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爸妈——独生子女升级版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生子女论文,爸妈论文,升级版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尚的新锐爸妈,刚出世的幼小孩子,他们对于各自崭新的生活同样懵懂,同样需要学习和适应……
素描独生爸妈
从出生那天起,他们就因“独生子女”的身份而成为社会关注和议论的焦点;如今,他们有了自己的“独生子女”,当“独生爸妈”成为新的称谓后,他们再度引人关注。他们,是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出生,在现代化高科技的灌溉下成长,从小接触到的就是市场经济、时尚和文化;没有兄弟姐妹,他们垄断了父母全部的爱,同时也失去了年少时有伙伴相陪的乐趣;他们从小娇生惯养,自我意识强;他们能迅速接受新生事物,却不太愿意接受长大。
如今,他们大多已经成家立业,并且家有儿女初长成。但是生儿育女对于他们来说已不是传宗接代那么简单,而变成一种人生体验,甚至,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们的作品和玩具。他们工作很忙,压力很大,所以不会将全部时间精力都奉献给孩子,很大程度上他们还依赖长辈帮忙照顾孩子;他们没有带弟妹的经验,不像他们的父母那样掌握了带孩子的种种细节,而是习惯于从书本或网络中寻找新的育儿经;很多时候他们更愿意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家长,他们愿意分享孩子的玩具、零食以及喜怒哀愁;他们时常会被孩子弄得焦头烂额,但他们也能从孩子的成长中感受到乐趣……
个例一
“狗爸狗妈”的缤纷生活
被孩子称作“狗爸狗妈”的一对儿,养育孩子三年来的生活相当多姿多彩,喜怒哀乐早已体会全了,
独生爸妈:陈志波,1979年生;肖娟娟,1979年生
宝宝:陈彬彬,2003年生
生活:祖孙三代“新同居”
彬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妈妈肖娟娟也曾打算要独立养育家里这个唯一的小宝贝,可是计划和现实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距离,从前连饭都不太会做的娟娟遇到一个只会哭闹无法用语言沟通的小宝贝,真是有点“秀才遇见兵”的感觉,在职场当中运用自如的一套显然都派不上用场。孩子哭了娟娟搞不懂为什么,孩子吐奶娟娟也不知道怎么办,孩子不睡觉娟娟也没有解决之法,孩子要是咳嗽、打喷嚏、闹点病,小两口简直就得抓狂。志波说刚有孩子的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白痴”,看到孩子乐就傻乐,孩子哭了呢就不知所措。
感觉到力不从心,娟娟投降了,和志波干脆带着孩子搬到了公婆家,祖孙三代开始了“新同居”生活。这样一来,婆婆乐了,娟娟也省了很多心,好多育儿问题老人家的经验的确奏效。不过最初娟娟也有好多担心:“比如老人家太受累了;比如婆婆说方言,孩子肯定得学会了;比如隔辈亲,孩子可能会被娇惯等等。”不过到如今两年多过去了,娟娟说她和志波尽量在空闲时多帮老人干活,有问题就在和孩子独处时纠正,好就好在他们并没有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这样既有老人的照顾,又有他们的教育,孩子虽然调皮,但成长得很健康快乐。
精神:开明的“狗爸狗妈”
彬彬的成长环境比较宽松,比如“狗爸狗妈”的称呼就是有来头的。事情是这样的,3岁的彬彬已经很淘气,奶奶曾经说过他,“你这小子,成天不闲着,跟只小狗似的乱跑,以后就叫你小狗子吧!”结果这孩子哈哈就乐了,等到爸爸妈妈一回家,蹿上去就直呼“狗爸狗妈”。夫妻两个一头雾水,问他为啥这么叫,他还颇有理,“奶奶说我是小狗儿,你们当然就是狗爸狗妈了!”
