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实战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战论文,精细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IT产业领军的第四次浪潮正冲击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交乃至思维方式。而以知识和创新为生产元素、手段以及结果的知识型员工,正是推动IT产业迅猛发展的根本要素。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发现,知识型员工最为重视的需求因素及比重依次为:个体成长(34%)、工作自主(31%)、业务成就(28%)和金钱财富(7%)。可见,体现自我实现、个体发展、工作成就的职业生涯管理已成为激励知识型员工的主要因素。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价值、产业环境、个体需求也随之变化,尤其在竞争激烈、快速多变、发展迅猛的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趋势正发生着改变。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背景
近年来,中国企业一方面面临着原料不断涨价带来的成本高启,另一方面是严峻的市场竞争,双重挤压使得企业面临沉重的经营压力。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企业必须向管理要效益,加大管理力度,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细化管理方法,培养严细作风,做到生产管理精耕细作,现场管理精雕细刻,成本管理精打细算,技术管理精益求精,应对市场精明经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细节保安全、降成本、创效益、提水平、促发展的目标。
二、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理念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把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更细化,通过具体的细节操作,有序地按部就班的实施管理,从而达到一种滴水不漏的管理境界,实现管理的无隙化。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体现为:精、准、细、严四个字。精是做精,精益求精,最佳、最优,是追求最好。不仅把产品做精,也把服务和管理做精;准是准确、准时。体现在情报准、判断准、决策准、沟通准、操作准;细是细致,把工作做细,把管理做细。细是操作细化、管理细化特别是执行细化;严是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认真和到位。
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并且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的系统工程,是一种由管结果升华到管过程,并且分解和控制影响结果的各个过程因素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企业每个环节的一种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强调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是企业超越自我的需要,是企业追求卓越、实现完美的必然选择,也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基业常青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管理理论。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它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手段,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期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八大方法
1.细化——成功源于精细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小的地方看不到、做不细,就会造成大漏洞;小的地方看得到、做得细,就会延长生命力,提升竞争力。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细化要从三基管理做起。三基管理是企业的基本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以及关系进行的一种管理,是企业实现目标效益、稳定发展的起点和基石。常言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任何管理离开基础都将会失去立足点和切入点。如果企业三基管理的基本功不好,制度过时、记录不全、流程不畅,漏洞和缺陷随处可见,实施精细化管理只能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还会使精细化管理流于形式,适得其反。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就一定要不断规范和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弥补漏洞和缺陷,使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有制度、有记录、有流程、有标准、有监督、有控制,最终使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为精细化管理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说管理的一般法则是科学,那么对细节的管理就是艺术,企业处理细节的能力体现的就是管理水平。搞精细化管理,就是在点点滴滴上精耕细作,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量化——科学见于数字
量化是细化的深入,是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行严格管理的重要条件,也是实行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工作。数字是最具说服力的工具。实行精细化管理就要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改变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的尺度,使无形的管理变成有形的管理;利用量化的数据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并对管理进程进行导引、调节、控制,从而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管理行为。
实行精细化管理要做到用数据明确要求,让员工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用数据明确标准,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是正确的;用数据明确目标,让团队知道任务的高度;用数据明确计划,让团队知道分配的资源装备;用数据扫描环境,知道竞争者和我们的差距;用数据检讨执行,查找执行与计划的距离不足;用数据推演数据,做好数据的精算与内部推演;用数据链接数据,使企业内部数据彼此相关联。
3.流程化——管理始于流程
流程化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流程化管理是将任务或工作事项,沿纵向分为若干各前后相连的工序单元,将作业过程细化为工序流程,然后进行分析、简化、改进、整合、优化。不少单位也有流程分析,但仅止于工序分解、操作要求,方法不细、不严。实行流程化管理要求管理者要做好工作流程的建立、改进和完善工作,对已有的工作流程要经常予以审视,有意识的分析改进,使其更趋合理,同时,还要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使其熟悉流程的各个环节,自觉按流程要求工作,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业务运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4.标准化——规范起于标准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规范管理。规范管理是将管理的境界从粗放变为精细,将管理的形式从不规范变成规范。实施精细化管理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规范性是实施精细化管理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创新性是在规范性的基础上将管理提升到精细的新境界。精细的境界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最好地结合起来了。因此,精细化管理必须以规范管理为核心,做到“十化”,即决策程序化、职责明细化、控制过程化、目标计划化、组织系统化、措施具体化、工作流程化、考核定量化、评估定时化、信息反馈及时化。
5.协同化——高效源于协作
