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论文_孟超

(巨鹿县医院 河北邢台; 055250)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46例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将其设为研究组,另取同期4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LAD、E/A、IVSd/LVPWd、LVEDd值。结果;研究组LAD(41.62±6.28)mm、E/A(0.84±0.24)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IVSd/LVPWd、LVEDd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利用心脏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心脏结构改变情况,对于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超声;阵发性心房颤动;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060-02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与日俱增,由于高血压属于长期性、慢性的疾病,因此心房颤动发生的概率非常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不仅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而且还会改变患者心脏的形态结构,并引发肾衰竭、血管瘤和心脏病等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心脏超声检查不仅能及时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诊断,还能掌握患者的心脏形态的生理指标。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46例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将其设为研究组,另取同期4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51岁-74岁,平均(61.82±2.09)岁;高血压病程1年-10年,平均(6.13±2.15)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52岁-75岁,平均(61.94±2.13)岁;高血压病程1年-11年,平均(6.25±2.21)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间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与《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诊断标准相符,排除标准:冠心病心绞痛者,血电解质紊乱者。

3.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心脏超声检查,应用西门子SC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扫描速度50 mm/s,频率为2.5 MHz-3.6 MHz;行连续性M型扫描,对患左房内径(LAD)、室间隔(I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LVPWd)等情况进行测定;并扫描患者心尖四腔,分析二尖瓣血流状况,对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E)与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A)予以测定,计算E/A比值。

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LAD、E/A值比较研究组LAD、E/A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LAD、E/A值比较(Mean±SD)

1.高血压属于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很容易引起患者出现脑卒中、肾衰竭、血管瘤、心脏病等。给患者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过度的肥胖以及情绪的变化都很容易引起高血压,同时也会引发心脏病,特别是在城市中人口生活压力大,情绪波动容易受到影响,一些高血压患者会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两种疾病的合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情,而且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同时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心内科中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疾病就是心房颤动,尤其是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比较高,有研究调查结果发现,患者在出现心房颤动时,其心房的激动频率会大大提升,并且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加快现象,这会对患者的心房收缩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对于这种现象,临床上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并及时为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治疗。

2.高血压患者出现心房颤动的几率要远远大于正常人,对于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高血压患者在长期受到高血压疾病的影响之下,导致其心脏发生率生理学改变与形态学改变,并且高血压患者的体循环动脉压力长时间的处于持续增高状态,这会导致患者的舒张功能容易出现降低现象,并且左心室也很有可能发生代偿性肥厚现象,从而导致患者的左心房出现形态学与生理学的重构,对于存在这种变化的患者,引发患者心房不同部位传导延缓的几率大大增加,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异常变化(如心房点活动异常、心房肌细胞不应期缩短等),这些生理指标的异常进一步发展就会使得患者出现心房扩大现象。

3.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心内科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为患者开展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及早的为患者作出准确的诊断,并为患者开展相应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升高在无形中使得自身的生理指标发生变化,同时还会引起心脏结构功能改变,高血压患者血压较高,在这种条件下,心脏所要承受的负荷会持续升高,长期的升高就会引起左心室发生代偿性肥厚,嫁接的心脏的舒张能力就会下降,相应的左心房需要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大,压力的增大会导致代偿性扩张,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后将会导致心房电活动功能发生异常,复极异质性明显增加,引起患者产生心房颤动。根据相关研究引发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患者出现了折返现象,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现象在高血压患者的全身或者局部比较常见,人体的细胞外基质主要由胶原组成,而人体的心肌间质主要以纤维结缔组织为主。

4.近年来,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率呈不断升高趋势,该疾病不但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而且对患者心脏形态结构产生影响,引起心脏病、肾衰竭及血管瘤等疾病,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有研究指出,心脏超声检查应用于临床,有助于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予以诊断,且可对患者心脏形态生理指标进行掌握,从而采取针对性治疗,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LAD(41.62±6.28)mm、E/A(0.84±0.24)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与对照组IVSd/LVPWd(1.15±0.17)、LVEDd(45.21±13.79)mm无显著差异性;本研究结果,提示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发生减退,其心脏形态及结构均发生改变。相关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其原因可能为高血压患者体循环动脉压长时间为持续升高状态,致使患者舒张功能降低,并可引起左心室代偿性肥厚,进而造成患者左心房生理学与形态学的重构。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出现显著增大,表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出现左心房扩大,其既是心房颤动原因,又为心房颤动结果。此外,高血压患者由于大部分伴随全身、局部RAAS激活,其将促使心肌间质胶原生成;而心房颤动引发机制为折返,若心肌间质的胶原生成量过多,将造成心肌纤维化。因此,为减少高血压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因在高血压早期对患者血压进行严格控制,从而达到防止患者左房扩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等情况的目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未对心脏超声诊断效果作详细分析,需再行进一步研究。

总之,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开展心脏超声检查,可以看到患者相关生理指标的异常变化以及心脏形态结构的改变,在为患者开展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应该对这些现象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琪.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临床分析.2017.

[2]孙荣.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2017.

论文作者:孟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论文_孟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