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水利信息化;防汛抗旱;工程;应用
1水文信息化技术
水文信息化技术,是以水文相关工作为基础,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从而提升水文相关工作效率。信息化管理是现代水文信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的手段。当前我国很多水利工程项目中都开始采用信息化技术,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通讯技术等,在水利防汛抗旱工作中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也充分体现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在水文管理中应用这些信息技术,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尤其是现如今面对不断恶化的气候天剑,水文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社会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水文气象的影响,所以,如何做好相关工作至关重要。GPS是现代水利工程中一项较为先进的技术,可以通过电磁波信号对水利项目进行测定,有着高精度、高效率等优势。水利工程项目中各个测站有着较大的高差,确定气象参数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有的GPS控制网数据处理在高程精度上有着特别的要求,那么就要进行气象参数改正。
2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健全和完善了防汛抗旱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使其在发生灾害损失时,能及时向上级决策者提供可靠、迅捷的第一首资料,从而为降低灾害损失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但某些地区由于信息化技术相对滞后,当发生灾害时,仅可通过短信平台这种原始的方式向下级部门发送相关短信,传达防汛抗旱的命令,以期降低灾害损失,但这种传讯方式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易受网络信号干扰的影响,从而造成命令下达的滞后性。
不同区域由于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防汛抗旱信息化配备程度也不尽相同,经济程度高的区域,信息化设备相对完善,在运用方面也高于欠发达区域,从而造成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利于抗灾工作的开展。
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某些区域由于受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往往存在着以下问题:其一,部分区域在城镇化中没有专门的防汛抗旱综合处理办公大楼,使得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一定的系统规范指导;其二,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区域之间未建立有效的共享网络,严重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区域防汛抗旱信息的封闭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其三,应急通信系统配套落后,工程遥测系统建设不健全,从而延长了各信息的传递,降低了客观准确率的同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
3.1国家防汛抗旱工作指挥系统建设
自2003年6月份发改委批转《国家防汛抗旱工作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后,2005年发改委核定项目第一阶段的初步设计,国家防汛抗旱工作指挥系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水利部成功在2011年完成一期防汛抗旱管理系统建,并开始进行相关信息采集工作。随即启动二期建设并改革、升级了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工情信息采集系统、旱情信息采集系统、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综合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系统、数据汇集器与应用支撑平台、天气雷达应用系统、洪水预报系统、防洪调度系统、洪灾评估系统、抗旱业务应用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以及系统集成应用共计十五个子系统,并且仍在继续建设阶段。将为防汛抗旱提供整合信息、预警信息、分析调控等众多基础数据,能够全面形成准确的信息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注重从传统备汛和抗旱思想上脱离出来,向防汛、防旱转变,从部分治理到全面治理转变,保障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提升防洪抗旱工作,保障社会经济及人民财产安全。
3.2建立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标准及规范
防汛抗旱部门基础信息数据数量大、内容繁杂、历史信息较多需要以水利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设立标准的规章制度及技术要求,从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系统业务以及人员管理方面构建框架。技术标准以国家水利行业标准为依托,结合地方标准进行建设,还要具有可扩展性,为后期系统和技术的改革升级预留空间。标准的技术规范能够以水利资源为基础,规范人、财、物等使用,合理降低系统构建成本,结合水利大数据中心标准体系水利信息分类和编码规范、大数据中心数据交换规范、数据质量控制血清规范、空间信息资源整合技术规范、大数据中心应用服务规范以及水利数据中心建设管理规范等八个组合体系为基础,提升系统化及标准化系统运行。
3.3加强大数据及云计算软硬件的投入
大数据技术是通过分布式构架分析并处理数据,能够满足大量、多样、高速等水利信息及防汛抗旱工作需求,面对防汛抗旱相关基础海量数据,视频、图片、文档等多种数据类型,对我国水文、气象、水流、地质灾害、经济信息等众多数据进行汇总,精准为防汛抗旱相关工作提供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保障防汛抗旱工作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通过云计算对河流水循环、天气变化等进行模拟与测,运用其超强的计算能力提高防汛抗旱效率,实现数据管理与交换,灵活进行自动化管理及应用基础设施,合理配置资源。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以物联网带动大数据进一步发展,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预警能力、应急能力,防汛抗旱工作信息各部门每日进行数据收集并及时上传,实现信息及数据的共享,经过合理的汇总及分析相关部门能够得到准确的基础信息,为科学进行防汛、防旱工作提供可靠保障。政府需对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提高其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满足在技术性、时效性要求较高的防汛抗旱工作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系统,加强硬件及网络的基础设施投入,推动防汛抗旱工作效率有效提升。
3.4完善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系统性
水利信息管理中包含了水资源管理系统和防汛抗旱指挥管理系统,系统内数据库、信息查询及决策支持较为完善,在此基础上构建标准化防汛抗旱工作指挥管理系统,提升技术标准及防洪抗旱技术的处理能力。注重历史信息的收集及实施信息的采集,尤其是中小河流、山洪灾害非工程防治项目,对重点地区及时期采取较为集中等方式,保障汛期过程中信息的准确、全面收集,实现及时预测与分析,积极采取相应防灾、抗灾动作,保障人民财产安全。注重采用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建设,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针对采集点的不断增多,相关数据也随之增多并挖掘潜能充分利用,结合具体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河流流量等众多信息进行预测,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准确信息。防汛抗旱指挥管理系统化程度的有效提升,能够实现统筹安排并运行,为各个部门庞大业务量进行整合,实现信息互通,降低重复内容,加大覆盖面积,满足现实防汛抗旱工作整体需求。
4结束语
总之,在防汛抗旱中,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的推广以及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有效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在现代化的技术帮助下,如通信技术、卫星遥感、GPS、微电子以及GIS等,它们各自在防汛抗旱中发挥各自的优点,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全方位、系统化监测灾情的目的,进而提升信息化在水利防汛抗旱中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于防汛抗旱工作。
参考文献
[1]万海斌,杨昆,杨名亮.“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的发展方向[J].中国防汛抗旱,2016,03:1-3+11.
[2]石林,张志斌,汤喜春,周翀,魏永强.无人机技术在湖南省防汛抗旱工作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防汛抗旱,2016,03:40-42+48.
[3]李硕,王彦兵.宁夏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发展方向[J].中国防汛抗旱,2016,03:18-20.
论文作者:徐永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工作论文; 水利论文; 信息论文; 水文论文; 系统论文; 数据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