现代化企业是一个系统,强调各部门、各环节、各个成员、各个工作单元之间要良好地衔接配合,协同动作,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能。进行精细化管理,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考虑整体流程的各个衔接点、各部分的配合,并实现各块资源的最优配置等细节的问题。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行各工作单元之间的完美有效链接,把工作链、执行链变为责任链,加强内部团队之间的合作,提高组织系统的结构性效率。
团队合作无误的前提是成员之间的顺畅沟通。我们工作中面临的情况是分工越来越细,交点越来越多,而交点往往是盲点,沟通的环节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高。因此,要避免出错,就必须注意衔接细化。衔接细化的内容,不同工作,不同部门有所差异,但一些重要细化因素,在各部门带有普遍性。如实物或事务衔接中,衔接的数量、质量、时间、服务方式与质量,衔接双方责任人,衔接的记录与信息流程等,都可作为衔接细化的内容。精细化管理就是要通过对我们的衔接工作不断细化,改善协作状况,提高整体效率。
6.经济化——节约产生效益
精细化管理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在于成本控制,一个实现管理精细化的企业,一般都能够把成本控制到最优,因为管理的精细化能够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把可以省的钱都省下来。然而这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需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我们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活动的开展,提高每个员工的成本意识,做好成本核算,做到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追求效益,控制浪费。
7.严格化——控制在于严格
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关键在于执行力,而执行不力,说到底是控制不力。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做好对执行过程的严格控制。
精细控制的要点一是对发生的各种问题(异常现象),及时弄清原因,分清责任,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以求把问题控制在最小范围,解决在最短时间,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管理就是要抓带倾向性的小事,一抓到底,引起大家的警醒,今后不再犯。
精细控制的要点二是要有不断改善的精神。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不断提高。积小成大,就会带来根本性的转变。
精细控制的要点三是监督、检查到位。执行是强调实践,强调落实的学问。不能有安排没检查、有布置没落实、有上文没下文。IBM公司总裁郭士纳曾经说过:“人们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检查的;如果你强调什么,你就检查什么,你不检查就等于不重视。”抓管理要持之以恒,管理是一项笨功夫,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只有深入细致地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不滑坡,上档次。要用管理的力量超越人的惰性。
8.精益化——优势源于求精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是:以精益求精作为经营管理活动的价值取向;以精雕细刻、精打细算作为经营管理过程的基本要求;以精良优质作为经营管理成果的衡量标准。做到管理上精雕细刻,生产上精耕细作,技术上精益求精,效益上精打细算。
在跳水比赛的规定项目中,所有运动员都是相同的动作,但成绩却不相同,这是由于选手的动作完成质量有高低。一句话,看谁更专业,谁完成的动作质量更精良,成绩就会更好。在基础管理、规范管理作为铺垫之后,精细化管理最终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我们做事是否追求高标准,好中求好,精中更精。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操作路径
实施精细化管理应该按照两条线并进的操作路径进行:
1.意识培植线。
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最大难点,在于人的思维模式的转变。推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向全体员工灌输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必要性、可实现性,从思想根源上培养员工追求精细化的文化氛围。要广泛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培植意识。精细化管理首先是一种理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因此,精细化管理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营造追求精细的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精细化管理的思维习惯。各部门应充分利用会议、讲座、报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各种载体,采取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全体员工大力宣传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让大家真正理解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宗旨、核心和灵魂;宣传在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传在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探索出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实施精细化管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动员全体员工积极行动起来,做到从现在开始、从现状开始、从自己开始,大胆探索切合本单位、本部门、本岗位实际的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方法,让每位员工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管理理念,使精细化管理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2.实践操作线。具体分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分析诊断。各部门、每位员工都结合各自实际,客观分析工作现状,进行自我诊断,认真查找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要注意破除“没有问题观”;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没有问题观不是企业的思维;不能发现问题的人一定是责任心不强;不能发现问题的人,一定是能力不足;没有问题就是目标定低了;没有问题就是标准定低了;没有发现问题是管理中最大的问题。
第二步,实施整改。发现问题后要追根溯源,注意“人的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要敢于面对问题的本质,有事就找人,没有不对的事,只有不对的人。针对查找出的问题,立即实施整改,按照“哪里不合理,就从哪里入手”的原则,找准切入点。是系统问题就从优化入手,是环节问题就从理顺环节入手,是制度问题就从完善制度入手,是操作技能问题就从提高操作技能入手,是责任问题就从明晰责任入手,是组织问题就从调整结构入手,相应制定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改进措施。
第三步,整合提炼。实施整改完成以后,要认真评估实施效果,客观评价成败得失,对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进行全力推广;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分析、及时纠偏,实现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着眼于提高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进行系统思考,加以整合提炼,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第四步,持续改进。针对改进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再分析、再完善、再总结、再提高,做到循环递进,螺旋上升,最终形成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工作机制。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集中全体员工的智慧与力量去完成,只要坚持下去,真抓实干,就一定会使企业从优秀到卓越,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