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作用的若干思考论文_常成

关于高校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作用的若干思考论文_常成

常成

(西北师范大学离退休职工党委,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提出的必然要求,符合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时代提出的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高校在文化传承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是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为文化的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师生的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进行有价值的传承与创新,形成思想健康、内容积极,容易为社会大众接受的新的文化,才能对社会形成更有价值的影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文化素养;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后,社会各界结合各自工作的实际,开始深入学习并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的精神。高等学府虽然也有对文件的学习,并在有些刊物上发表了一些学习的动态与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但在学术研究中,目前还没有专门论述高校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中如何更好地认识和发挥文化传承作用的文章。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任务,更有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任务,因而笔者就高校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校园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论述。

一、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中全上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但并没有界定“文化”一词。在生活中,文化一词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能准确地对“什么是文化”进行界定,“尽管每个人都是在一种文化中诞生、生活和死亡的,但是,却很少有人真正意识到它的存在。”[1]对于文化,恰似身边的空气,虽然每天都在呼吸,但很多人无法对其界定。但作为学术研究,首先就需要界定什么是“文化”?

目前学术研究中,对文化的界定众说纷纭。比较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文化的解释是:“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2]笔者认为,六中全会所提的文化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区别于政治、经济、军事的“文化”,更多的是侧重于国民的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因此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也就是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精神文明的大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符合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规律。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演化而汇集成了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永远保持持续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奋勇朝前的动力,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中华民族正是在文化传承中创造了五千年的历史,谱写了五千年的辉煌。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在物质上更充裕、精神上更充实,是需要有文化来做精神支柱的。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大发展。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3]。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化莫测的今天,中华民族以何种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取决于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取决于每一个公民的文化素养水平。当今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与交融更加频繁,不同文化之间也有着冲突,甚至发生了局部的流血冲突或战争。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只有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中华民族才有着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是时代提出的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对文化的需求不像是像物质需求那样迫切,因此很长的时期内,人们把注意力仅仅放在经济的建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忽视了对文化的追求,尽而陷入了一种文化素养的缺失,甚至道德水平的失衡。极端地表现为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发生了一些极端的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如本来为做好事,扶起跌倒的老人,反而被被救者误告为肇事者,使得大多数的人不敢因此扶起跌倒的老人。2011年10月13日,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最终小悦悦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这个事件被称为“小悦悦事件”。事件折射出了有些人人性的丧失。更为严重的是,个别政府工作人员的丑恶行为和形象,通过网络等媒体在社会上产泛传播,严重损坏了人民公仆的形象,给国家和政府的威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高校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1、高校是文化的传承者

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是高校的基本功能。高校能过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知识和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授给了学生,尤其是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又是各种各类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学生为载体,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知识传承下去。高校也正是在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获得丰厚的精神资源,培养了学生,形成了强大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文化。

2、高校是文化的创造者

高校不仅有着传承民族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功能,同时又是新文化的创造者。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不仅仅是文化的讲解者和被动的接受者,同时,通过师生的科研活动,高校可以根据其特有的价值观对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所积淀的多种形式的文化成果进行整合与加工,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批判地接受民族传统文化,保留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进行文化的创新。离开了创新,文化很难继续传承,更不要说是繁荣或者发展了。进行文化的创新是高校的崇高使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推动文化创新,需要在高校中营造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的阵地,使得师生敢言人之所不敢言,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求同存异,在自由的交流碰撞中产生出智慧的火花,努力创造符合时代精神和时代潮流的新文化。

3、高校为文化的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高校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文化育人。无论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建设,离开了人才都无从做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在于人才。而高校所培养的,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直接关系着未来国家建设的成效,同时也深深地关系着能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的发展与状大,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高校正是人才的培养者,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三、如何更好地挥高校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的作用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增多,使得很多高校把精力放在学校硬件的建设上,修建了很多教学大楼,配备了高科技的教学设备。这种扩大教学规模的作法不可否定,但因过于重视规模的扩大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使得一些学生价值观发生歪曲的作法则是不可取的。如当下在校园中,拜金主义侵蚀了有些学生的心灵,各种功利思想在校园里也能看见,学生之间对物质存在着攀比心理,有些学生甚至走向极端,为获得金钱而不惜铤而走险,走向违法乱纪的地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推进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武装学生的头脑,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针对一些新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无法正面回答的难点问题,要在课堂上或学校的方针政策上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指导学生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有着明确的是非判断,抵制各种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和错误认识的干扰,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认识。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所高校,不论学校的历史是长是短,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都形成了积积淀着其独特个性的校园文化。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各学校的发展中,应当以审慎的态度继承和发展这种独特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以笔者的观点,可以分为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指高校的物质环境,包括学校座落在哪所城市,在城市的哪个位置,校园的整体布局,校内建筑、校容校貌、教学实践场所、文艺体育设施,甚至小到一条路、一棵树,它们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是校园精神文化的载体。校园的物质文化在育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或感召全体师生,能够使教师在舒适的环境中教,学生充满快乐地学。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具体表现在校风、校训、师生总体精神面貌、学术文化、课堂文化、学生的社团文化等方面。在高校文化中,校园的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不同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塑造了不同的高校之的千差万别,不同的校园文化也打造了不同高校的品牌。

要发展好校园文化,高校就应该在校园规划时,注重建设的人文气息,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对学校历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要尊重学校发展的历史,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要结合,以形成古今整合的特色文化体系。”[4]要发展好校园文化,高校还应注重增强校园学术文化建设,不仅教师要有科研意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术研究的意识,学校要多举办一些学术讲座,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做报告,使学生能够接受到学术气氛的熏陶,在把握最新的学术前沿动态中找到自己的科研兴趣点,增强学术研究的兴趣。学校还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学术社团的建立与发展,让学生之间就学术问题广泛开展研讨。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青年学生往往能够产生出闪光的思想。一个所高校,只有在师生都注重学术研究之时,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才能出现更高的水平与更高的层次。

3、注重师生的文化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报告中论及大学的使命时,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3]高校应注重教师的文化创新,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学校学科规划时,重点扶植有学术创新能力的教学团队、科研团队,让他们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广大学生的切实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打造学校精品课和形成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学术论著。高校还应提升学生文化创新的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攀登学术研究的高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与认识水平。将学习不仅仅是局限在校园之内,还要勇于走向社会,密切联系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形成自己的认识,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现代大学作为人类传播、创造、发展知识的文化高地,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更要创新发展文化;不仅要研究回答现实社会思想理论的问题,更要研究回答人生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国家民族与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动力。”[5]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场所,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和社会功能,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中责任重大。高校校园文化并不是局限于象牙塔里的文化,它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校园文化发展从社会会主流文化中汲取营养,受到社会总体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校园文化的发展也会深深影响着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如目前流行在网络和社会中的很多经典语录和歌曲都来自于高校校园。所以在校园文化的发展中,高校应注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同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对传统文化进行有价值的传承与创新,形成思想健康、内容积极,容易为社会大众接受的新的文化,才能对社会形成更有价值的影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系荣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克拉克·威斯勒.人与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卷)[M].409.

[3]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1-04-25(2).

[4]付孝泉.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管理研究,2011(6).

[5]田建国.大学肩负传承创新文化新使命[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1(2).

论文作者:常成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关于高校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作用的若干思考论文_常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