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凝聚磅礴力量论文

以“文”化人 凝聚磅礴力量

文| 熊侃

“城市发展需要积累物质财富,但精神财富积累更不可少——它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的发展提升,不但要看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环境的“颜值”提升,也要看城市文化、精神文明、人文素质等内在“气质”的塑造,更要看城市品位、文明程度、民生民意等情感“温度”的升华。争做拥江发展“弄潮儿”的江干,以钱塘江文化为引领,坚持以文化人,构建文化治理新格局,让文明之花绽放在钱塘江畔。

评估方法:以地区统调负荷最高时点统计出重载率,与上一年线路重载率实绩值进行比对,对重载率提高的情况以及具体重载线路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建议和规划方案。

▼ “彩绘钱塘”2018钱塘江北岸海塘彩绘活动

着眼提升“颜值”建设和谐宜居的人文环境

“早起晨练和晚上锻炼的人很多,这里空气清新,桂花林很香,环境优美,让人很惬意……”在CBD公园散步的居民不禁感叹道。这里是江干区打造的“清洁示范点”之一,通过共建共享理念,不断提升环境品位,见证着居民的幸福生活。

氮水预冷系统中空气冷却塔为装有2层填料的填料塔,压缩空气(约90~110℃)送入空气冷却塔底部,由下往上穿过各填料层,被从上往下的冷却水和冷冻水冷却,并同时洗涤空气中部分氧化物、氮化物、二氧化硫、氯离子等有害杂质,最后穿越顶部捕雾用的丝网分离器,进入分子筛纯化系统,出空冷塔空气的温度T1约为8~12℃。

“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崇简尚德倡文明,移风易俗树新风”,一幅幅特色鲜明的正能量公益广告宣传画展现在道路街巷、公交地铁、车站广场,与城市景观完美融合。不经意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浸润市民的心田。

“都说咱老百姓啊是那满天星,群星簇拥才有那个月呀月光明……”走进江干区明桂社区,广场边传来的一阵歌声引人注意。他们是社区里大名鼎鼎的老年合唱团,一群热爱生活的老杭州。不仅创作出了“社区之歌”,还带头制定了“社区公约”,影响带动了不少年轻人也“动”了起来,时常关心身边的人和事,踊跃参与社区事务。近年来,江干区以“一社一品”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挖掘社区特色文化内涵。通过多次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民意征集,为社区的文化内涵挖掘制定了重点发展目标,全区建成28家社区文化家园,为居民群众打造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处置程序:①现场停产撤人;②安排矿、科级人员到调度台指挥、副科级以上人员到现场;③安监处安排科长在调度台指挥、副科以上人员现场监护安全;④按事故类型由分管矿领导或值班矿领导在调度台指挥,根据需要副总以上矿领导到现场,见图1。

建设和谐宜居的人文环境需要依靠创建文明城市、抓好规划建设、强化精细化管理、突出综合治理等抓手,助力打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规范有序的公共秩序、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和谐宜居的城市品质,让市民群众感受到变化和提升。

着眼提升“气质”丰盈文化厚重的精神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临钱塘美景,看拥江发展”……在钱塘江海塘上,中小学生和家长、绘画爱好者、美术志愿者们发挥脑洞,用五颜六色的颜料,现场描绘着对母亲河的热爱、对拥江发展蓝图的奇思妙想。“最美人文围墙”创作活动在江干已开展了九个年头,全区百余处围墙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杭州国际工艺周暨传统工艺与民间艺术创新大会

“我爱我的祖国,我们要向世界传播中华声音!”— —“向世界传播中华声音”中小学生读书月活动在江干区已连续举办四年,以“童心向文明”为主题,在青少年间开展寻访身边的最美书屋、红色经典影视剧本朗读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品读等活动。江干区以文明校园为阵地,构建以培养具有可靠接班人、中国好公民、合格建设者特质的“钱江少年”为育人目标的“三原色”育人体系,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夯实了基础。

丰盈文化厚重的精神家园需要坚持首善标准,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利民惠民,扎实有效的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形成常态化活动的机制,形成活动菜单式服务项目,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加快培育文体人才和文体团队,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

