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峰[1]2005年在《当代中国风险投资思想演变》文中研究说明未来经济发展取决于新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带动能力,而新经济的成长则依赖于一个成熟发达、充满活力的风险投资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我国开始探索风险投资发展到2004年5月2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设中小企业板块,伴随着我国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起起伏伏,我国风险投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从1984年国家科委科技促进发展中心组织“新的技术革命与我国的对策”的研究到1996年底,风险投资概念在我国逐步得到引入。风险投资思想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风险投资目的在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第二,信贷作为风险投资的重要实现方式,无法有效支持风险企业的发展;第叁,政府直接参与风险投资运作成为主导思想。 从1997年底国家风险投资机制研究课题组探索建立风险投资体制到2000年,我国风险投资研究逐步兴起,主要表现为:第一,在总结各国风险投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以银行为中心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以及国家风险资本市场模式,大力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成为业内共识;第二,构建风险投资宏观体制框架、完善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成为风险投资业的主导思想。 从2000年到2004年,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和国内创业板建设的迟滞不前,国内风险投资思想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对风险投资的职能、风险投资体制框架建设、风险企业契约性质、风险投资机构契约性质、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认识逐步深入;第二,风险投资退出与风险投资机构控制权安排、风险投资退出与风险企业控制权安排、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中的声誉机理、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中的利益冲突都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第叁,实物期权思想和组合投资思想在风险投资决策领域得到运用;第四,风险投资风险管理思路已渐明晰。 创业板作为风险投资最重要的退出机制,是我国风险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核心。从1998年到2004年中小企业板的推出,是否开设创业板、创业板如何定位、创业板在什么时机推出、创业板微观制度如何设计都构成了我国风险投资思想的重要内容。
朱建军[2]2002年在《证券公司风险投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都要依靠成功的创新——即研究与发展(R&D)成果能够被有效的进行商业化和产业化。在创新过程中,资本的筹集和使用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资源配置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风险投资这一向高风险项目提供融资和资本运营支持的特殊的金融工具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是指为促进高科技产业化发展、以股权资本的形式专门投资于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的中小企业、最终通过股权转让来收回投资并获取收益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是集金融、科技、创新、管理和市场于一体的新型资本运作模式,其本身是一种与产业资本运营相结合的金融创新活动,是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必然要求与结果。在以高科技生产力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风险投资能够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带动整个经济结构的升级和经济蓬勃发展。因此,风险投资的发展受到了各国政界、企业界的普遍重视。从西方国家从事风险投资的经验看,投资银行(相当于我国的证券公司)与风险投资之间具有内在的相融性,其金融中介和投资主体功能对风险投资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风险投资基本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投资银行的支持,同时风险投资也极大的促进了投资银行自身的发展和相关业务的创新。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证券公司与风险投资的关系、探索证券公司如何发展风险投资对于完善我国风险投资机制、促进证券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健全证券业监督管理体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概述风险投资的本质特性、一般理论及基本过程;第二部分分析国内外证券公司发展风险投资的模式与特点;接着第叁部分分析了我国证券公司发展风险投资的良好机遇、外部经济环境、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指出证券公司发展风险投资是其功能拓展的内在要求;进而,第四部分重点讨论了证券公司发展风险投资的战略选择、运作及业务定位问题;在第五部分集中讨论了风险投资业务对证券公司的影响,并对证券公司参与风险投资的收益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第六部分分析了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从事风险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解决办法。<WP=3>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在文章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风险投资的基本内涵,并从五个方面介绍了风险投资的本质特性。接着文章从风险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风险资本市场与一般资本市场的区别、风险资本市场的结构、风险投资的主体、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五方面概述了风险投资的一般理论。最后,文章介绍了风险投资基本过程的五个步骤。在文章的第二部分,首先通过分析发达国家证券公司发展风险投资的模式,本文得出相比于国内的证券公司,国外证券公司的风险投资业务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对风险投资概念理解不同。国外对于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没有很明确的定义和界限划分,风险投资所涵盖的范围很广,这样能够有力地推动风险投资的创新思维和证券公司业务的发展空间;2)、为风险企业和项目提供的不仅是资金支持,还有全方位的财务顾问和资本运营服务。国外证券公司为风险投资提供的不止是IPO和投资银行服务,还有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多方面的服务。3)、各证券公司风险投资发展方式并不雷同,但都是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和竞争优势确立了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4)、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多样化,比较重视金融工具的创新和运用。