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企业亏损的三大原因_公路运输论文

公路运输企业亏损的三大原因_公路运输论文

公路运输企业亏损的三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路运输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领导班子力量不强,领导者素质偏低

客观地看,历史沿革和行业特点是形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据观察,不少公路运输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是工人出身,他们政治素质好,熟悉本企业乃至本行业状况。但是,毋庸讳言,在他们中间也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观念老化等不足的一面。他们中多数人是因为政治素质好而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他们忠实地执行上级决定,按部就班地管理企业,指挥生产,为企业的稳步发展,为一个历史时期国家财政的增长做出了贡献。然而,他们中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和领导艺术已明显不适应新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实际,他们在历史的推动下,也在企业内部实行各种各样的改革,但具有较为明显的被动性,给人以亦步亦趋的感觉。同时,在有的企业的二级单位负责人中,也同样存在着“大”(年龄)、“好”(老好人)、“低”(文化)、“庸”(平庸)等不适应新时期形势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人说:“公路运输企业的亏损是亏在领导班子上”。这话虽然带有主观色彩,但却不无道理。近来一些人士提出,就公路运输企业而言,领导班子是第一生产力。笔者认为,这是经过长期的探索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认识,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值得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人三思。

二、管理松散,被动落后,不适应形势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的公路运输企业都相继对生产经营形式、内部机构设置以及分配制度诸方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大胆改革。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完全必要的,它给企业注入了活力,展示了发展的方向,多数企业也因此得到了发展。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在各企业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如职工改革意识滞后,整体意识不强,改革的配套措施欠缺,安全管理松散,人员流动不规范等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管理问题。某企业实行第一轮车辆承包时,由于管理措施没跟上,施行中内部管理消极、被动。一是对一线的服务工作做得较差,驾驶员怨声四起;二是承包人盈利则继续经营,否则擅自将车辆停驶,一走了之,企业收不到规费,却还要向有关部门缴纳,造成损失。到企业推行车辆有偿租赁后,职工即畏首畏尾,虽经数次动员,仍有部份车辆租不出去,致使一些营运车辆非正常停驶,企业亦经营性亏损。某企业一些持有驾照的管理人员离岗到第一线租赁车辆后,部份管理岗位人员缺额,造成管理障碍。同时,由于承包人的驾驶素质参差不齐,安全责任事故大幅度上升,先后有两辆营运客车一头扎进河里,造成数十人轻重伤,其它车辆或翻或碰,企业一时苦无宁日,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某汽车运输公司前几年受“跳槽”热和“下海”潮的冲击,一些驾、修技术骨干耐不住寂寞,或见异思迁,或“商海”弄潮,纷纷出走,企业整体技术力量大大削弱,一方面行车事故频繁,一方面修车质量低劣,车况急剧下降,社会形象和企业效益均受到影响。上述情况说明,企业在改革中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加强内部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改革固然出效益,但管理同样出效益。

三、职工政治地位下降,工作积极性受到压抑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这一点如今已无人公开否认了,但是,在对待职工主人翁地位和职工的民主权利问题上,表现得却不尽一致。个别企业领导人在思想上将职工视为雇佣劳动者,反映在行动上则表现为不尊重职工的主公翁地位,甚至随意侵犯职工的民主权益或个人利益。这种情况虽说为数不多,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应该予以重视。改革以后,企业自主权大大增强,少数企业领导人权大气粗,忘记了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这个国情,有意或无意地忽视职工的政治地位,在处理牵涉到职工政治权益、经济利益和劳保福利等问题时,主观武断,为所欲为,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严重地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无疑是企业经济效益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因素。显而易见,职工中大多数人是企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他们苦心态失衡,则会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工作上。有的领导对此往往用制度来卡、压,但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因为事物有着物极必反的规律。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这是建国伊始党和国家给职工政治地位下的定义,不容否认。同时,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尊重职工的政治地位,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其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无疑是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方,企业领导人若认识到这一点,相信会在企业的发展问题上找到真正的原动力。

标签:;  ;  ;  

公路运输企业亏损的三大原因_公路运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