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许多家庭生活的重要依靠。进入到新世纪,人们对于农业的要求也越高,不仅仅要求能够尽可能多的种植出粮食,还要求时绿色粮食,还要求在种植过程当中节约各类资源。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就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影响到作物种植效率的基础之上,减少淡水资源的消耗量,甚至在某种程度之上提高各类作物的产量。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策略
导言:
长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坚持不懈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农村已初步形成防洪、除涝、灌溉三大工程体系,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为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起到了支撑和保障作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可否认,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工程老化、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缺口大仍是制约水利发展的短板。
1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含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重视农业发展、重视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核心,能够促进农业发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指的是旱能灌,涝能排,机械作业方便、高效、节水以及生态友好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农田的灌溉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建设集约化以及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为出发点和归宿,有效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提高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策略,才能够促进我国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施年久失修
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当时资金投入、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设标准普遍偏低,配套设施不全,且经过多年的运行,大部分工程都到了使用年限,加之人为损坏,老化失修,报废的较多,导致工程效益日益减退。如机电井在常年的运行中,因配套的水泵、电力设施老化,加之地下水位下降,致使井的出水量减小、报废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节水灌溉工程田间管网、阀门池、出水口老化,灌溉渠道损坏的较多;堤防过堤涵管闸大部分存在無闸房、闸板腐烂、闸板丢失、启闭设施锈蚀、堵塞等情况;排涝渠等缺乏有效的管护和配套,年久失修,部分段淤积堵塞严重,起不到排涝的作用;现有的塘堰坝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坝体单薄、填筑质量差,泄洪洞堵塞、排水不畅、桥梁变形等安全隐患,有的已无灌溉、蓄水功能,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2投入的资金不足
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但地方财政配套不到位,乡、村两级资金投入不足,群众集资办水利和社会出资办水利更是微乎其微。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而分散,大部分由国家投资建设,由村集体管理和使用,但因地方财政配套不足,乡、村两级的财力有限,投入到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和管护上的资金甚少;同时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广大农民理应作为投资的主体,但大部分农民以自己田地为家业的事积极性高,对水利设施建设等基础性的事积极性不高,投资投劳顾虑重重。以上原因造成了现有水利工程投入不足,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2.3管理粗放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疏于管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一些村民私自在渠道堤坡上随意垦荒种地、栽种树木、搭建违章建筑、倾倒垃圾、破坏堤防的行为屡禁不止,每到汛期,因渠系排水不畅,造成堵塞的现象时有发生,给防汛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是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如滩区的机电井,农民浇地时临时动用,即使维修养护也是暂时应付,能用就行,平时缺乏有效的统一管护,农田水利设施有人用、没人管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灌溉渠道长期以来无论是田间工程还是渠系工程多数都属粗放式管理,末级渠道多为土渠,输水过程中导致大量的水量损失,使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
3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策略
3.1 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激励制度
当前,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较为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因此,政府需要根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鼓励当地农民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性与能动性,调动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热情,如对积极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农民进行奖金奖励等。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还可以出台一系列与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政策与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率。此外,还可以对一些有能力的农民进行有效引导,鼓励这些有能力的农民投资水利工程建设,实现工程建设资金成本投资的多元化,以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2 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培训
综合素质较强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建设团队是保证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1)要定期组织相关的农民以及工作人员学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科学技术,提高这些人员的专业知识,保证其能够掌握并且科学合理应用相关技术。2)要促进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让工作人员在交流和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同时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化,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能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3)必须根据当地需要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规划设计,这样才能够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可以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3.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水资源有限,因而农田水利工程要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节约水资源的理念,并将其与水利工程建设充分融合,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对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通常来说,很多农民认为喷灌的便利性比较强,并且其资金成本较少,对水资源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能够减少生产压力,因此,可以根据农田灌溉的需求设计农田水利工程,对旱田铺设喷灌管道,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此外,设计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可以深入研究,探索不同类型的浇灌模式和方法,加强浇灌渠道的建设,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相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的节水政策,根据节约用水的理念,制定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制度,提高当地农民在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节约意识,对水利工程的资金成本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村改革的基础工程之一,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如何能够增产增效、提高质量,是永恒不变的研究重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核心,只有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严格按照施工总进度计划,实施标准的施工顺序与节奏,使用合格的施工用材,优良的机械设备等,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确保小型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真正的为农民所用,保证农民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洪云.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思考[J].农技服务,2017,34(11):163.
[2]]刘春.浅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7(4).
[3]张春红.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民营科技.2016(12).
论文作者:张亚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农田水利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农田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高标准论文; 水资源论文; 农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