夫妻俩一听这话又气又乐,心想“这小家伙的反应还真快”。这样的称呼在过去绝对是有点“大不敬”的意思了,肯定会让父母大发脾气。不过对于新生代“独生爸妈”来说,小家伙的“即兴发挥”无伤大雅。“孩子并没觉得小狗有什么不好,所以他的说法没有歹意,以后适时地引导他就好了。”独生爸妈的观点很开明。
个例二
独生爸妈预备式
孩子就要问世了,独生爸妈的准备工作同样充满了情趣,体现了现代化特质,以及无计划性。
独生爸妈:邢玉鹏,1980年生;杜梅,1981年生
宝宝:预计明年2月降生的金猪娃
预备清单:
宝宝装N套(包括自己买的及朋友送的)
小被褥3套(薄厚不等)
数码摄像机1部
育儿书籍6本(从哺乳到亲子游戏一应俱全)
玩具若干(大概能玩到3岁以后了)
婴儿护肤品2套
……
妈妈:看到宝宝服就抑制不住想买的冲动
打从知道有了宝宝那天起,杜梅一上街就逛婴儿用品区,而且一看到小宝宝的服装就抑制不住想买的冲动,开始只是买婴儿服,后来看到稍大些的服装也心动不已,“太好看了,我小的时候哪儿有这样的条件,一定要在孩子身上补偿回来。”在这样心态的驱动下,杜梅买了无数宝宝装,甚至男孩装女孩装都买,“大不了以后把不适合的送朋友嘛,反正周围还有不少姐妹准备要宝宝呢!”准妈妈买衣服大概不只是为了给宝宝穿,还在满足着自己的某种情结。
爸爸:准备全程拍摄宝宝成长
这阵子邢玉鹏一直在研究数码摄像机,这部机器是专门为迎接孩子诞生准备的,从知道妻子怀孕起他就开始托朋友物色摄像机并开始学艺。准爸爸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要把孩子每天的变化都拍下来,将来等孩子长大了放给他看,每每想到这一点邢玉鹏说“觉得自己是个蛮伟大的父亲了。”至于将来是不是有时间有毅力坚持下去,邢玉鹏好像还没想过这样的问题,只称要尽力而为。不过准妈妈对此并不看好,说“估计也就是新鲜一阵子”。
标签
A、时尚:很多名词其实都是用来形容这一代人的:小资、BOBO以及拿铁、乐活族,他们是时尚的代言人,一直走在生活的前沿,衣食住行都讲究品质,有了BABY后对自己的孩子自然也有如是要求。
B、网虫:独生爸妈们根本就是伴随着网络发展长大的一代,有问题,找网络,已经是他们的生活习惯。
C、未长大:尽管已经为人父母,但是独生爸妈们并未完全适应由“被照顾”到“照顾人”的角色转换,很多时候他们还保留着些许孩子气。
D、月光族:独生爸妈们通常是月光族,没孩子之前如此,有孩子之后更是会将银子花得干干净净。
独生爸妈 生育新经
科学生育
这是相当重视孩子健康的一代父母。全家就这一个宝贝,家庭条件又不错,怎么能亏了孩子?母乳、奶粉、米粉,一样都不能少;补铁、补钙、补锌也是从孩子还在娘胎时就开始做的工作。打听一下现在准备生孩子的独生父母,你会发现他们“研究生”的工作甚至会提前两年就开始做,准爸戒烟戒酒锻炼身体,准妈补叶酸做体检减少辐射,这可真应了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
从小学习
孩子出生九个月,学说话的阶段一到,研究生毕业的雷轩和妻子就开始在家实行中英文混合对话,每天总有个时段在说英文。夫妻俩的意思是给孩子创造点语境,让孩子从小就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语口语,长大之后就拥有资本了,而且这样学得还比较轻松。这一代独生父母,对孩子的未来社会竞争早就有心理准备,他们希望从小给孩子打下基础,于是孩子的“学龄”也就随之提前。
玩在一起
每次给儿子买玩具,大陈都会扎在玩具堆里仔细研究,他觉得“好多玩具都挺有意思”,所以买回家有时候会主动陪儿子玩会儿;依依是两岁孩子的妈妈,她在给女儿挑玩具时会顺手买个毛绒玩具或者芭比娃娃给自己,美其名曰等孩子再大些就送给她玩。
上网取经
有问题搜索一下,同样适用于独生爸妈们,他们用得最熟练的工具大概非网络莫属。芸芸妈最近就从淘宝网上订了个“儿童蹬被提醒器”,100多块钱,据网友说效果不错。既然育儿没经验,那么求助于网络上的科学指导吧!于是诸如中国爱婴网(http://www.aibaby.com.cn/)、中国早教网(http://www.zaojiao.com.cn/)等网站都拥有了为数不少的爸妈级粉丝。
建个网“家”
自己家有了宝贝,独生爸妈们很爱让孩子秀出来。睿睿妈就在网络的育儿论坛里给宝贝建了网上之家,以孩子的语气秀照片和趣事儿并且不断更新,其他的爸妈也乐得来捧场,顺便互相交流育儿经验。另外近来大热的博客也有了专门的宝宝版本,父母的细心记录对将来长大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最珍贵的礼物,对父母来说则是最美好的回忆。而且还有人组织了“妈咪博客大赛”,妈咪们不妨一试。
镜头捕捉
拍摄或录制孩子的生活片段,同样是独生爸妈们热衷的事情,通过镜头观察孩子的点滴变化,能让爸妈们很有成就感,难怪如今的家用数码相机会如此有市场,拍了刻成光盘,将这些镜头留存下来就是难得的成长影像记录,爸妈们边玩儿着就留下了最可贵的记忆。