进而本文分析了国内证券公司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认为由于对风险投资与证券公司的全面联系认识不多和相关政策环境的限制,目前国内证券公司发展风险投资的业务方式比较单一,运作不规范, 没有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投资规模小,投资范围比较集中,大多都集中在风险企业的成熟期。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和思考目前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投资的发展机遇和优势,从而为其发展战略、运作、业务定位提供参考。在文章第叁部分主要分析了国内证券公司发展风险投资的宏观政策导向、发展机遇、外部经济环境和优势。通过分析国内证券公司面临的监管政策,本文认为虽然目前的政策限制证券公司参与风险投资,但从长远考虑,鼓励和支持证券公司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将是大势所趋。本文进而指出了国内证券公司发展风险投资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一是风险投资有着日趋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二是风险资本市场需要证券公司解决其固有的风险资本供给不足的问题;叁是国内风险投资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四是风险投资产业属于处 于投入期的朝阳产业。此外,我国证券公司参与风险投资具有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一是中国<WP=4>主板市场初具规模、二板市场即将推出;二是国民经济仍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企业改革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叁是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同时,证券公司发展风险投资又具有以下得天独厚的优势:退出优势、业务经验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财务资源优势、组织资源优势、客户资源优势、信息资源优势以及证券公司已为即将开设的创业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我国风险投资业需要证券公司的积极参与,这也是证券公司功能拓展的内在要求。 在文章第四部分?
曹国宝[3]2011年在《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结构与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文中指出自从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证监会颁布《证券经营机构证券自营业务管理办法》,正式许可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开展自营业务开始,证券公司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的自营业务操作实践,但投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主要问题在于自营业务业绩波动幅度过大,对公司整体业绩的冲击过于直接。追求高收益,却经常陷入高风险陷阱,风险与收益的线性关系在自营业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现象导致证券公司在对待自营业务的问题上陷入了迷惘的境地。本文以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为研究对象,以自营业务结构和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为着眼点,运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和资产定价理论,从中外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结构和自营业务结构的对比、自营业务与风险收益的关系、金融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和交易策略的关系等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系统性分析论述,揭示出自营业务结构失衡和投资策略单一是导致证券公司自营业务业绩波动过大的主要原因。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路径,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自营业务结构,优化自营资产配置,降低趋势性投资比例,主动依托金融衍生工具开展套期保值操作,规避证券投资的市场风险;尝试搭建衍生品投资平台,利用金融衍生品市场丰富的投资品种和灵活的交易策略,积极开展以对冲套利为主的中性策略交易,有效平滑自营业务风险,从而保障自营业务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刘贵斌[4]2008年在《转轨时期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风险投资是现代高科技项目的孵化器,对于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展风险投资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风险投资业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但总体来看,我国风险投资业还不发达,尚处于起步阶段,远未发挥出其支持技术创新和发展中小型企业的应有作用,对于经济增长及其结构调整升级的贡献率也远远小于发达国家。本论文以转轨时期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其主要原因是不同的国情,其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风险投资业之所以能在美国等一些国家获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通过长期的摸索已经逐步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而中国风险投资业起步晚,还远未建立起适应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因此,如何在转轨环境下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全文共九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提出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对国内外风险投资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总结归纳国内外风险投资研究的特点,特别是指出国内风险投资研究的不足;第叁章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对产业绩效决定理论、信息以及风险理论和转轨经济理论进行总结归纳,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四章是风险投资业发展实践的国际比较,主要系统综述国际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实践情况,比较、分析并总结不同国家的风险投资运作模式、主要特点和经验教训;第五章对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现状进行与评价,首先概述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现状特点,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国风险投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指出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存在的制度缺陷;第六章对转轨时期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产业模式进行分析,提出转轨时期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目标模式,并从风险投资业发展的主体和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七章对转轨时期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组织模式进行了分析,主要对各种风险投资组织模式进行对,指出中国风险投资业应采用的组织模式;第八章对转轨时期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外部支持环境进行了分析,从政策环境、产权制度环境、法制环境、人才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论述了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外部支持环境;第九章为本文结论部分。