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苏家屯区房屋土地开发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101
摘要:近年来,城市人口逐渐增多,通行车辆也随之增多,城市住房日渐趋向高层建筑设计,隧道桥梁建设承载重量也在增大,这对工民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带来很大挑战。工民建结构的抗震等级设计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现阶段对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更加严格,设计标准也在提高,抗震设计过程中对建筑设计需要进行全面的考察,运用科学方法,提升抗震设计等级,确保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然而,目前很多抗震设计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抗震设计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影响人民的生命安全,对具体问题需要行业内及相关部门予以重视,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如何强化;工民建;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1导言
工民建是我国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项目。工民建结构设计是一项内容多且复杂的重要工作。抗震设计在工民建结构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整个设计工作中的重点。其设计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极大影响。
2工民建结构中的抗震设计
结构抗震设计是确定建筑物结构及构件抗震能力的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达到预期的抗震能力。地震地面的活动分三种特性,即运动强度、频谱和持时,设计方法分三种,基于承载力、基于位移和基于能量抗震设计,目前基于能量设计得到普遍认可。由于地震持时过程中结构的累积滞回耗能指标能够反映地震引起的结构累积损伤效应,故而基于能量抗震设计能够更全面反映结构抗震的本质。研究抗震方法主要从抗震性能目标、抗震基本构造、抗震建筑规划与场地三个方面入手。
2.1抗震性能目标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是指根据某一设防的地震等级所预期达到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地震灾害发生会释放巨大的能量,从震源中心发射横波与纵波,强烈的震动会给建筑物带来巨大的损伤,甚至造成建筑物坍塌损毁。如何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保持稳定,尽量减少地震造成的损伤,是抗震设计的根本点。我国建筑抗震等级设计一般为6~9级,能够满足多数地震要求,然而由于我国国土辽阔,有些地区分布在地震带,有些地区几乎常年没有地震发生,因此,综合考虑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中应该根据地区历年来出现的最大等级地震作为参考,还要结合各种影响因素,例如工地特征、工程投入和效益、建筑的潜在价值等,按照建筑的重要程度将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划分为标准设防类、重点设防类、特殊设防类,使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科学合理,建筑物抗震设计符合经济性、适用性。
2.2抗震基本构造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设中,为实现较小配筋率达到建筑物抗震设计需求,一般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建尺寸,通过体系能力设计将钢筋混凝土的钢支撑框架结构设计成具有主、次结构的体系。具体地说,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框架梁、柱的性能决定了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框架是整个结构的主结构,且框架柱重要性高于框架梁;而在水平地震的作用下,支撑对层间侧移变形敏感性高于框架梁柱,因此支撑是结构中主要耗能构件,选用防屈曲支撑作为次结构构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砖混结构构造方法中需要有效地约束楼层高度和建筑物层数,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从几个方面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一是外墙转角和内墙交接处和较大洞口两侧、楼(电)梯间增设抗震构造柱,提高砌体的极限变形能力,增强内外墙连接的整体性,使墙体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不致于倒塌;二是设置圈梁,通过圈梁箍住楼板,贯穿墙身,增加建筑物的整体能力和抗剪承载能力,提高房屋的竖向和横向刚度,防止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三是采用配筋砌体,配筋砌体的承载力随配筋率增加而增加,变形能力也随之提高,但是会增加建筑成本;四是合理布置平面设计,使各部位均匀受力,减少薄弱环节,复杂的建筑物如果无法改变布局,可以通过设置防震缝将建筑物划分成规则的单元,减轻损害;五是楼梯间避免设在尽端和转角处等容易发生损坏的地方,不利于人员疏散,楼梯间的横墙比其它横墙更易受到破坏,因此需要贯穿房屋全宽;六是采用横纵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2.3建筑规划与场地
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建筑所在场地密切相关,在工民建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物场地的稳定程度,建筑物场地的规划具体分为以下步骤:一是对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建筑物外观和内部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由于建筑场地的障碍物妨碍居民通行,需要及时将障碍清理移除;二是建筑物出入口宽度要适当增宽,以满足人员逃生时能够迅速撤离;三是建筑物地基加固处理,在发生地震时,避免地基不稳造成建筑物失衡。
3对工民建结构分析中抗震设计进行质量优化的方法
3.1选择适合的施工地点
要想达到工民建工程质量优化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地点很重要。因为地形和天气会对建筑工程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容易出现问题。在进行一项建筑工程之前,应该先对选择的地点进行全方位的勘探,勘探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性,在进行勘探时严格的遵守相关条例,按照科学的方法步骤来测量和记录,以及一系列的分析工作。只有在整个的工作过程中都按照科学的方法来操作,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利于设计人员设计相关的方案和应对措施。
3.2设计房屋的结构
在一项工民建工程中,房屋的整体构造会影响工期和施工技巧,所以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将房屋的整体结构和细节设计出来,具体到用什么材料,制造成什么形状,各个部分之间如何连接。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考虑到房屋的安全性能,要使房屋的质量优化效果达到最佳,在发生突然情况时,房屋的结构要有较高的承受能力,不能只是金玉在外。一项优秀的工民建工程,要兼顾外表与内在,在外表方面,要大方美观,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在内在方面,要做到性能优越,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这对设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业人员要努力提升自我。
3.3注重细节及增加设置
在建筑工程中,房屋整体的结构设计可以防止房屋的框架被破坏,但是如果细节上缺乏细致的措施,会对房屋内部造成危害。有时,因为忽略了薄弱环节,这个位置一直承受着本不该承受的压力,最终因为一个小细节而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因此,在建筑工程中,细节的重要性绝对不比整体低,有时候正是因为对细节的不重视才导致了整体出现严重问题。在房屋的一些易受损伤的地方,要设置一些能够增强强度的设施,比如隔震支架,减震垫等设施,让这些地方抗损伤性能得到优化和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在工民建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地震作为危害性高、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具有隐蔽性,往往不能被有效预测,因此,工民建工程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时期下,重视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提高抗震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抗震结构标准,加强监督审查,不断强化抗震设计,提高工民建结构的抗震水平,大力促进建筑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祥红.浅谈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智能城市,2017,3(12):90.
[2]李九.浅议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隔震措施[J].居业,2017(12):36-37.
[3]范杰.谈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7(49):86-87.
[4]卢强玉.试析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7):89-90.
论文作者:史东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建筑物论文; 结构论文; 工民建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房屋论文; 能力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