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效果分析骆成贤论文_骆成贤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效果分析骆成贤论文_骆成贤

骆成贤

(武威市中医院;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内科运用柴胡疏肝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间收治的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依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6例,前者治疗主要通过柴胡疏肝散,后者治疗主要通过吗丁啉及维酶素,观察并研究此两组患者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从总有效率上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0%显然要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9%高,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复发率比后者低(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运用柴胡疏肝散使症状得以改善,颇具疗效,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值得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中医内科临床;运用效果

引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医学行业发展迅速。柴胡疏肝散是中医中常用的理气方剂,记载于《医学统旨》。在中医里主要是通过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中药功效来医治肝气郁结,从而致使疏泄不得,肝气郁而致使血滞,造成脉弦、胁肋疼痛、太息稍舒等症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间收治的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依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6例,观察组46例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32岁-77岁,平均年龄46.7±3.8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病程6.4±1.6年;对照组46例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为31岁-75岁,平均年龄46.1±4.0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病程6.1±1.2年。临床症状有胃脘胀痛、泛酸、舌苔偏薄白、食欲不振且恶心等,将并有其他器官疾病严重、并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以及妊娠期妇女或处于哺乳期的妇女排除在外。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比较方面,其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的治疗措施是不同的,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是西医治疗方法,选用吗丁啉与维酶素进行治疗,吗丁啉的用法用量为每天使用3次,每次服用1片;维酶素的用法用量为每天使用3次,每次服用4片。治疗时间为3个月。给予研究组患者应用的是柴胡疏肝散,方药组成为:6克炙甘草、9克川楝子、9克枳壳、9克黄莲、9克川芎、12克白术、12克半夏、12克白芍、12克赤芍、12克柴胡、15克党参。药物加减方:若患者为气虚严重的要加用适量的黄芪。如果患者为胃阴不足可加用适量的沙参、麦冬、百合。如果患者为血瘀严重的,则要加用适量的丹参、蒲黄、五灵脂。如果患者泛酸情况严重,要加用适量的吴茱萸、乌贼骨。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腹胀情况,要加入适量的佛手、香橼、青皮。如果患者有积食症状,要加用适量的焦三仙。上述中药每日用水煎服,每日早晚分2次服用1剂。治疗时间为3个月。

1.3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原有症状均消失;经检查粘膜慢性炎症往好的方向转变且颇具明显性;经检查异性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症状消失。显效:治疗前的症状好转较明显;经检查粘膜慢性炎症往好的方向转变;经检查异性增生、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症状一定程度得到缓解并恢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效:患者症状一定程度减轻;经检查粘膜慢性炎症缩小为其一半以上:经检查慢性炎症的症状达到一个以上的减轻级度。无效:未产生任何好转指标。总有效以痊愈、有效及显效一并构成。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6.0为载体,进行对数据一定程度的分析处理,完成计量资料的t检验,计数资料的f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意义。

2结果

经分析研究,观察组疗效要好于对照组,前者治疗上的87.0%总有效率比后者的60.9%高,不良反应均不存在于患者。其差异具统计意义。

3讨论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现在有许多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心理情况密切相关,特别是一些代谢类疾病和内分泌疾病,患者普遍的临床表现为肝郁气滞。胃与脾同居中焦,其中脾主升,而胃则主降,只有人们的脾升胃降达到平衡,才有可能出现饮食消化正常的情况。如果人们的脾胃升降出现了失常的情况,就会导致患者的饮食清气无法正常的进入,体内的肺浊之气不能够及时地排除,后出现脾胃的疾病,因此我国清代中医温病学家叶天士所言:“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宵降则和。”中医内科在临床应用到柴胡疏肝散时应根据病人证候加减药材。对于有瘀斑,舌头暗淡,黑便吐血等症状的病人,可减少芍药,加入活血、行气、止痛的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的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没药和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的丹参来医治血瘀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通常与饮食失调、过度劳倦等因素有关。患者患病后,因缺乏较为系统化的治疗,致使病情长久难愈、接连发作。此病与肝郁有一定的联系,因肝郁影响疏泄,导致机体一定程度的失调,影响胃脾的正常运行功能,导致患者胃失和降、中焦气机之症的出现,于是会有食欲不振、胃脘胀痛等症状,产生吞酸、胀痛等反应。由此,治疗此病应以调节气机、畅通机理、健脾疏肝为主要切入。柴胡疏肝散药剂中:主药为柴胡,其有疏肝行气、解郁止痛的功效;川芎则能活血调气;半夏能够起到止呕的作用;党参则可和胃、健脾、益气等;白芍可柔肝、养血,还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止痛作用;枳壳则可起到理气和中的效能;灸甘草可以一定程度对诸药起到调和之效能,诸药在配合使用情况下,可以健脾气,使肝郁得以缓解,还可降和胃气、行气除瘀,最终达到治疗胃病的效能。现代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则证实,本药方具有如下作用:一是保护胃黏膜,如党参、山药;二是调节肠胃的运行,如白芍、枳壳;三是使机体免疫功能得到增强,如柴胡、党参;四是抗菌,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如黄连;五是抑制呕吐,如半夏。以合用诸药的方式,能够使患者症状得以改变,起到一定的治疗效能。

结语

综上所述,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十分广泛,但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对病人的辩证论治,从而使柴胡疏肝散能更好的对病人起到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久荣.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7,06:133-134.

[2]田玉霞.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6,08:94.

[3]李东峰.《伤寒论》大柴胡汤的临床运用心得[J].中医研究,2016,10:43-48.

论文作者:骆成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效果分析骆成贤论文_骆成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