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本文形成的研究结论是,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主要有叁种,一是美国的“民营官助”模式;二是欧洲的“大企业联合、政府参与”模式;叁是日本的“官民结合”模式。从各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实践来看,美国的“民营官助”模式更有利于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对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我国风险投资业虽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总体水平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国风险投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水平的得分为62.15。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官办官营”是中国风险资本运作机制的致命缺陷;融资渠道窄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风险资本结构;缺乏成熟的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水平不高;退出渠道门槛较高阻碍风险资本的退出。基于中国经济基础和转轨特点,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目标不能仅仅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片面求新求高不仅不利于一般新兴中小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及适用型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也不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很可能使风险投资从一开始就局限于一个狭窄且风险集中的领域,从长远来讲,也不利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业的主体应当是国内外基金、债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同时,促进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必须采取分步建设的发展战略,建立多层次、有效的、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而根据对风险投资组织模式的对比分析,本文提出我国风险投资组织模式应主要采用有限合伙的组织形式。同时,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外部支持环境,这种环境包括人才环境、资本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及产权制度环境等。我国现阶段风险投资业发展环境的建设还不完善,所以要结合国情,吸收和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总结来看,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首先,提出必须从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双重视角考察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模式;其次,运用模糊数学模型对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性评价;再次,提出基于中国的经济基础和转轨特点,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目标不能仅仅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中国风险投资业的主体应当是国内外基金、债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最后,提出中国风险投资组织模式应采用有限合伙的组织形式。
蔡呈曦[5]2004年在《民营科技企业融资与风险投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同时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却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风险投资作为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应采用何种发展模式来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便成为风险投资业内的一大问题,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论文从阐述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定义入手,进一步分析了民营科技企业的现状、发展特点和融资顺序,并由此确定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应把风险投资作为融资的重要手段。 随后论文着重分析了美英、日德和台湾叁种不同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并对美国风险投资发展进行时序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的提出了我国各区域发展风险投资时所应采取的模式。 最后文章从资本市场对风险投资的影响出发,详细地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与对风险投资退出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对国外OTC市场的比较,相应地提出了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OTC市场,来使国内风险投资有效的退出,此项研究对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和加快建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谢群[6]2001年在《中国农业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文中提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自然资源极度贫乏的人口大国,客观上就决定了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尤其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来临之际,大力推进农业高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并使之形成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农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充满风险的过程,中间需要经历多次“惊险的跳跃”,而与每次跳跃相对应,需要不断的多种类型的资金支持。我国农业高技术产业化发展中突出地存在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少,缺乏权益性资金支持,还未形成鼓励、吸引、扩大全社会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体系和良性循环机制等问题。如何筹资,如何解决投入中存在的高风险,是农业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本文力求在遵循农业高技术产业化发展规律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中国农业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并从剖析我国现有投融资体制、环境条件和即将面临的风险入手,探讨发展风险投资的思路及模式。