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诊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测的影像表现。结果:心室间隔厚度≥1.3cm,心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的比值大于1.3,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异常向前运动,及左室流出道狭窄。普遍肥厚型14例,占38.89%,其中合并左心房扩大5例;间隔肥厚型13例,占27.78,其中收缩期前向活动(SAM征)3例,有毛玻璃样改变者3例,左心室造影时测压力阶差最高达80mmHg;心尖肥厚型9例,占25.0%。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有典型的超声心动图改变,多普勒测定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20mmHg。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068-02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心室间隔与左室后壁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心室充盈受限,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具有家族遗传性,但也有极少数患者发生而无家族遗传依据[1]。肥厚型心肌病男性多于女性,可起病于任何年龄。由于超声心动技术与仪器的发展,超声心动图检查成为每一个心脏病人的常规检查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测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56.5±2.5岁。临床表现:胸痛30例,体力活动后有胸闷气促表现28例,心悸9例,心前区疼痛14例,头晕5例,体格检查心脏有杂音19例,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采用HP 10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2.5~3.5 Hz,嘱患者常规仰卧位及左侧卧位,采用胸骨旁左心室长轴、二尖瓣口、乳头肌、心尖水平短轴和心尖四腔心切面。
2.结果
室间隔肥厚,左室流出道狭窄,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普遍肥厚型14例,占38.89%,其中合并左心房扩大5例;间隔肥厚型13例,占27.78,其中收缩期前向活动(SAM征)3例,有毛玻璃样改变者3例,左心室造影时测压力阶差最高达80 mmHg;心尖肥厚型9例,占25.0%。
3.讨论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最重要的方法。用于评估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及其收缩时的运动;沿其短轴以评估左心室腔的舒张与收缩末期直径(二尖瓣前叶与室间隔之间的距离)以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运动的功能。
室间隔明显肥厚这是最主要的特征,室间隔厚度常大于15mm,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常大于1.3,一般在大于1.5以上,故HCM又称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ASH),室间隔异常增厚部分呈纺锤状向左室流出道凸出,引起左室流出道狭窄,此型亦称为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IHSS)[2]。室间隔病变部位心肌回声增强,不均匀,纹理不清,常呈强弱不均的毛玻璃状或斑点颗粒状回声。肥厚的室间隔收缩速度和幅度减低,室壁增厚率减低。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M型超声可见E峰降低,EF斜率下降,二尖瓣前叶收缩期CD段向室间隔呈弓形隆起,称为SAM征。左室流出道狭窄,常小于20mm,正常左室流出道为20~30mm。心室腔内径减小,常见左心房扩大。主动脉瓣收缩中期部分关闭,表现为主动脉瓣开放中期出现切迹,由于左室腔与左室流出道之间压差的变化,使已经开放的主动脉瓣收缩中期提前部分关闭[3]。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明显增厚,呈均匀一致性肥厚或呈心尖部肥厚,无左室流出道狭窄。室间隔明显增厚,左室后壁厚度正常或稍增厚,二者比值≥1.3。左室流出道出现收缩期狭窄的射流。左室腔中部与主动脉瓣之间血流速度增快,压力阶差增大,这主要是收缩期左室强力收缩和快速射血引起压力阶差增加。连续多普勒收缩期射流频谱为峰值后移,呈匕首状单峰充填形。压力阶差值小于4.0kPa(30mmHg)者为轻度梗阻;大于4.0kPa(30mmHg)而小于6.67kPa(50mmHg)者为中度梗阻;大于6.67kPa(50mmHg)者为重度梗阻。HCM患者压力阶差>50mmHg可作为外科手术或酒精消融的指征。脉冲多普勒显示主动脉血流频谱呈双峰波,持续时间延长,其延长程度与梗阻程度成正比。左房内可见到全收缩期反流束。
胸骨旁长轴切面对观察室间隔、左室流出道及二尖瓣效果好,还可在此切面观察SAM征及收缩中期主动脉瓣提前闭合。由于M型超声提供更好的时间分辨率,二维超声提供更好的空间分辨率,所以对于高频现象如SAM及收缩中期主动脉瓣提前闭合,采用M型超声会有更好的评估价值[4]。系列胸骨旁短轴切面对于确定心肌肥厚部位及观察心室肥厚的程度很有价值。尽管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诊断HCM的重要工具,还需要排除非HCM的情况,包括对左心室变异的解读错误,左室长轴的偏斜切面及其他致心室肥厚的原因,尤其当存在心室间隔弯曲成角时,有时很可能误认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对于图像差(如肥胖)的患者又怀疑是特殊类型的HCM,可能会出现室壁厚度显示不清,可采用谐波技术或一键优化等技术以提高分辨率。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对于HCM诊断应用最广泛、最有价值的检查。超声心动图不仅能完全显示心脏的解剖结构,可评估心脏大小、瓣膜及室腔形态以及评判瓣膜障碍程度、心室肌肥厚程度和流出道梗阻程度,而且还可评价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庆武,吴晓梁.回顾性分析29例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的特征[J].重庆医学,2006,35(5):425-426.
[2]董阿秀.35例肥厚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9,04(10):77-77.
[3]陈玲,刘湘萍,李亚娟.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超声心动图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3):169-170.
[4]沈燕华,贺声,张云山,等.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肥厚性心肌病中的价值[J].转化医学杂志,2002,15(4):243-244.
论文作者:戴玉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肥厚论文; 室间隔论文; 超声论文; 心室论文; 主动脉论文; 心动论文; 心肌病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