑商贾居货待价之谋,然贫民吾民也,富民亦吾民也,彼之所有,孰非吾之所有哉?况物货居之既多,虽甚乏。其价自然不至甚贵也哉”?他认为商业应由民来经营,官府不应自己经营商业。在老百姓自为的前提下,商品质量、价格、供给、需求等内容由市场自发调节,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如果政府参与,反而会滋生弊端,所以不如不管。

3 实行经济干预和调控的市场管理思想

价格是市场的晴雨表。

范蠡指出通过商品供求情况就能知道价格高低,贵到极点就会下降,反之,则会上涨。所以对当时最主要的商品——粮食的价格要规定一个上限和下限,使之在30~80间浮动,这样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有利的。《史记》记载了这段精辟之谈:“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范蠡的政策在越国实行十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使越国经济得以复苏,打败吴国,既雪耻了兵败之辱,又强大了自己,成为“五霸”之一。可见,由国家干预市场的重要性,尤其在非常时期具有特殊意义。范蠡也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懂得治生之学的“企业家”,在先进的观念指导下,又具有强烈的机会意识,寻找利用各种机会,适时做出决策,把握商机,获得了大量财富,被尊称为“陶朱公”。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继位以后,任用李悝为相变法。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他的平籴政策通过细致的计算,指出国家在丰年时通过征购把粮食储存起来,到荒年时发放,这样使粮食价格不致有太大的波动,消费者不受到损害,生产者从事农作更有积极性。实际上,李悝的平籴政策主张国家利用商品流通规律,调控供求,从而发展生产。汉文帝时,贾谊除了主张对农业的控制外,突出的主张是由国家垄断货币铸造权。“铜毕归于上,上挟铜积以御轻重,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货物必平……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奇羡,则官富实而末民困”。这样不仅具有政治意义,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而且有经济意义,即可以调节货币和商品的比价,达到稳定物价、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目的。

汉武帝时期,轻重论是国家干预市场的典型理论。其实质是:封建国家直接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以至部分商品的生产领域,经营工商业,兼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控制工商业,并进而影响和控制整个国民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取得举足轻重的支配地位。轻重论者认为封建国家能够取得对广大人民、富商大贾及诸侯的轻重之势,再利用经济和行政手段控制经济活动。这样能够打击工商业中的残余势力,解决财政困难,抗击匈奴。后来为了强化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和控制,实行了均输、平准、盐铁专卖等一系列经济措施。桑弘羊作为这些政策的主要代表,主持西汉经济工作30多年,大规模地实践了轻重论,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典型,也反映了西汉经济由“无为”向“有为”的转变,在市场管理中,政府干预的成分增加。

东汉王莽新政,实行“五均六筦”政策,即盐、铁、酒、名山大泽、五均赊贷、钱布铜治都由国家垄断和管制。由于管得过多和频繁改制,加速了王莽政权的灭亡,亦成为市场管理失败的反面典型,教训深刻。

中国古代的市场管理思想主要可以归纳为上述的三种内容,同时思想家们也主张有些部门需国家控制,例如粮食、货币、自然资源、盐铁等关乎国计民生,需求弹性小,由国家控制;其他的,则无需,自由放任即可。

历史一定会给今天的市场经济以启迪。以房地产业为例,开始时国家并没有给予过多地干预,使房价一路上涨,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近两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使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趋于稳定。这说明把握干预和自由的“度”对经济发展很重要。

标签:;  ;  ;  ;  

中国古代市场管理模式_市场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