全文由导言和六章主体内容构成,现分述如下: 第一章 导言 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业高技术产业及其风险投资 本章是全文的基础,主要包括:①农业高技术的界定。即是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和农业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能够为当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种高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并具有充分市场性的尖端技术,它体现着现代人类社会对自然的高级能动关系;②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的基本要素及其配置规律。农业高技术产业化是将农业高技术转化为具有高技术特征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多阶段的连续过程。它包含着市场、农业高技术成果、农业高技术企业和必要的匹配条件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市场作为牵动要素,为农业高技术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产业化必须的技术和人才,农业高技术企业则是产业化的物质载体和实施主体,而人才、资金、营销体系和政府等组成的匹配条件,为农业高技术企业实现项目产业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政策与环境条件保证;③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与特征。农业高技术产业化是由酝酿阶段、研究阶段、产品阶段和市场化阶段组成的一个多阶段、多环节的连续过程。这过程具有高收入、高风险和高投入的显着特点;④风险投资的一般理论。风险投资是指为获取高收益,而将资本以股权形式投入到高成长性的高技术企业,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股权转让获取资本增值收益的一种新型投(融)资制度,具有高风险、高收益、低流动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风险投资由风险技术、运作主体、风险企业和风险资本四个基本要素构成。与其他投资形式不同,风险投资是由投入主体、运作 2 中文摘要 — —J 主体和项目主体形成的叁位一体的运行过程,该过程充分体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风险投资有 种子期投资、创建期投资、发展期投资和成熟期投资四种类型。 第叁章 国外风睑投资实践的比较分析 不同国家,由于政府参与风险投资的程度不同, 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不同,以及文化背景差异等原因,使得风险投资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目 前,比较典型的模式形式有以“官助民营”形式发展起来的私人投资公司为投资主体的美国模 式,通过“官民结合,通力协作”形式建立的以大银行、大企业为投资主体的日本模式和通过 大企业联合、政府参与方式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的西欧模式。亚洲各国己开始重视高技术及风险 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 投资的发展,他们在发展风险投资过程中,大量吸引风险投资发达国家的先进作法,并结合各 可 国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险投资模式。这些模式有一个共同点:采 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用本国资金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另一方面用优惠政策吸引外国 风险资本,即采用政府为主,内外结合的发展模式,其中台湾模式与以色列模式颇具代表性。” 通过对国外风险投资实践的分析,我们可看到世界风险资本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西欧叁个 ill 世界高技术、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最密集或发达的区域。这主要是由于风险投资不同于传统的资 本投入形式,它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如丰富的高技术来源,
程娟[7]2008年在《我国保险资金参与风险投资研究》文中提出中国保险业发展近叁十年来,保险投资由不成熟走向成熟,逐渐成为支撑保险业发展的两大支柱之一。尽管自1995年以来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逐步放宽,投资品种多元化,但目前的投资领域大多集中于对利率敏感性产品的投资,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尚不稳定,利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当前的保险资金投资结构不利于保险资产的保值增值。如何在当前的开放背景和经济环境中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推动我国保险业参与国际竞争,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运作的困境进行有关保险资金参与风险投资的探索,目的在于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同时能够增加保险资金在长期资产上匹配的份额,缓解保险资金目前尴尬的投资局面。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持有大量长期资金。参与风险投资,一方面有利于缓解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业资金短缺、缺少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局面,促进我国高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改善保险资金与其他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结合,推动保险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尽管在国际上,保险公司已成为风险投资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之一,但在中国,风险投资因其高风险性而遭到保险学界和业界的质疑。风险投资以其高风险高收益着称,其高风险性与保险资金投资所强调的安全性背道而驰,这也是目前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本文认为,保险资金的内在特点与保险业所在的宏观环境都为保险资金参与风险投资提供了条件,保险资金进行风险投资具有可行性。只要做好一系列的契约安排,保险公司可以降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从中获取高收益。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对保险资金及风险投资的特征的分析,揭示保险资金进行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引起学界及业界对此问题的关注与重视;通过分析保险资金进行风险投资所可能采取的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及相关风险,并结合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现有状况,最终找到最适合于我国保险资金的风险投资模式;最后,在对各种宏微观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保险资金参与风险投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本文的写作能够对保险资金进行风险投资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以我国保险资金进行风险投资研究为主题,围绕保险资金进行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及模式选择展开研究,共分为五部分,包括前言和一至四章。前言。本章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论文框架和逻辑体系做一个简单概述。第一章,保险资金运用与风险投资概述。本章对保险资金及风险投资进行了介绍,包括概念、原则、特点、现状,并对国内外保险资金进行风险投资的现状进行了介绍。