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化设计研究论文_王艳超1,谢宇锋2

幼儿园优化设计研究论文_王艳超1,谢宇锋2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312000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幼儿园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幼儿特征分析、幼儿园室内设计的空间营造思考、幼儿园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希望对今后的幼儿园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特征;室内设计;室外分析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发展,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幼儿教育环境的建设己经成为衡量幼儿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的成长关乎着我们国家的未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性逐渐提高,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是每个人进行学习所上的第一所学校,其建筑的设计应该更加引起关注。托、幼建筑的房间组成应根据托儿所、幼儿园的性质、分类、规模、标准及地区的差异与条件,以及主办托儿所、幼儿园单位的要求等因素确定。根据幼儿的特殊性,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常常是与玩耍相呼应而存在的,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同时释放幼儿的天性。因此要设计一个好的幼儿园,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需求,使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得到成长[1]。

2幼儿特征分析

幼儿在3—6岁是人生中成长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成长大多来自于对事物的直接经验而非间接经验,幼儿在这时大多凭借自己的五感来直接认知世界,这一阶段对幼儿的人格塑造也存在很大的影响。该阶段幼儿会对空间、颜色、人际交往等内容的探索产生较大的热情,其都与外界的刺激密切相关,所以想要设计一个好的幼儿园就应该先分析出幼儿的特征。目前,幼儿园建筑设计已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新建成的幼儿园活动空间相较于传统幼儿园建筑其形式更加丰富[2]。

2.1幼儿心理特征

迎合幼儿心理特点幼儿园的活动主体是儿童,因此建筑师只有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才能设计出符合儿童生理心理需求的幼儿园建筑空间。幼儿期是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属于在好奇心格外强烈的阶段。这时的幼儿充满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以及特有的模仿能力,模仿能力的充分挖掘将会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但由于幼儿心智意识薄弱,在情绪的控制上依旧会处于被动模式,无法同成年人一样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表达,时而会显的冲动无理,不仅如此,幼儿也会存在内心摇摆不定和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的特点。

2.2幼儿生理特征

幼儿的生理在此阶段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速度逐渐变缓,不仅在身高的上大约每年平均增长5-7cm,体重也会增加5kg左右,此时的幼儿会逐渐减少对家庭的依赖,开始融入到同龄人的交流圈中,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总是充满好奇。但由于自身保护意识和抵抗力等都处于较弱状态,因此对他们的保护还是需要十分重视。即便幼儿的跑、跳等一些简单的平衡动作都已经趋于成熟,但是自身的手脚协调能力还存在欠缺,依旧会显得笨手笨脚。

2.3幼儿行为特征

幼儿对新环境的接受需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宜过程,只有了解了幼儿在适应新环境时的行为特征才能建造出较为合适的幼儿园空间布局。不同的空间对幼儿的行为影响也是不同的。幼儿对新环境的行为特征大致分为三个环节:一、感知环境,二、接触环境,三、探索环境。要具体认识幼儿的行为特征才能更好的完成幼儿园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幼儿园室内设计的空间营造思考

3.1空间模式的多样性

按照传统意义上讲究经济与高效的幼儿园设计,以及“编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影响下,一般都为连廊串联式活动单元,这种模式大多较为单一、结构无趣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下的学前教育模式,忽略了幼儿的交往对教育的重要作用,会导致幼儿相互之间减少交流,无法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至此,幼儿园应该提供丰富的公共交流空间,从空间的量、形、质三个维度出发营造充满多样动感的空间体验,通过对空间的明暗,曲直,圆方多样变换,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多样的空间模式。新的幼教模式下建筑空间组合需要突破分隔、封闭的格局。强调既分又合、灵活多变,并且要重视公共活动和交往空间的创造。

3.2空间营造的趣味性

空间的趣味性是幼儿园设计常常会忽视的一点,如今许多的幼儿园设计空间呆板、冰冷,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设计时应该以幼儿为主体进行设计,设计出属于他们的“童话乐园”。空间营造的趣味性可以通过大致以下三种方法:一,空间形式的变化来营造趣味。二,通过空间的色彩来激发幼儿的热情、创造性及艺术性。三,墙面开洞和天花装饰的灵活性。通过这些方法的灵活应用,就能营造出灵动而活泼的空间效果。现在十分重视其公共活动和交往空间的创造,使儿童有更多交往的机会。在建筑空间组合上突破了分隔,封闭的格局,充分地利用公共联系空间,创造出了既分又合、灵活多变的开放空间。

3.3空间发展的适应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如今已经从基础的智育教育转变成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教师的教学方式上也变的灵活多变,幼儿园的空间设计也逐渐变的复杂多变。为了适应如今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设计的空间要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空间具有可变性和弹性将更适宜幼儿的发展。。我们在设计中,将各种功能用房互相联系,扩大公共联系空间。包括走廊、共享平台、大厅以及诸多边界不甚明确的交通空间或休憩空间等。

3.4空间体验的独特性

幼儿时期幼儿渐渐能够脱离父母,能够在幼儿园中度过大部分时间。童年时的记忆大多与幼儿园相伴,因此设计一个独特空间体验的幼儿园将会给幼儿们留下许多珍贵的回忆。同时也能给幼儿提供独特的空间体验,激发幼儿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4幼儿园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

4.1从场地分析的角度考虑

幼儿园的场地选择是建造幼儿园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幼儿园室外环境需要有充足的阳光、采光效果好,较为安静、不过多受外界干扰、绿化率高、有大区域的活动空间等。场地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是否远离污染源,环境是否优良,交通是否便利,能否为建筑进行功能分区布置等。但根据现如今幼儿园建造的情况,许多幼儿园建造的空间面积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设计出合理的室外环境,是我们如今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4.2创造体验丰富、游戏性强的室外活动场地

游戏活动的场地的设计应该分大型区域与小型区域。大型区域多举行集体活动,小型区域供幼儿自行玩耍。根据不同的游戏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活动场地:一、集体游戏活动场地,二、固定游戏器械类活动场地,三、沙土游戏场地,四、戏水池,五、游戏墙等。不同的游戏场地带给幼儿们不同的玩耍体验,使得幼儿的天性得以释放,更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5结语

注重幼儿园建筑中的环境行为,关注促幼儿私密性空间的需求,逐步实现幼儿园建筑的多元化发展。幼儿园建筑设计策略要结合实际情况,在进行幼儿园建筑设计的时候要根据总结归纳的经验,更好的融入环境的处理手法,建筑师应顺应新幼教模式的发展,尊重幼儿的行为和活动方式,创造多样化的教育空间,努力创造一个开放的、体验游戏的幼教建筑环境具体要有针对性的主要从适应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参考文献:

[1] 欧萍.早期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12):889

[2] 高贞.幼儿园室内设计[M].沈阳:辽林美术出版社,2008.57

作者简介:王艳超(2000—),浙江淳安人,建筑学专业,本科生。

论文作者:王艳超1,谢宇锋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幼儿园优化设计研究论文_王艳超1,谢宇锋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