“小朋友们,想看看恐龙是怎么生活的吗?”运新花苑社区的心灵书屋正在直播一场绘本故事会——志愿者“当当妈”向大家讲述《我是霸王龙》,竟然收到了4.8万人的线上关注。江干区有50家这样的心灵书屋,在这里,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参与时政讲座、健康养生、新媒体、书法绘画、诗歌朗诵、音乐舞蹈、亲子伴读、手工制作等课程和活动。此外,江干区搭建了“心灵书屋”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课程的线上预选、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实时查询、信息发布,同时还拥有授课老师和志愿者的线上招募、在线互动、评价反馈等功能,使群众充分享受更快捷、更智能的文化服务。

“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沟通,不仅流程简化了,效率也提高了,这才是真正的为民办实事。”这是市民何先生的真切感受。在城市生活服务方面,为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江干区开展“窗口文明大比拼”,率先探索实施“无差别服务”,研发了全市首个“受办分离”智能收件系统,强有力地打破了部门界限。群众只要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口、递交一次材料,就可以把事办好,真正实现了物理平台的“一窗受理”。

重阳敬老礼、新春孝老礼、幼童启蒙礼、中秋纳凉晚会、元宵灯会、春节“村晚”……这些喜闻乐见的传统仪式、文化演出,是江干区文化礼堂独特的文化印记。围绕“孝”文化的传承,江干区着力开展“孝道之乡”建设,依托文化礼堂,通过举办孝道养生宴,结合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联合幼儿园、中小学,发动村民参与,开展孝德、感恩活动,发挥孝文化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丰盈居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2011年9月23日,早上发生了一起车祸,司机撞人后把车开到一边停了下来,一会儿,一辆摩托车开过来,当了替罪羊。那天早上,撞人司机给了我5000块钱。

着眼于提升“温度”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环境

“浙江孝贤”陈祺,20年来始终坚持如一,一边起早贪黑的辛勤工作,一边无微不至地照顾并帮助母亲走出抑郁、恢复健康。“爱心妈妈”徐琴,个人累计投入600万元,为一批重度智障孩子创建了浙江省首家学费、托管费、餐费等全免的“弯湾托管中心”……近年来,江干区建设道德模范荣誉殿堂、创设道德模范雕塑、开展江干好人评选,形成好人好报的激励机制,广泛宣传凡人善举,推动全区上下形成“学榜样 做公益”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道德的力量在钱塘江畔生辉。

2018年,一张刷屏的“地铁光脚照”得到许多网友点赞。在杭州一地铁站,一名女子不小心把鞋掉进了站台缝隙,因为着急赶火车而不知所措。见状,地铁文明劝导员朱阿姨主动脱下自己的鞋借给她:“我的鞋码可能要大一些,你就当拖鞋穿吧,赶火车要紧。”当天,朱阿姨赤脚参与文明劝导直到早高峰结束。这件凡人善举小事,被人民日报热评,引起很大反响。自2016年底起,江干区建立起一支文明劝导队,注册志愿者450余名,朱阿姨就是其中一位。这支队伍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定人定岗在路口、地铁站、社区垃圾投放点、河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劝导活动,累计服务时数逾40万小时,有效劝导数十万人次,独创了“四定三化三公开”管理机制,为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提供了样本。

“您好,东广场往这边走”“您好,地铁一号线的入口往前50米”……钱塘江畔有一座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杭州东站,杭州东站的“微笑亭”志愿服务岗人流密集。自2013年6月进入试运行,江干志愿者在“微笑亭”以“温馨、温情、温暖”为主题,服务时数超过50万余小时,服务旅客逾千万人次,发放各类资料30万余册,有效助推国内最温馨枢纽驿站打造。六年来,杭州东站枢纽微笑亭已打造出“温情春运”“五水共治”“平安江干”“新生接送”等一大批有口皆碑的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向全社会输出正能量。鼓励见贤思齐、人人参与,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加入了志愿者行列,以己之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单位:杭州市江干区文明办

标签:;  ;  ;  ;  ;  ;  ;  ;  ;  

以“文”化人凝聚磅礴力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