本章为全文的逻辑起点,通过简要介绍保险投资与风险投资各自面临的困境以及二者相容之处,引出保险资金进行风险投资可行性。第二章,保险资金进行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分析。本章分别从保险资金运用的内在要求、外部宏观环境以及保险公司自身的条件叁个角度分析了保险资金进行风险投资具备的条件,指出保险资金进行风险投资是可行的。第叁章,保险资金进行风险投资的组织模式选择及风险控制。本章为全文的核心部分,通过对风险投资叁种组织模式的介绍及其优劣比较,再结合保险资金、保险公司自身的特点,最终选择出最适合于保险资金的风险投资组织模式。同时,由于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参与风险投资为间接投资,委托-代理风险是其面临的最大风险。故在本章的第二节对保险资金进行风险投资的委托-代理风险控制给出了相关建议。第四章,保险资金参与风险投资的政策建议。保险资金参与风险投资涉及多方面因素,需要国家宏观政策、保险监管层面的支持、引导以及保险公司自身的准备工作,故本章分别从宏观层面、监管层面及保险公司即微观层面叁个方面给出了相关政策、对策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两方面:(一)选题新颖。目前,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传统投资产品的研究,如债券、股票等投资品种,这些产品大多属于利率敏感性产品,由这些产品构成的投资组合无法很好的规避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而风险投资因其高风险性而受到保险业的排斥,对保险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研究十分有限。本文立足于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内在要求、外部宏观环境的优化以及保险公司自身具备的条件的分析,得出当前保险资金参与风险投资是可行的,并就风险投资参与风险投资的最优模式选择及风险控制方法进行了论述。(二)研究视角新颖。目前,对风险投资的研究文献虽然很多,但几乎所有的文献都是站在风险投资家的角度论述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资金筹集、项目管理、风险规避,很少有文献站在作为风险投资家的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参与风险投资,包括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投资后的治理结构以及风险控制。本文从保险公司作为风险投资者的角度展开研究,对保险公司在投资过程面临的主要风险、风险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这些分析对于其他的机构投资者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雪灵[8]2005年在《风险投资支撑环境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一个风险投资支撑环境体系的研究框架,对环境要素本身和环境体系内部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并对我国风险投资支撑环境体系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系统评价。论文首先从经济、文化、科技、金融、人才、法律政策和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等几个方面构建了风险投资支撑环境的研究体系。其次,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风险投资支撑环境单要素和多要素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单环境要素对风险投资的支撑作用表现在:经济环境提供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文化环境提供精神动力与投资氛围,科技环境是技术、项目的供应源,金融环境是风险资本的“血液循环机”,人才环境是智力资源库,政策环境提供激励机制,法律环境是保障,而社会中介服务环境则是风险投资得以顺畅运行的联系和纽带;在对风险投资支撑环境进行“诱致性”与“强制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环境要素的作用机理分析,构建了风险投资支撑环境多要素作用机理结构方程模型,并对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最后,论文在系统描述我国各环境要素对风险投资支撑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调查数据对我国不同地区风险投资支撑环境进行了评价,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风险投资支撑环境培育的目标及策略。
肖新华[9]2010年在《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一直以来,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已成为国内外证券公司、理论界和证监会共同关注的对象。在我国,随着证券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研究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管理对于证券公司风险的有效管理、我国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乃至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实际特点,利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度量——风险的控制”这样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展开,层层递进,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我国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的识别、度量、控制及其监管。首先,本文对证券自营业务风险管理的理论进行综述。从风险的一般认识以及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出发,进一步深化了对风险的认识;从证券投资风险的特性、证券投资风险的分类讨论了证券投资风险理论;阐述了在险价值理论,介绍了投资组合理论和控制论。这些理论为证券自营业务风险的识别、度量、构建、实施自营业务风险预警、进行自营业务风险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接着,探讨了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从证券自营业务风险形成的内部根源、自营业务风险形成的外部根源及自营业务风险形成的特殊背景叁个方面对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的根源进行探讨。然后,应用FAHP方法,在考虑证券自营业务风险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对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进行了识别,实证表明:各个风险因素对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的权重大小依次是投资者信心风险、制度政策风险、操作风险、宏观经济环境风险等。因此,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应将系统风险摆在第一位,注重自营业务者信心的培育;关注政府制度政策的变化;同时在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时应注意操作风险,从而降低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风险。其次,本文对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进行了度量。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股票收益率非正态分布的分析,选取东方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投资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表明:证券自营业务使用Copula理论中的Gaussian Copula函数及多元函数t-Copula来拟合投资组合中各股票的相依结构,结合Gaussian Copula函数及多元函数t-Copula与时间序列模型,借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就可以很方便地计算证券自营投资组合的的VaR,通过对比,选择VaR最小的自营投资组合,就能有效的规避投资风险。