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16
摘要:为了客流运输的安全性,对于地铁大客流组织的现状,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呢?本文从地铁本身及其运输的特点、组成结构和客流组织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以下是对于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的措施进行的深入的探析。
关键词: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应对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一般都是客流集中的交通走廊,连接着重要的客流集散点,如: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航运港等交通枢纽,大型商业活动中心、体育场、会展中心、大剧院等活动中心以及规模较大的住宅区等。因此,这些车站可能会不定期遇到大客流。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和正常的运营秩序,这些车站在客流组织方面应有计划的做出应对大客流的预案,合理使用应对大客流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硬件设施的不足。
1.车站客流组织基本原则
1.1以实现乘客安全运输为根本原则,保持客流运送过程通畅,尽量减少乘客出行时间成本,避免拥挤,便于大客流发生时能及时疏散。
1.2既要考虑如何吸引乘客乘坐地铁,使客流量最大,又要使客运服务成本最低,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3地铁控制中心负责地铁线路的客流组织工作,车站的客流组织由客运值班员负责。
1.4在大客流的情况下,应合理地采取措施对车站人流进行有效控制。人流控制应采取由内至外、由下至上的原则,在车站出入口、入闸机处进行人流的两级控制。
1.5如果站台乘客数量大于站台容积能力,必须进行入闸机控制点的客流控制,控制乘客下站台的数量。
1.6如果站台乘客数量大于站台容积能力,站厅乘客大于站厅容积能力,就必须对出入口控制点进行控制,临时限制或者不允许乘客进站。
2.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影响因素
2.1地铁车站候车环境影响因素
地铁车站候车环境主要由地面出入口、站厅、站台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2.1.1 地面出入口及通道。车站地面出入口数量、通道的数量、规模和位置都需根据车站进出客流的方向和数量确定,还要照顾高峰期的客流。另外,从运输安全和消防疏散的角度考虑,每个车站必须保持开通两个以上出入口安全通道。
2.1.2 站厅。站厅主要功能是集疏散乘客,引导乘客分流,售检票、服务,以及车站各种管理和设备用房场所,一般通过栏杆隔离分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站厅容纳率就是站厅每平方米能安全容纳乘客的数量,经过科学论证站厅容纳率一般为2~4 人/m2。
2.1.3 站台。站台主要是供列车停靠、乘客上下车,由站台、线路和乘降设备组成,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和混合式站台。站台容纳率就是站台每平方米能安全容纳乘客的数量,经过科学论证站台容纳率一般为2~4 人/m2。
2.2地铁车站通过能力影响因素
车站通过能力是指车站在整体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车站所能通过的最大客流量。车站自动扶梯、通道、楼梯、安检、自动售检票设备等设备能力是影响车站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车站出入口、进出闸机处、站厅及站台自动扶梯口是影响车站运送能力的薄弱环节,所以控制好车站设备能力的薄弱环节就能有效的组织好车站的客流。
2.2.1 乘降设备通过能力。一般而言,乘降设备主要指自动扶梯、楼梯等。针对目前日益增大的客流量压力,多层地面站站厅、站台的设计毋庸置疑的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这就需要通过增大自动扶梯、楼梯等设置从而增强乘降设备通过能力,从而达到更快捷、方便组织客流的目的。
2.2.2 通道通过能力。通道通过能力主要是依据远期客流量来计算的。笔者通过分析某地铁远期客流数据,可以确定通道通过能力(每米净宽)的具体数值。即在单向客流下,每分钟统计平均通过80 人/次;在双向客流下,每分钟统计平均通过65 人/次。
2.2.3列车输送能力。列车在一定时间里运输乘客的能力称为列车输送能力,一般用每天输送客流量多少来衡量其大小。就目前国内地铁的运营模式看,列车输送能力是决定车站乘客输送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而具体到列车输送能力的影响因素,列车荷载以及行车时间间隔是保障其高效运转的前提。所以,地铁站必须通过实际车流量来不断调整地铁列车荷载以及行车时间间隔,从而通过增强列车输送能力来实现车站乘客输送能力的高效性。通过对某地铁站得考察,作者发现,一味地增加列车数量、减少行车时间间隔,无疑可以大大增加车站乘客输送能力,但是其必然会导致成本的增大;相反,过度减少列车数量、增大行车时间间隔,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车站运营成本,但其会大大降低车站乘客输送能力。因此,在保证乘客输送质量的基础上,来进行行车时间间隔的控制,来达到效益、服务均衡最大化。
3.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的应对措施
3.1对客流进行预测。针对可以预测的大客流,要求提前做好预测工作,然后针对客流的特点、时间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大客流组织方案。如果遇到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无法对大客流进行预测时,车站需要根据以往的经验,及时制定出应对大客流的紧急方案,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一旦出现突发性的大客流后,工作人员可以立马启动方案,快速疏散客流,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3.2采用临时的疏导措施对客流方向进行引导与限制,即在地铁站出入口、站厅、扶梯等地区进行,并在此过程中保证客流的乘车的安全。
3.3开边门以加快乘客的出站速度,减少乘客在地铁站站厅及站台等地的停滞时间,并保证客流疏散的安全。
3.4根据大客流的特点,采用限流或者单进单出的方式。具体措施为:首先,调整闸机进出的方向,以阻止部分客流的进入,减轻客流负担。其次,在站厅、出入口、站台等地方设置警戒带、隔离柱,以及导向牌等,对进出的乘客进行分流。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该对站内的客流进行控制。
3.5利用广播等设备做好客流的疏导、安抚和宣传等工作。
3.6刻保持密切联系。地铁控制中心必须进行实时监控,并与值班员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必要时提高列车的发车密度。
3.7在某些大客流的情况下,如果地铁站实在负担不了其运营任务。可以联系公交公司,安排公交以分担其客运的任务。
3.8完善地铁的客运配套设备,并改进服务水平,提高服务的质量。
4.总结
车站客流组织是地铁运营的重要一环,是地铁运营产出的直接体现。合理地进行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对于发挥地铁运输的潜力、提高地铁运营管理的效益、维持地铁运输良好的社会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毛保华,姜帆,刘迁,等.城市轨道交通[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8 - 30.
[2]周顺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5-17.
[3]张伦,陈扶崑.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4(5):87 - 90.
[4]史小俊.地铁车站应对大客流的组织措施[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0):70 -72.
[5]唐寿成.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工作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29(9):48- 50.
论文作者:王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客流论文; 车站论文; 乘客论文; 地铁论文; 站台论文; 能力论文; 组织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