他人眼中的“独生爸妈”
来买婴儿用品的爸妈很多,他们对婴儿用品的选择分外认真,而且对很多新产品充满好奇,喜欢那种质量蛮不错且科技含量高或者有趣的产品,这对孩子其实挺好的。
——孕婴用品店店员
现在很多家政公司的月嫂服务都很有市场,经过专业培训的月嫂对高素质但却不懂育儿的新晋父母来说可以说就是救星。他们对刚出生的小生命束手无策,他们不知道刚出生的婴儿穿什么盖什么、怎么给孩子换尿布、怎么给孩子喂奶等。不过他们的学习能力也算很强了,特别是比较科学的观念,接受很快。
——月嫂黎女士
我早已经和女儿女婿打好了招呼,他们的孩子由我来带,他们两个都有各自的工作,而且从小娇生惯养,自己还经常照顾不好呢,哪儿会带孩子呀,我对他们不放心。我来带的话,就要把当年在女儿身上失误的教育方式从外孙身上补回来,把他培养成才。
——退了休的马女士
现在入园的孩子十有八九是独生爸妈的独生子女,别看小,可都还挺有性格,这大概和他们的爸妈也有关系。我接触的独生爸妈中,对教育孩子有想法的不少,但真正能付诸行动的不多,他们都忙着各自的事情,而且有时候也不是特别有耐心来教孩子。
——幼儿园老师小娴
链接
数字解读“独生父母”
☆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从1978年开始实行,至今已累计出生了超过9000万独生子女。
☆相比较非独生父母,独生父母更重视个人的发展,为了事业宁愿放弃要孩子,当事业与生育孩子发生矛盾时,近1/5的独生父母会考虑暂时不要孩子。
☆45.7%的独生父母家庭由祖辈照料孩子,而这一比例在非独生父母中只占到28.1%,而自己照料孩子的在独生父母家庭中只占38.8%,非独生子女父母则占到了58.9%,差异非常显著。
☆在关于“育儿方法”的网络调查中显示,对新媒体的使用和借鉴,“独生父母”先行一步。他们中有45.7%的人曾使用互联网查询育儿知识,并将网络看作自己养育孩子的得力助手,这个比例比普通父母高出7个多百分点。
☆上海社会科学院所作的《“独生父母现象”及其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影响》调查显示,74.1%的“独生父母”在为孩子买玩具时,也为自己买过玩具,这个数字也明显超过了非独生父母。
☆独生父母中55.9%的人认为“育儿是人生不可少的环节”,25.6%的父母认为养儿育女是为了“增加人生的乐趣”,而传统的“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观念已经逐渐淡化。
☆人口专家预测,未来10年,包括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成的“独生父母”家庭在我国至少会达到上千万个,并将成为社会主流。
独一代VS独二代
有位40多岁的仁兄曾经阐述过“一辈子都给了孩子”的理论,说是从妻子怀孕起到孩子降生、哺育、成长、上学、工作、成家,每一步都得操碎了心,好不容易准备松口气的时候,孩子又生出孙子来了,于是还得接着操心。
这样的情况想来不会在新生代的独生爸妈身上重演,他们倚仗着自己的父母,在懵懂中学习和适应着教养孩子的责任,解决着生活中的问题;他们也会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于是将早教纳入科学化的日程;他们面对着自身需要面对的社会压力,孩子是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不会是他们的全部。
朋友小菁生了孩子之后,依然保持着好身材和好皮肤,如果她不说,外人很难知道她已为人母,她自豪地做起了漂亮妈妈,声称将来女儿大了要和她做姐妹,穿漂亮衣服逛街,一起吃大餐,凡事有商有量……不用说,这肯定是独生妈妈的思路。
刚有宝宝时惊喜莫名,真遇到问题时手忙脚乱,高兴时陪孩子玩个天翻地覆,忙碌时对孩子置之不理,只要有可能就使用工具或设备——比如玩具或奶瓶来应对孩子的需求,巴不得有人生产出全套的育儿机器,然后就能控制什么时候与孩子在一起,什么时候对其放任自流……这个嘛,是独生爸爸阿东的切身想法。
现在的独生爸妈,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而他们的孩子,可谓是独生子女第二代。两代独生子女,彼此血脉相系,但一个“独”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他们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精神。独生爸妈当然应该更多地学会抚育教养孩子,但同时那种独立的精神也颇值得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