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非公有制经济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代中国,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和全国县以下广大城乡社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正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如何适应这样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进一步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前进方向”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相应地,有关非公有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的重要课题。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就全国而言,非公有经济还只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一个较小部分,但就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县(市)以下广大城乡而言,非公有经济却是很大的部分。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也反映在从业人员(及其家庭成员)的比重上。以福建省石狮市为例,便可见非公有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及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石狮建市以来个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业户等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五分天下有其四”的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石狮市有一定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1041家,以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为主,从业人员近15万人,去年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85%。据我市2000年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显示,我市现有规模企业(年产业值500万元以上)160家、工业总产值为31.8亿元,而其中公有制企业仅占3家,总产值为4.95亿元,仅占规模企业总产值的15.6%;2000年我市340家纳税大户中(年纳税额20万元以上)非公经济组织有278家,占总数81.8%,纳税额2.06亿元,占大户企业纳税总量3.8亿的57.17%。在中小企业中,非公经济组织更是“遍地开花一片红”,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据统计显示,我市现有个体工商业户近8000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
长期以来,石狮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石狮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大多数企业和经营单位,在大抓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培育企业精神,努力拓展企业文化、全力塑造企业形象。在各级党委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直接指导,非公经济组织内的党、工团、妇联等组织紧紧围绕企业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按照“内增素质、外树形象”的宗旨,在自觉搞好企业内部文明建设的同时,积极参加社区(片区、小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提升石狮城乡文明程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广大的个体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业主“致富思源”,回馈社会,从兴学助教、铺路修桥到承办或捐助各类大型公益活动;从赞助文体事业活动,到各文明安全片区理事会活动经费的筹集;从各类社团资金认捐到扶危济困献爱心行动,到处都呈现出他们不可或缺的力量,创建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石狮民办精神文明之路。
非公经济组织在为石狮两个文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由于其自身体制特点,决定它们与国有集体经济组织有一定的差异性。首先是经济效益第一性的理念往往被不恰当地扩大成为占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唯一目标。因此它们更容易忽视社会效益,在道德经济问题上更容易出偏差。唯利是图经常成为一些人的代名词,在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制假售假以次充好,强买强卖等欺诈行为时有发生。其次是经济性质的私有化,导致管理问题的种种偏差。一些企业不能正确处理劳资关系、经常造成双方矛盾冲突。这不利于企业发展,也给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再次,企业职工占据了我市全部从业人员的绝大比例,他们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文化程度、生活习惯以及心理特征都不尽相同,使其从业人员呈复杂化、多元化。
二、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
1、认识上的不足导致行动上的差异。不少企业和员工、甚至少数的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对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识存在偏差。一是片面强调企业效益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建立党工团组织是摆花架,创建文明单位是做表面文章。企业要的只是经济效益,职工要的只是物质利益。他们不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风尚在维系企业各种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同那些产权纽带、物质纽带相比,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它们似一只无形的手,起着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向心力又势必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开拓力的作用。二是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企业竞争的重点,已经从产品的竞争上升为企业形象的竞争。企业形象是企业产品形象、经营服务形象、管理者形象、员工形象、公共关系形象等综合因素组成的,是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及消费者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企业形象是效益之源,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它能直接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如一个城市拥有名牌企业的多少,从某一方面能体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代表这个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水平一样,一个企业形象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高低。
2、组织上的薄弱导致管理上乏力。我市非公企业党工团组织建设工作近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全市已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71家(其中党总支10家、党支部61家),覆盖“非公”企业124家,覆盖率为11%左右。但毋庸讳言,更多的非公企业仍存在“有职工无党员或有党员无组织”的现象。而在目前成立非公党组织的企业中,由于党员职工流动性大,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往往取决于企业主个人的意识和情绪,更多直接地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因而常常陷入“有组织无活动或有活动无效果”的被动局面,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作用的发挥有待于大力加强,其他组织如工会、妇联、共青团的自身建设及作用发挥问题更是举步维艰。目前非公企业党工团组织建设尚无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仍处于一种“软任务”存在于基层党委党建工作中,这一状况也不利于各级党组织精神文明创建任务在非公企业的落实与发展。