再次,本文对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控制进行了分析。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控制是帮助并确保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应对措施得以实施的程序。在借鉴国外券商自营业务风险控制的基础上,提出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控制的总体框架,然后对证券自营的风险控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就完善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控制的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议。最后,通过对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监管制度和风险监管博弈的分析,提出应从建立证券自营业务风险控制的五级监管模式;完善证券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加大证券自营业务违法违规稽查力度;加强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审计四个方面来实施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的监管。总之,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证券公司先进风险管理方法理论的基础上,将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风险管理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控制和风险监管进行探讨,并通过FAHP、Copula和VaR的量化分析结果,尝试建立我国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风险控制系统,这将对国内证券公司今后在自营业务的风险规避和防范方面提供一些理论和方法上的参考。
刘奕洵[10]2011年在《风险投资的IPO效应研究》文中指出自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风险投资,进入90年代后,风险投资有了迅速的发展,在促进创新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特别是以网络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风险投资需要制度基础作为保障,在中国与美国制度差距巨大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在中国的激励方式、行为基础、表现特征都发生了变化。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风险投资在各个层面作用的研究逐渐展开。相对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仍然非常缺乏。在中小板发展五年,创业板开板两年之后,本文利用这一契机,致力于研究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在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即首次公开发行)前后的作用,重点在反映风险投资效应。风险投资属于私募股权的一部分,一般没有公开的数据,IPO为风险投资数据的公开打开了一个窗口,通过IPO研究风险投资可以管中窥豹,对这一对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为更好地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理论的依据。论文针对风险投资展开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通过模型分析说明效应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扩展研究研究对象;通过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在IPO前后的表现说明风险投资的效应;并就中小板、创业板和发展风险投资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分析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一些基本概念作了界定,并总结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理论界风险投资理论上和实证上的研究现状,完整把握了风险投资IPO效应的国内外前沿动态,为深入研究本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叁章和第四章。第叁章从财务理论、信息经济学、展望理论和博弈理论出发,建立了风险投资的效应模型,得出影响风险投资效应的关键因素,认为信息、风险和成本是风险投资效应的基础。第四章在第叁章的基础上,说明在这些因素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参与方的行为特征发生的变化,认为中国风险投资在投资机构上表现出了资金实力变弱,专业性变差,增值服务提供减少的特征,而受资机构表现出了向晚期推移,向传统行业扩散,在地域上分散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投资在中国由于存在空间压缩,盈利空间缩小,在IPO前、IPO时和IPO后未能表现出与非风险投资显着性差异的假设。第叁部分包括论文的第五章至第七章,这部分分别从IPO前的增值服务,IPO时的市场效应,IPO后的长期表现,通过将风险投资背景的IPO与非风险投资背景的IPO进行对比,说明风险投资背景对公司的效应。第四部分:基于前面几部分的研究基础,提出结论和发展风险投资的政策建议。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尝试建立全面反映影响风险投资效应因素的模型,与当今基于委托代理关系,重点研究风险投资参与者之间的博弈不同,本文提出的是风险投资的基础性模型,反映了风险投资效应的来源和基础。2、通过投中集团数据库将关于风险投资参与者行为特征通过数据表现出来,过往数据的缺乏,基于风险投资参与者都是基于理论的,而非实证。3、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全面、系统地用数据反映了风险投资的IPO效应。
参考文献:
[1]. 当代中国风险投资思想演变[D]. 郑卫峰. 复旦大学. 2005
[2]. 证券公司风险投资研究[D]. 朱建军. 西南财经大学. 2002
[3]. 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结构与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D]. 曹国宝. 复旦大学. 2011
[4]. 转轨时期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模式研究[D]. 刘贵斌. 西北大学. 2008
[5].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与风险投资研究[D]. 蔡呈曦. 浙江工业大学. 2004
[6]. 中国农业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D]. 谢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7]. 我国保险资金参与风险投资研究[D]. 程娟. 西南财经大学. 2008
[8]. 风险投资支撑环境作用机理研究[D]. 李雪灵. 吉林大学. 2005
[9]. 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肖新华. 中南大学. 2010
[10]. 风险投资的IPO效应研究[D]. 刘奕洵.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标签:金融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 风险投资基金论文; 风险投资退出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 风险资本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投资论文; 风投论文; 业务支持论文; 优势分析论文; 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