3、形式与内容的单一决定了创新与效能的乏力。多数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未能着眼大处,主动从铸造企业精神、培育企业文化和塑造企业形象入手,而更多地停留在协调劳资关系、应付地方党委政府各类检查、评比等工作上。企业管理方面,以人为本的思想未能很好地树立,因而在吸纳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往往力不从心,既影响企业的形象、又影响企业的生产与效率,最终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大批先期企业的兴衰,足以说明这一点。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应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主人(或经营管理者)本身要不断顺应新要求,学习新知识,增强自身素质,为面对市场的剧烈竞争做好知识准备,打下“知力”基础(包括世界观、发展观、社会观及心理承受力、情商等)。二是视员工为企业主人,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关系,真正树立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共同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的劳动观。因此,如何从发挥企业员工主人翁精神入手,坚持人本主义观点,不断创新企业精神文明工作内涵,切实增强工作实效,已成为现代非公企业生存与发展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三、从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出发,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七一”讲话中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看作是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具体落实、具体实践,同时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经济组织结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结构的许多重大变化。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否“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放到我们党能否“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的高度来认识,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适应社会不断进步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把它们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对象,更应把它们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就当前石狮的实践经验而言,具体对策和思路如下:
1、加强领导,设立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联席会。联席会成员单位由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市经济局、外经委、国税局、地税局、侨台外事局、科卫文体局、市人大经贸委、政协办公室、各镇街道党委及个体劳动者协会、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单位组成。由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市文明办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联席会的职责主要为合理制订规划,适时确定主题召开会议,研究问题,部署工作,指导督促,总结经验,推出典型。
2、广泛发动,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联谊会。联谊会以市24家重点企业为骨干,吸纳有一定规模的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自愿入会的个体工商业主参加。制定适应非公经济组织特点的工作章程,在组织成员单位积极参加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发动会员企业大力加强企业内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美化绿化优化企业工作环境到关心热心职工生活条件和思想教育,从企业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到企业外部形象、社会效益,从无形到有形,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紧紧融合到企业管理中去,充分发挥党、工、团组织的带头作用,形成创建氛围,掀起创建热潮。
3、选准载体,广泛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各类文明评先选优工作。非公企业因其独特的经济性质,对照现行文明单位评比标准,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基层党政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可比性,因而在历届各类文明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中,往往比例偏小,这一局面既打击了非公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又不利于浓厚创建氛围的形成。当前,应进一步制定更为适应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创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可与每两年一届的其他各类先进评先过程错开、交叉进行,文明委予以同等的认定。
4、抓住重点,不断增强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活力。长期以来,我市非公经济组织积极参与群众性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安全片区及双拥共建文明城活动,致富不忘回报社会,踊跃捐款捐物、兴办公益、扶危济穷。很多企业主、个体工商者成为文明片区理事会重要成员,得到社区群众和联建驻军部队官兵的赞誉。继续引导他们走出企业、走进社区,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建设工作,是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公经济组织搞好自身建设的社会基础。选准载体、讲究方法、加强联合、互惠互利,是不断增强非公经济组织文明创建活力、实现非公企业与社区组织优势互补的有效途径。
5、把握关键,实现非公企业经济组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效应。与公有集体经济组织一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逐步建立起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机制的同时,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业已成为所有经济组织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企业文化,广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文明企业、文明班组和争当文明职工活动,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提倡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论断,对非公经济组织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切实加强我市非公经济党组织建设,通过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建促工会、妇委会等组织健全,形成党政工团对企业文明道德养成教育齐抓共管的新局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和党员要充分认识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增强党建自身活力及更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发展这一中心主题的双重意义,必须认真实践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自身的“有为”谋求自己在企业和员工中的“有位”,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搞好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经营理念,凝聚人心,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其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要认真执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认真保护好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处理好劳资关系。要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大胆采用“科技入股”等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高标准、严要求,培养一流的发展意识(即把目标时刻盯在同行业的一流标准、水平上);提供一流的服务意识(信誉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实施一流的管理意识(即科学分工、安全生产);强化一流的职工意识(即创建一流的职工队伍)。把这些先进企业理念转化成为企业主与企业职工的共同行为,将是非公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中之重。
第三,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性要求,克服私营经济的种种弊端,立足于服务社会,贡献社会,最终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吻合的经济管理理念。要配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开展,大力倡导讲信用、重信誉、平等竞争、公平交易的社会道德,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坑蒙欺诈、假冒伪劣的不良行为,引导广大企业主和个体工商业主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通过开展“诚信企业”、“诚信旅游酒店”、“诚信放心商店”、“诚信标兵服务窗口”等评先创优活动,不断净化市场经济秩序,共同维护和塑造石狮良好投资经营软环境及改革开放的对外好形象。
标签: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非公经济组织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精神文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